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港中大(深圳)师生热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2019-02-19 17:41:00
中国教育在线广东站
   中国教育在线讯 2019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这与深圳的发展、龙岗区的发展息息相关,对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来说,也是意义重大。
    关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与发展,港中大(深圳)的师生结合自己的专业领域、科研方向、就业计划等,积极提出自己的见解,也试着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徐扬生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的发布对我们来说太及时了,因为我们这个大学实际上就是基于大湾区这个背景建立起来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是个国际化的大学,不仅传承了香港中文大学的传统,同时也是结合深圳这样一个国家制造基地、创新创业基地的机制发展。
    我觉得大湾区发展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人才培养。人才的培养需要我们充分调动粤港澳大湾区九个城市的资源:每个城市各自的强项在哪里?比如说,香港就是基础性的人才比较多,深圳是应用性的、创新性的人才比较多,把这两边的人才组织起来,可以做出更多的贡献。另外,深圳现在涌现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化企业,他们的员工愿意来深圳提升自我,但到哪里去提升呢?那么我们这样的学校是起到一个很大的作用。
    从科研方面来看,我们这个大湾区真的有条件打造成为国际的创新和科研中心。国际化的创新中心其实很难打造,但香港在这方面做得很不错,深圳其实也做得不错。深圳可以说是具有全世界最完备的一个产业链,在这样的基础上,联动香港的人才、基础建设、基础科学研究,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国际创新的科学中心;而香港的科学研究建立也有很长时间了,怎么让它真正发挥作用呢,还是要和产业链连接起来,这个产业链在哪呢,在深圳。
    另外一个方面我觉得也不容忽略,就是在医疗卫生方面,医疗、医学、医疗人才的培养等方面,深圳还是比较薄弱一点,香港在这方面有国际化的指引在里面,做得非常优秀,广州的话也有一定基础。我觉得如果把这个大湾区的资源融合起来,调动起来,协调起来的话,医学的教育质量,医学人才的培养效果跟医疗质量的话要提高很多。
    科研方面的合作,尤其是高校之间的科研方面的工作,我觉得可以做很多工作。一方面,广东的高校其实不少,新建的高校也不少,但规模都比较小且刚刚起步,另外就是应用类的专业比较多。香港有八所高校,基础研究方面的能力很强,科研人才也很多,其实可以做很多的资源协调的工作,把基础研究和应用结合起来。
    另外一个方面,深圳、广州、中山、东莞这带的制造业很发达,这些企业跟香港、澳门、深圳高校的联合其实也是一个非常高的层面,比如香港作为一个物流中心,但是关于物流方面的研究,其实我们这带可能做得更多、更广泛,包括深圳的高校,广州的高校都可以联动起来帮助香港的物流中心做好调动工作。
    金融方面,香港是个国际的金融中心,国际上对金融工程、金融科技这方面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而真正应用金融工程其实是在深圳这边,我们学校现在正在开的很多专业,金融工程、金融学专业等,都在培养这方面的人才。我们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在这方面都做得非常好,我觉得对大湾区金融科技方面的合作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蔡小强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协理副校长、校长讲席教授):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让我觉得很振奋,这也是我们期待已久的。粤港澳地区的经济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在世界上占有很重要的一个地位。但是过去,我们感觉在不同方面的发展都存在一些阻碍,在合作与协调等各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而纲要的发布,让我们看到很多机遇。
    我长期从事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近年也开展了物联网方面的研究。物流是香港的四大经济支柱之一,香港在海运、航空等方面做得非常好。同时,广东地区尤其是深圳,物流业也非常发达,吞吐量已经超过了世界上重要的一些港口。而整个供应链管理,整个物流业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能做好协调、通讯,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战略,正好利于促进协调和沟通。香港和内地的合作将能发挥更大的优势,产生更好的效益。
    我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物流行业,未来将会发展得更好,粤港澳大湾区在物流业这方面可以做到全球领先。
    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几个龙头城市都各有优势,深圳则可以定位为一个全国性的经济中心和创新型城市。
    香港在高等教育等方面事实上已经建立起了很好的基础。但是香港有他的局限性,在高等教育方面,香港在之前的二十年,聚集了很多高端的人才,包括教授、研发队伍等等,但他缺乏的就是学生,跟香港人口关系有关,现在香港的人口其实是很少的。工业方面,经过几十年的重新定位,香港的工业事实上已经有点空心化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可能真的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可以粤港之间有更好的合作:比如说利用香港的高校资源,像已有的一些师资队伍、研发力量;利用深圳在个创新工业方面已经建立的一些优势,背靠整个中国内地比较强大的人才资源,两者结合起来,未来可以创造一些共赢的机会。所以整体来说我觉得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对国家,对整个粤港澳各个城市都是非常重要的。
    那我们龙岗在整个粤港澳大湾区能够发挥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
    最近这些年,深圳在实施一个东进战略,龙岗是东进战略的一个桥头堡,前些年,深圳在西部已经发展得非常好了,但是可能也有点饱和,那么在东部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很多机会可以进行发展,例如在土地资源等各个方面。另外,龙岗们正在建立一个国际大学城。已经进驻的是我们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还有北理莫斯科大学,所以在高等教育方面龙岗也可以发挥很大作用,可以借助国际大学城这样一个平台,可以引进很多优秀的教育资源和高端人才。对整个龙岗、深圳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都可以起到一个推动的作用。
    规划中提及,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可能会初步形成一个成效,那时会为我们社会、生活、经济等方面带来哪些的改变的呢?
    2022年正好是我们个学校第二期规划的一个阶段,所以从学校的角度来看的话,到时我们整个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会建设得更加完备,整个学生队伍、校园设施、包括教授队伍的建设到时已经很齐全了,我们大学到时应该是一个比较强大的高等院校,在国际上、在国内都是应该具有领先水平的。
    对整个粤港澳大湾区来讲,经济方面,由于不同的城市,主要是香港、澳门还有内地,可能存在人为的一些障碍,比如说人流、物流、整个经济活动等方面的互相配合,长期都存在一些障碍。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如果按照国家战略建立起来,这些人为障碍可能就会被打破,整个经济体系就会变得更加有活力、高效,所以到那时候在经济的各个层次就会更加通畅,我们搞系统的都知道,整个系统如果做得越大,协调得越好的话,会产生这个1+1>2的这个结果,所以到时候比如说粤港澳大湾区各个城市、各个地区产生的一些作用的和会比原来还要多得多。

