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东莞2015年幼儿入园率达99.5% 每村都有幼儿园
2012-03-30 09:14:00
南方日报

  昨日,东莞召开了2012年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提出“十二五”末期,东莞教育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一目标如何实现?在昨日下发的《东莞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首次公布基础教育“十项工程”,其中提出,明年九成以上的村(社区)要办幼儿园,到2015年,全市3至6岁幼儿入园率要达到99.5%以上。

  2015年3至6岁幼儿入园率要达99.5%

  按照初步设想,“十项工程”是根据东莞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和任务,针对教育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自2011年至2015年开始实施对学生终身发展和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具有支撑作用的项目。

  针对这“十项工程”,市教育局还制定了专门的工作任务分解表,将这十项工作的落实具体到教育局的科室及负责人头上。例如,在学校教育普惠工程中,要求到2013年,九成以上的村(社区)办有幼儿园。到2015年,全市3至6岁幼儿入园率达到99.5%以上。这十项工程的推进将与镇街教育工作的评先评优结合起来。

  将向民办学校购买学位

  近年来,新莞人子女入读公校的呼声越来越高,而东莞早在2009年就开始了“积分入学”政策。据统计,2010年,共有1.48万名新莞人子女通过积分制入读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起始年级,共12.6万人入读公办学校。

  今年,东莞将进一步降低新莞人子女积分入学条件,实行积分入学工作常态化;挖掘公办学校潜力,扩大公办学校学位供给,逐步增加提供给新莞人子女的学位数,非起始年级积分转学人数每年按当年起始年级积分入学的增长人数增加,并向民办学校购买学位等方式,使更多的新莞人子女享受“积分入学”的优惠。

  到2015年,东莞新莞人子女入读公办学校人数将达到15万人以上。另外,东莞也将扩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收新莞人子女入读的规模,尤其是招收东西两翼及粤北山区学生。

  “十项工程”

  学前教育普惠工程
  初中教育提升工程
  职业技术教育综合改革促进工程
  民办学校促进工程
  新莞人子女就学工程
  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工程
  高效课堂工程
  师资素质提升工程
  教育信息化推进工程
  教育教学科学评价工程

  ■专访

  市财政局局长詹文光:

  2020年1/4财政支出投教育

  作为有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东莞,财政能否承受一年比一年多的开支?怎样应对财政投入一年比一年多的情况呢?对于东莞的教育,东莞市财政局长詹文光又什么看法?为此,记者采访了财政局局长詹文光。

  办大学让学生有学可上

  南方日报:近几年来,东莞公办高校不断地扩招,而高校的开支大部分由财政投入。那么,东莞的财政有没有感觉到压力?

  詹文光:我们可以算一笔数,东莞理工学院和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的每个学生每年可获得2.53万元的财政补贴。其中,东莞理工学院有12000多名学生,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有8000多名学生,东莞每年大约要投入5亿元建设2所公办大学。

  目前,全国不少高校负债累累,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政府拨款不足,以东莞的经济基础和实力,可以很好地办2所公办大学。按照全省的大学平均拨款的水平相比较,全省的生均拨款是1.6万元,但东莞高校的生均拨款高达2.53万元,位于全省前列。

  我觉得这钱花得很值,一来,成绩好的学生,可以考上好的大学外出读书,成绩较差的学生,也可以留在本地读大学;二来,大学可以吸引更多外地的优秀学生来东莞就读,并有可能留下工作,集聚人才。

  教育放在财政投入的第一位

  南方日报:在新下发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到,到2020年,教育的投入比例将达到财政支出的25%,能否确保达到这个比例呢?

  詹文光:在全市的基础教育中,初中的正常经费,九成来自市财政的投入,而高中全部由市财政负担。有了这个基础,未来教育的投入要达到财政支出的25%是完全有信心的,现在教育投入就占了财政支出的22%。

  我曾到瑞典考察了一个月,发现当地把小朋友的教育和健康摆放到了第一位。换位思考一下,谁家的父母不关心小朋友的教育?所以,市财政在教育的投入是义不容辞的。

  南方日报:去年,在东莞领导干部基础考核自评报告上,时任书记和市长认为“2010年东莞预算内教育经费绝对数增加,但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比2009年有略微下降,自评扣1分”。对此,你怎么看?

  詹文光:一直以来,东莞在教育方面的投入是不遗余力的。为了这事,我也曾“批评”教育局太过谦虚:工作已经尽力了,完全可以自打满分的。

  有些人爱把东莞的教育投入与深圳做对比,但是深圳一年的市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000多亿元,但是东莞的市一般预算收入才是深圳的零头,有什么可比性?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