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中大新华穗莞两校区喜迎4000余名新生
2020-09-15 16:04:00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
 

中国教育在线讯 9月12日至13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迎来全国18个省(市、区)的4000余名2020级新同学。在接下来的四年里,2020级新同学将以“中大新华人”的新身份,筑梦启航勇向前,书写人生新篇章。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东莞校区南校门的迎新现场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广州校区南校门的迎新现场

 

各级党政班子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全员迎新

今年的迎新工作充满特殊性、不确定性、挑战性和风险性,中山大学新华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本次迎新工作,严格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党和国家、教育部相关政策指引,以及广东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广东省教育厅的部署要求,学校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迎新工作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医学防控专家组、心理咨询和宣教防护指导组指导下有序准备、推进直至安全、有序的完成。迎新前夕,我校专门建立了新生入学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暑期先后多次召开新生入学工作专班会议,统筹部署、商讨制定新生入学报到工作方案和迎新工作手册;党政班子带领各院系、职各能部门教职员工全员参与迎新工作,为新生入学报到提供安全、精细、规范、高效、贴心的服务。

新生入学报到期间,学校党政班子在两校区检查指导迎新工作,关怀2020级新生并慰问参加迎新工作的师生、志愿者。各院系、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纷纷站到迎新第一线,层层压实责任、全体动员。他们既是组织者又是志愿者。全校师生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团结协作,向新生及其家长、亲属和社会亮出“安全、文化、品位、生态”的学校名片。

校长王庭槐教授对今年迎新工作中的的线上远程健康摸底、报到流程无缝对接给予了高度赞扬。在宿舍看望新生时,王庭槐提出,同学们是没有父母陪伴进校的“特殊一届”,希望同学们整理好宿舍内务,保持干净整洁的卫生环境,养成独立自主、热爱劳动、健康自律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以健康的体魄、昂扬的姿态、阳光的心态迎接大学生活。王庭槐还走访了各个专业报到点、专业实验室,细心听取了相关院系负责人对今年招生情况的介绍,并提出发展建议。

党委书记周云研究员重点视察了学校西门与南门的体温检测点防疫通道,并再三询问了新生进校防疫工作的细节。周云表示,新生入学后,各单位要进一步明确防疫工作职责,推动学校防疫工作方案的不断完善。看到校门口依依不舍的家长,周云向他们详细解释了我校疫情防控期间的校园封闭式管理规定,并热情邀请各位家长待疫情结束后再进校参观。

王庭槐校长(中)带领各院系、职能部门负责人巡视指导各新生报到点

周云书记现场指导学校迎新期间工作开展情况

 

学校党政班子带领院系、职能部门负责人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全程参与迎新工作

从接站服务开始,到行李搬运,再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志愿服务方式,2000余名迎新志愿者们热情的身影成为中大新华迎新日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保证了在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迎新工作安全有序地开展。

凝“新”聚气,营造浓郁的迎新宣传氛围

为全方位展示我校专业学科特色,营造热烈浓厚的迎新氛围,我校多次召开迎新工作协调,统筹、协同各二级单位,发动全校师生志愿者共同迎接新一届同学的到来。

校园内,可爱又详尽的校区地图、喜庆的大红色录取通知书、刊登着校园趣事要闻的校报头条……展现中大新华特色的迎新创意展板为校园装扮一新,吸引了大批新生纷纷合影留念。同学们或“比心”“点赞”自拍,或“举牌”合照,记录自己踏入中大新华的愉悦心情。

校道两侧的大型展板,向新生们讲述着我校雄厚的师资力量,各院系的学科设置和丰富的校园文化。其中,“中大新华校友援鄂群英谱”展现出护理校友们冲锋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的英姿,充分体现了中大新华人的勇敢与担当,吸引了众多同学驻足观看,拍照留念。

校园内各线下专业报到点,秩序井然,校园内处处可见迎新学生志愿者忙碌且热情的身影。

在各院系报到点别出心裁地展现出学科特色的装饰与标语,体现了各院系对新生的期待与情意。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充分发挥学科特色,在学院报到点开设微型学生作品展,分别展出本院学生的书法练习作品及服装设计作品:却看那宣纸上“笔走龙蛇,纵横南北东西”;再瞧那衣裳——“样式是东西结合,丝线又横穿五千年经典潮流”;会计学院设置了一面贴着学院全部学生组织的合照图片墙,别出心裁地准备了心愿便利贴;体育系摆出等比例的易建联人形立牌,两米一的个子好不威武、阳光;外国语学院挂满世界各国国旗:一时间只见日月星辰一同升起,三色伴着四色一齐飘扬……

“重立德树人,强专业基础,抓三头三文,走岭南田野”。中国语言文学系系主任宋俊华解读道:“‘三头’是指笔头、口头、指头,希望中文系学生都做到能说、会写、熟练使用计算机;‘三文’是百篇作文、论文、田野调查报告,是同学们‘三头’能力形成的必要训练。”短短四句,承载了中国语言文学系对同学们的深切期望。

各院系充满学科专业特色的迎新装饰与宣传标语

迎新防疫系统再升级打造平安有序校园

为方便新生入学,我校以“简化流程,方便学生”为原则,启用迎新报到系统,帮助新生在线上提前完成了大部分报到手续。线上迎新系统流程清晰、数据可视、实时更新,最大程度地缩短报到流程、减少报到时间。