    张博辉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执行副院长):

    深圳市的、龙岗区的企业,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整体推进中,能获得非常多的受益。首先,一个企业的发展主要有几个方面,第一个是市场。比如说我们生产的产品,需要拓宽市场,在这个纲要正式发布之前,有可能我们的市场仅仅局限于龙岗区或深圳市。但在这个纲要发布之后,我们的视野、市场的空间将进一步扩大,会拓宽到粤港澳大湾区这个9+2个城市。与此同时,以粤港澳大湾区平台为基础,带动“一带一路”的这些沿线国家,将会促成一个更大的体量的市场。
    第二个方面就是企业的运行成本。我们在经营企业的时候,有可能我们的原材料和其他一些生产要素的成本,都是由比如说龙岗区、深圳市或周边地区所提供的,但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布局下,我们的生产要素和生产资料的获取渠道会进一步增加和拓宽,这样将有效降低我们的生产成本。
    第三点是创新,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技术。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下,我们可以以香港、澳门为平台,通过与一些世界型企业的竞争、交流和学习,得以了解更多的技术,弥补自己的不足,并进一步帮助企业增加和完全产品的专利化。
    最后一点,是员工招聘,尤其是高素质员工的招聘。
    在此之前,我们的招聘有可能事局限于某个地理空间内,那么我们整个的员工的素质有可能会受制于这个空间的发展的影响。影响企业创新的因素可能有很多,但最主要的一个因素是人才。谁去研究新型的产品,新型的技术?基于我个人的科研的结果,人才在企业创新专利申请的数量和质量上会起到一个主导的作用,主导作用可以高达70%到80%。
    但在这个纲要的引领下,我们能进一步拓宽员工引进的渠道。比如说我们可以以香港、澳门为平台,引进更多的国际化、具有国际视野的管理和研发人员,帮助企业在国际的平台上加大竞争力。

    丁若虚(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学勤书院大四学生)

    我觉得其中有一个对我来说印象很深刻的一个关键词,叫做“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我觉得这是我作为一个大学生会更多考虑的东西。
    我们大学四年毕业之后,在考虑到自己将来的就业和工作时,其实会对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有挺多考虑的。如果这座城市能够建设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环境,并且提供足够多的优质工作机会和工作岗位,我们大学生会非常愿意去参与到这样的建设中去,同时我也觉得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向,可以把深圳和其他的一些城市建设得更好。
    因为我自己学的是市场营销专业,那么我自己考虑的方向可能就是营销、销售、公关等这些岗位,深圳为我的专业技能的施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我觉得粤港澳大湾区在未来的规划中以及现在正在的实践中,也会向我们给我们这种专业的同学提供非常非常多的就业机会。所以我觉得作为一个商学院的学生,我们是可以看到这里有非常大的发展前景,并且愿意投入自己的精力参与到这样的建设之中的。我觉得留在大湾区、留在深圳工作,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中国教育在线 林剑 通讯员 马明霞 潘莹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