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调试自我 应对疫情——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线上心理支持开通

http://guangdong.eol.cn/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广东站  作者:  2020-02-10  字体: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2020年的疫情发展牵动你我的心,我们都承受着一定的压力。在这段特殊时期,同学们的生活节奏被打乱,亲近的朋友无法见面,开学的时间延期,原定学习计划急需调整……随着“宅家”的生活天数的增加,你们的心情是否也经历着种种变化呢?疫情当前,我们既要对身体进行各种科学防护,更要为心理健康做好理性保护措施。因此,就疫情期间同学们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情绪,学校专门安排心理老师为大家排忧解难,希望同学们能学会科学调适心情,管理情绪,积极主动求助,让这场疫情成为磨练自己的一次重要机遇,学会以理性平稳和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疫情,同心协力,应对这场疫情!
  我们每个同学都不是一个人在奋斗,学校、老师、家人、国家是你们坚强的后盾!我们将和你们在一起战斗!我们约定,等疫情过去,万里春光与你共成长!不知不觉,春天已到来!从今天起,让我们和春天一起,拥抱这扑面而来的温暖!
  祝同学们身体健康,学业进步!                                             
  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
  2020年2月6日
  调试自我 面对疫情
  (一)从科学认识,理性对待
  首先我们要正确的认识疫情。武汉肺炎疫情牵动无数人的心,全社会已经动员起来,管控措施日趋严密,疫情防控处于关键期;确诊病例与疑似病例不断增加,感觉到的气氛一下子不一样了;在这样的社会压力之下,公众的神经紧绷了,社会心理气氛也会相应的出现各种变化,既有积极的心理状态,也有消极的心理状态;面对疫情,我们该有怎样的心理应对呢?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临床心理科张媛媛、余鸽两位医生谈到,目前的社会心理压力下,常见的不合理的心理反应有两种:一是过分地紧张恐慌。部分人在面对疫情时,不敢出家门半步,整天忧心忡忡,寝食难安;不断上网搜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最新报告;一天洗手几十次,大量囤口罩,感到很悲观,甚至害怕人类就要因此灭亡等等。二是无所谓的态度。存在着“侥幸心理”。部分人无视本次肺炎疫情的严重性,按照自己的愿望或者好恶来行事,认为自己不会是最倒霉的那一个;在人流汹涌的公共场所,有些人大模大样的打喷嚏而不带上口罩;有些人认为板蓝根就能扛过病毒,对自己的抵抗力很有信心;还有些人依然在搞着大规模的聚会,不响应专家提出的感染防控措施,无视病毒人传人的风险。
  上述过分紧张恐慌或无所谓态度,无疑会影响到我们的情绪和对疫情的应对;过度的恐慌会让我们紧张焦虑,降低身体免疫力。无所谓的态度则会让我们放松警惕,麻痹大意,影响到自身的健康安全。面对疫情,我们大家应该怎么应对、抱什么样的心态呢?
  第一,接受正确的信息。收看、收听国家卫健委、央视等权威机构或媒体发布的官方信息,不被一些谣言影响,也不传播虚假信息;还要减少因信息过载带来的心理负担,关注必要的信息,减少杂音。
  第二,做好正确的防护。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胳膊肘捂住口鼻;避免近距离接触野生动物或活牲畜;做饭时彻底煮熟;尽量不去人员密集区,不去密闭的空间。
  第三,合理的生活作息。包括适当的运动、充分的睡眠、均衡的饮食。运动有助减少精神上的紧张,增加应对危机的信心;营养均衡和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免疫力提高。
  第四,接纳自己的情绪。面对威胁到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心生不安全感是正常的心理反应。适度的紧张甚至有着进化学的意义,会让我们重视疫情,从而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防护。对自己的状态采取接纳与不评判的态度有助于保持情绪的稳定。可以与家人朋友交流有关的想法,对面临的问题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同时,不要忽略身边的美好事物,从事一些娱乐身心的活动。
  采取以上积极的应对方式能让你保持情绪稳定。但如果你觉察到焦虑、恐惧、担心的情绪强烈且无法消除,可以向朋友寻求支持,必要时可以找相关专业机构如医院的心理科寻求心理援助,稳定情绪、冷静处理所面临的心理压力。
  如何科学应对疫情带来的心理恐慌
  (1)关注可靠信息,学习科学知识,不要盲目恐惧。
  通过政府、权威机构发布的信息,了解本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知识等相关信息。
  减少对疫情信息的过度关注,减少不科学信息对自己的误导,不信谣、不传谣。
