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学术研究变成“提款机” 大学青年教师怎么啦

http://guangdong.eol.cn/  来源:南方网  作者:  2011-12-30  字体:  

  学术研究变成“提款机” 大学青年教师怎么啦

  ——访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沈红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沈红教授,刚刚领衔完成一项名为“学术职业国际合作项目——中国研究”的课题,发现我国有近70%大学教师的年龄在40岁以下(包括40岁)。而在其他18个已完成同题调查的国家,这一年龄段的大学教师平均只占36%。

  近日,沈红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认为,尽管青年教师已成我国大学教师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对他们的关注太少了。

  记者:根据您的研究,我国大学青年教师的基本生存状况怎么样?

  沈红:与不少在职年轻人相比,大学青年教师的收入不高,但工作压力很大,而且压力来自多个方面。

  第一是生活压力。一些教师博士毕业后就接近30岁了,如果他们那时还单身,就需要在恋爱和结婚方面花时间、精力和财力。如果已婚,压力就更大了,孩子年幼,家庭事务需要花更多时间,开支也会很大。另外,部分家庭经济状况不太好的博士还面临照顾父母的压力。

  我有一个博士生很有潜力,用了两年半就完成了博士论文。我当时建议他继续完善,争取写出高水平的博士论文。但他说,父亲一直在农村的老家病着,等他毕业工作拿薪水。

  我们都知道,学术研究需要心情舒畅的环境。但这些来自家庭、婚恋、买房子、挣票子、养孩子的压力,一起压到青年教师身上,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大学青年教师还面临行政杂务的压力。我们的调查发现,不少青年教师兼职担任诸如“院长助理”、“外事专办”、“学术秘书”等职务。这类职务,行政人员不合适,研究生助理也干不了,往往由青年教师担任。但是这类职务主要是事务性工作,对科研、教学时间挤占得很厉害。

  除此之外,给大学青年教师造成压力最大的,是当前的学术职业评价。这个评价的结果往往与收入、声望、研究资源挂钩。

  我们现在的大学教授评级是14级制,晋升职务的主要条件就是在一定时期内发表论文和出版著作。这对于一心想做好学术的教师非常不利。

  以华中科技大学的一位著名教授为例,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比较宽松的项目评价条件下,他承担的项目可以多年不发相关文章,8年后发表的文章上了国际顶级期刊。而青年教师入职后的岗位考核一般是3年,若考核不能达标就“非升即走”了。

  但问题是,对于学术研究而言,刚离开博士学习的学术新人,3年就一定能出好成果吗?为了保住“饭碗”,他们只能“滥竽充数”,哪能“精益求精”、“高了再高”呢?

  记者:大学青年教师承受的压力过大会带来什么后果?

  沈红:一定程度的压力会转变成前进的动力,但压力太大,青年教师尚未成型的学术翅膀可能折断。压力过大,又舍不得时间进行锻炼,不少青年教师会遇到健康问题。

  不少40多岁的教授身体透支严重,老年性疾病早移,“三高”频发,甚至“英年早逝”。要知道,40多岁正是学术的黄金期!他们的早逝不仅是个人和家庭的损失,实际上也是国家学术职业的损失,是国家力量的损失!

  记者:我们应该给大学青年教师创造什么样的发展环境?

  沈红:应该创造能使他们安心学术、安心教学的环境。首先,要给新毕业的博士留出合适的工作岗位,让他们的学习所长和工作所长相关联。高水平科学博士生的培养目标是学术型人才,学术是主导,应用只是侧面。科学博士不适宜到公务员办公室“端茶送水”,不适宜到职业院校“拿锉刀,开车床”。既然我们仍然在年年制定科学博士生招生计划,就该给他们提供适宜的岗位。

  其次,对已经进入大学教师队伍的青年人,我们应提高他们的实际收入,让他们通过教学、科研就能获得体面收入,不用寻找赚“外快”的机会。

  还有,资深教师应该给青年教师提供足够的职业指导。这一点说起来容易,施行起来还有些困难。一方面,青年教师与资深教师间存在利益关系,“老帮新”、“新长快”的结果是促使“老无用”来得更快。另一方面,资深教授喜欢自己指导的学生留校任教,然后再继续“带”,但对其他青年教师的关注和帮助不够。实际上,“海归”博士更需要本土大学教授的帮助和指导。

  最重要的是,当前的学术职业评价体系已成阻碍大学青年教师成长的最重要因素,想要减轻他们的压力,改善他们的发展环境,关键是要改变当前的学术职业评价体系,特别是对新入职者的评价标准。

  记者:在您看来,当前大学学术职业评价体系的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沈红: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外部评价体系。我们显得过于浮躁,太过注重学术研究的现实收益。不少学者喜欢做有商业前景的学术项目,把学术研究变成“提款机”。

  我们的全球调查显示,从研究价值取向来看,51%的中国大学教师强调“以商业化或技术转让为目的”的研究,但在19个参与此次调查的国家中,具有上述价值取向的高校教师平均比例仅为20%。

  强调学术研究转化成现实成果没有错,但不能过分。如果转化太快,就免不了科学造假现象。许多非常好的学术研究项目,短期看来没太强的商业前景,可它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如果只以商业前景为标准来判断是否要进行某项研究的话,许多关键研究就会被“屏蔽”掉,到头来受影响的是整个国家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在内部评价体系上,我们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过于强调发表论文的重要性上。在这种评价体系下,那些想一心做“慢学术”、“实学术”、“高学术”的人会吃亏。我们的调查发现,中国大学教师在发表论文时,甚至不追求论文是否通过了学术同行评议。

  记者:近期,教育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意见》,提出不要把发表论文这一评价标准绝对化。这算不算一个进步?

  沈红:这当然是进步。全面评价大学教师,除了衡量论文数量与质量,学术态度也很重要。学术态度不是指他的工作态度,而是指他对学术的追求和兴趣,以及他对培养学术接班人的认识等。

  学术态度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大学教师在教学上要有责任心,备课要精心,讲课要以自己的学识、认真与热情“hold住”(这里指掌控住——编者注)课堂;第二,大学教师要有自己的研究发现、兴奋、失败和痛苦同学生分享,让学生在评判自己的教师中得到成长;第三,大学教师必须严格遵守学术诚信,这是学术职业者必须遵守的“底线”。失去诚信,就无法以学术为生,以学术为业。这需要我们建立起学术职业的行风和行规。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学校查询

内容推荐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