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清远三层次立体式推进校企对接 从入校时开始
2011-10-19 14:15:00

  近日,在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新生报道的现场,记者看到若干企业派出人员在一一回答学生的咨询,往届毕业生也以师兄师姐的身份出现在了各专业咨询点。明显地,职业认知已不再是毕业或就业时的事情,它从一进入校园时就开始了。

  三个层次立体式推进校企对接

  信息科技系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设计了游戏开发工作室,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老师是技术总监,学生是工作人员,几年坚持下来,成果丰硕。信息科技系主任罗健文介绍,“与企业对接主要体现在实习实训体系的构建中,强调三个层次:一是职业认知阶段,请企业进校园,促进学生对企业的了解,或推介学生入企业实训;二是职业技能提高阶段,通过引入合适的教学模式、手段,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三是职业融合阶段,学生去企业实习半年到一年,真切感受工作氛围,转变观念,由学生转变为职业人。”

  食品药品系制药专业群负责人杨亚勇老师有着丰富的企业一线工作经验,他说:“早就应该让企业文化进校园,实训环节要与企业操作流程对接,带教老师理念要新。”

  要将企业话语转化为校园氛围

  旅游与家政管理系主任陆红光认为:“应选择标准规范的企业,将其企业文化引入校园,拉近学生与企业的距离,各企业文化千差万别,应针对不同专业选择相对典型的文化理念,使其可操作性强。学院的纪律处分与企业的经济制裁不同,学生管理与员工管理相异,企业管理的通容性没学校这么大。学生也应自我调节,通过严格的纪律要求及与企业的对比教育、引导,拓展其视野,使其思想中有根弦,提前习惯企业规则。”

  食品药品系党总支书记蔡锦容介绍,早在2010年就明确提出开展“对接企业文化”的活动,要求在校学生收集企业文化信息,参考企业架构由学生团队成立模拟公司,各专业邀请企业家介绍企业文化。

  杨亚勇告诉记者:“企业思维是为问题找办法,而学生喜欢找借口。以食品药品行业而言,学生学习过程中许多东西是可逆的,而在企业,却是不可逆的。因此,在学校也只能局部执行企业管理方法,不可能全部执行。今天努力不工作,明天努力找工作,这是企业话语,我们要将企业话语转化为校园氛围,要让学生自己去提炼,而不是越俎代庖或者形式化。”

  以校企对接反哺教学

  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将在第一学期开设公共礼仪、公共关系等课程,这是素质要求。相关负责人分析,该专业新生中大部分是文科生,专业课程教学就不能太深入,应以够用为原则,药品电子商务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课程中应有所体现,应有前瞻性。

  “未来五年你还不涉及电子商务,你会后悔。我在药厂呆过,了解药品生产,生产出厂1-2元的药品,到店里可以翻20倍,利润很高,所以,往流通环节发展,见效快。做贸易销售会让人变得精明,最怕老师将学生越教胆子越小。”多年的企业经验让杨亚勇更能以企业思维看待专业教学,并以校企对接反哺教学:“大学所学知识都忘记得差不多时,最后还记下些什么,这些才是在校学生最应该学的。方法学的越多越好,而不是知识。”

  ■答疑

  学生管理企业化

  缺乏可操作性

  各二级学院虽不同程度地在教学环节引入企业经验,但学生管理过程中却很少引入企业管理的做法。这是为何?“学校与企业的氛围不一样,学生进企业后能遵守苛刻的纪律要求,忍受艰苦,在学校却做不到。学校是教育人的地方,较宽容,公司更严格。教育人的地方就允许人犯错,允许人改正错误,而企业是不允许犯错的。由于岗位角色不一样,学校不可能像企业一样实施管理,太严厉的批评学生也难接受,老师做不到强硬执行,而主管则可以决定员工去向。要融合很困难。”罗健文认为。

  陆红光则认为,“学校更民主一些,我们所培养的学生不应盲从,但也不应讨价还价,成为空头讲或书呆子。”在采访过程中,老师们均表示,更多的是在教学环节或实训环节引入企业方法,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引入企业方法缺乏可操作性。

  十年免费 修电器近千件

  日前,记者从市职校获悉,在由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广东省民政厅、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联合主办的“爱·大家”首届珠江公益节活动中,市职校“家电义务维修志愿服务项目”被评为 “双千一百”公益项目。

  据了解,清远市职校家电义务维修队成立于2002年,目前共有成员20人,队员以机电和办公设备专业的在校学生为主。多年来,维修队以“回报社会,服务市民,锻炼自我”为宗旨广泛开展社会服务,多次在清新县滨江路、城市广场等地设点为群众义务维修电风扇、收音机和电饭煲等家用电器。据统计,近十年的时间,服务队累计服务时间超过2000小时,修好的电器近千件,获得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也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

  市职校有关负责人表示,学校一直注重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今后,学校将继续组建更多的学生志愿服务队,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中,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不断提升自我能力。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