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东莞理工学院举办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推进会暨第九期高建培训班

http://guangdong.eol.cn/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广东站  作者:  2019-07-16  字体:  

  中国教育在线讯 7月14日,东莞理工学院举办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推进会暨第九期高建培训班。
  本次培训班的主题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广东重要讲话精神,传达贯彻省市共建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示范校决策部署,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推进综合改革,加快重点建设,集聚创新资源,扩大服务成效,抓好暑期和下半年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加快推进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
  在培训班上,党委书记成洪波作开班动员讲话和主题报告,党委副书记、校长马宏伟作专题报告并部署近期学校工作安排,东莞市副市长刘炜作辅导报告。

  成洪波:乘势而上 攻坚争先
  开班动员会上,成洪波作了题为《乘势而上攻坚争先加快推进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的主题报告。
  成洪波回顾了省市共建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示范校协议的签订历程,指出协议的签订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新空间、新动力、新考验,强调要深刻领会省市共建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示范校决策精神,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创新创业创造积极性,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合作,全力推进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要系统把握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战略部署,强化理论武装,抢抓重大机遇,汇聚各方力量,增强道路自信,保持战略定力,实现战略层面的四个突围、五个攻坚和六跃升。要全面落实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工作任务,以本为本,做强新工科,做优新文科,加强三大学科集群建设,创新资源集聚、提高文化软实力,走出一条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与城市和产业共生共荣的发展道路,全面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国内一流、代表东莞形象的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培养造就一批又一批勇于担当、善于学习、敢于超越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成洪波希望教职工要做到心底有爱、眼里有光、担当责任、增强本领、锤炼作风。

  马宏伟:不忘教育初心 牢记大学使命
  马宏伟深入分析了学校目前所面临的发展新形势,从一流本科教育的初心、一流学科建设的核心、什么是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未来的东莞理工是什么样的大学四个方面作了主题报告。
  马宏伟指出大学的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城市与大学应该实现共生共荣,良好互动。他强调,东莞理工学院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蕴含的力量,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广深科技走廊建设的千载难逢大机遇,深化教学改革实现教学高水平、强化科研能力实现科研高水平、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实现人才队伍高水平、科研教学互相促进实现学科高水平、教学科研与产业结合实现应用高水平,最终实现人才培养高水平,成为全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领跑者、全国高校创新发展的排头兵、海内外优秀人才与各方学子的向往之地,为区域、国家、世界的社会经济发展贡献不可忽视的力量。

  刘炜:学校要在东莞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中发挥重大作用
  东莞市副市长刘炜作了题为《关于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若干问题》的辅导报告,从国家、省、市层面,分析了东莞面临的创新驱动发展形势,介绍了东莞市委市政府下一步的思路和举措,同时就东莞理工学院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希望和建议。
  刘炜指出,东莞理工学院建校以来坚持立足东莞谋发展,取得很好的成绩,如今省市大力支持学校建设成为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示范校,更是集聚了天时、地利之优势,在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大有可为,没有理由办不好。他希望东莞理工学院坚定发展信心、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开放,用好周边大科学装置、新型研发机构、大产业集聚优势,结合大湾区发展战略需求,敢于打破条条框框,做好顶层设计,加强与港澳高校的交流互动,在原始创新、人才培养、学科科研、智库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发力,为东莞建设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发挥重大作用。

  会议还部署了近期学校的工作。一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二要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三要建立开放灵活的人才引进机制;四要加快推进人力资源管理变革;五要推进办学资源集聚扩散;六要构建科技成果全链转化体系;七要加速提升创新服务能力;八要提高文化辐射引领力。会议强调,暑假期间相关部门要做好校园重大风险和安全隐患排查,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充分利用假期协调好各项工作。
  东莞理工学院领导吕琦元、赖日辉、李忠红、杨敏林、李文芳,中层干部,学科带头人,系(部、中心)负责人,副高职称以上人员,博士,科级干部(含组织员),全体辅导员等参加了培训班。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学校查询

内容推荐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