  认识到这个疾病以呼吸道传播为主,主动采取戴口罩、勤洗手、室内多通风、少出门等个人防护措施。
  (2)维持规律作息,合理安排生活,追求内心充实。
  保持正常的作息,吃好三餐,多喝水,选择合适的身体锻炼方式,避免吸烟、饮酒、熬夜等不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护和增强免疫力。
  安排好生活内容,有计划地做一些让自己感到愉悦的事情,比如听音乐、看书、与家人或朋友聊天、在家办公和学习、做家务等。
  自己掌控生活的节奏,每天学一点新东西,追求内心的充实。
  (3)科学调适心理,摆脱负性情绪,保持平和心态。
  接纳负性情绪。认识到自己出现负性情绪是正常的,接纳自己的情绪反应,不自责,也不指责和抱怨他人。
  学习放松技巧。通过科学渠道学习深呼吸放松技术、冥想(正念)技术等,帮助自己缓解负性情绪。
  用好社会支持系统。多与家人或朋友交流,舒缓不良情绪,也要帮助家人或朋友处理不良情绪,做到自助与助人。
  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关注自己和家人的情绪状态,如果负性情绪持续时间比较长,影响到正常生活,自己无法解决,应及时寻求精神卫生、心理健康专业人员的帮助。
  (资料来源:青年时报《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特殊时期下如何做好心理应对?心理专家有话说》)
  (二)觉察内心,自我调适
  ①你是否每天随时拿起手机,搜索着疫情信息,心情也随着紧张、焦虑、难过或恐慌?
  ②你是否因为连续几天宅在家中,感到有些闷得慌?
  ③你最近是否经常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做噩梦,甚至失眠?
  ④你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觉得自己注意力/记忆力有所下降了?
  ⑤你是否因为学校开学日期变动感到不安和焦躁?
  ⑥你是否察觉自己最近情绪波动较大且易怒?
  如果同学您的回答多数为“是”,也许目前的你出现了一些心理不适应的状况。你需要关爱自己但无需过分担忧,这是由于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所造成的个体和群体心理应激反应,而作为中学生的我们,由于生活经验所限,处理应急事件经验有限,因此,产生一定程度的应激反应是正常现象。
  下面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造成应激反应的原因有哪些,从而对自己的状态更加清楚和理解吧。目前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于关心社会生活、具有越来越强的社会责任感的中学生来说,是一个较强应激源。
  第一个原因是现在的生活状态和我们平时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不一样。比如学校延迟开学,我们变成在家线上学习,这就需要同学们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自控能力。又比如平时爱约三五好友打篮球的男同学,现在也只能宅在家里。这些生活习惯的破坏容易造成我们一些心理上的冲击,让我们出现心慌,易怒等情绪。
  第二个原因是大量的舆情报告使得很多人有一种替代性的心理创伤。虽然我们自己没有产生直接的身心问题,但因为经常地、定期地、过度地关注,让很多敏感而有同理心的同学会产生一种感同身受的痛苦,这种痛也是很多同学感到情绪波动大的一个主要原因。
  第三个原因则是不确定感。人是一个需要有确定性的生物,我们需要未来的方向、行动的目标、工作的价值意义。面对当前的疫情发展,我们不太确定到底什么时候能够结束,虽然我们相信最后一定会战胜疫情,但不确定性造成了我们内心的不安感和焦躁感。
  (资料来源:《面对新型肺炎,如何做好自己与孩子的心理自助|杨澜对话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 )
  (三)寻求帮助,保持健康
  以上一些应对疫情的调适方法,仅供同学们参考,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如果需要心理援助,可以与学校心理老师联系,我们会尽自己所能帮助和陪伴同学们,我们一直都在!
  (一)联系方式
  韩老师
  QQ:466796727
  邮箱:466796727@qq.com
  刘老师
  QQ:841490231
  邮箱:841490231@qq.com
  王老师
  QQ:741939518
  邮箱:741939518@qq.com
  (二)咨询方式
  A.可通过QQ进行文字与语音形式的留言或在线咨询。
  B.可通过QQ邮箱进行信件交流。
  C.必要时也可安排电话形式的个体心理辅导,只需提前跟相应心理教师进行预约即可。
  温馨提示:
  上述心理求助途径仅服务于本校师生,非本校师生建议面向社会的求助渠道寻求帮助,具体信息参见文末校外求助资源库。
  1. 小程序 青少年12355,可以寻找专业的网络心理咨询等服务
  2. 广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预约热线:020-86237100

相关资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学校查询

内容推荐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