新生抵达校门口后,志愿者们一对一协助直达宿舍,再“轻装”前往各专业报到点,大大提高了新生报到效率。人性化的办理流程,彰显出学校的“以生为本、生命至上”理念。

为守护平安健康校园,学校通过“iXH”小程序对即将入校新生的健康状况精准摸查。2020级新生被录取后就统一纳入“iXH”小程序进行健康管理,安排老师和志愿者一对一对接新生,督促新生坚持每日打卡申报健康情况,并宣讲学校防疫政策和入学报到程序。

据信息与网络管理处介绍,“iXH”小程序将新生身份信息与健康信息加密生成独特二维码,作为新生入学校凭证。报到时,新生经过体温测量,并出示粤康码或“iXH”小程序健康码后方可入校。迎新期间,信息与网络处在各入校点安排人员值班,确保小程序运转正常。

值得一提的是,我校今年分别在两校区设立“新生工作一站式服务点”。“服务点”集缴费绿色通道、学生资料登记录入、户籍办理、宿舍办理多项功能于一体,新生可在十分钟内快速完成相关入学手续的办理。据财务处陈老师介绍:“今年很多迎新的流程办理地点移动至学生事务中心,实现一条龙服务。设立这样一个相对单独又功能齐全的办事大厅,可以分散人流,在处理好学生入学工作的同时也保证了防疫工作的有序开展。”

为建设安全、健康、营养、美味的饮食保障基地,学校总务处严格把控食堂各个餐饮档口,保障食材的供应渠道安全卫生,严禁各食堂采购进口冷冻肉制品及水产品,严抓餐用具清洗消毒和食品留样制度,并在食堂内粘贴分流指引,确保师生安全、健康地吃好新学期每一餐。

我校迎新工作的顺利开展得到属地政府和疾控、安保、交通等部门的大力支持。新生报到期间,麻涌镇交警在学校附近路口分批、分时段引流,将车辆有序分流至西门和南门,避免车流集中,缓解学校附近交通压力;东莞公安在校内设立执勤点,向新生宣传防诈骗知识,为安全校园保驾护航。保卫处工作人员表示,“这两日的迎新工作中,学校保卫处联合校内各单位与麻属地公安、交警、定点医院密切配合,以明确的分工,清晰的职责,共同做好迎新工作。”

新生们经过体温监测,扫描粤康码或iXH健康码后,方可进入校园

各院系报到点,新生志愿者和新生均规范佩戴口罩,有序做好迎新工作

现场缴费、户口迁移、绿色通道……“新生工作一站式服务点”为新生提供“一条龙”服务

 

迎新期间属地交警在学校附近路口对过往车辆分批、分时段引流

属地公安向同学们宣传防诈骗知识,提醒新生保护好人身财产安全

 

“一对一”迎新服务传承奉献显担当

应疫情防控的要求,新生家长不能进入校园。为此,学校统筹招募培训志愿者2000余人,设置5个校外迎新点,15个校内迎新志愿服务点和20个院系报到点。2000余名师生和志愿者出动,为新生提供“一对一”暖心服务,协助师生办理报到及宿舍入住。

入学报到前夕,各院系志愿者就会提前一对一联系新生,告知他们注意事项,并询问他们是否有其他特殊安排或帮助需求;新生入学当天,我校志愿者在校门前接过行李,引导新生完成入校防疫检查;进入校门后,新生们将在所属院校的师兄师姐的带领下进行专业报到、搬行李到宿舍,直到完成整个入学报到流程。

新生入学当天,学校志愿者在校门前接过行李,引导新生完成入校防疫检查;进入校门后,身穿彩色马甲的各院系“老生”志愿者和接驳电瓶车、三轮车、校车穿梭不停,接上新生和行李“直达”宿舍。精准的“一对一”无缝对接,全面、温情的志愿服务,获得了新生和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辅导员曹芳利说:“我院在‘一对一’志愿对接的基础上,对需要特殊帮助的新生‘特事特办’,确保所有新生顺利入学。在新生全部入宿后,我们会安排‘老生’里的生活委员、党员,每天为他们测量体温,把防疫工作落到实处。”

张龙发同学是会计学院阳光志愿队队长,他说:“我们提早很多就开始筹备迎新工作,包括招募志愿者以及防疫物资的购买。这次迎新,我院志愿者人数在300人左右,其中60%的志愿者都是党员以及预备党员。”

志愿者翁同学印象最深刻的是家长目送新生时眼眶中的泪水:“今年家长不能陪伴孩子走进校园,他们可能会比较担心。那我们志愿者会与家长交流谈心,了解家长们的需求,告诉他们校外校内的志愿者都会倾尽全力帮助新生,让新生感受到中大新华大家庭的温暖,让新生开心,让家长放心。”

“志愿服务工作是一种质朴的感动。”负责天河客运站迎新工作的18级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蓝家文同学表示,志愿服务不一定是轰轰烈烈的自我奉献,从小事做起,心怀奉献之情,也能让平凡的工作不平凡,让志愿工作生活化,向身边的人传递志愿服务精神。

2020级健康学院眼视光学专业的叶晓烽说:“刚踏进校园的第一感受便是师兄师姐们十分热情。我以后也想做一名志愿者,把这一份正能量传递下去,帮助更多的人。”

“每一条路线、每一个步伐,都是精心的考虑,只为迎接我们在乎的你。”这样全面、温情的志愿服务,获得了新生和家长们的一致好评。在学校领导、院系负责人的关怀、师生志愿的帮助下,2020级新生们迈上了大学征程中独立成长的第一步。

志愿者在广州南站为新生测量体温,讲解在线报到流程

我校在天河客运站、广州南站、东莞汽车总站设立了迎新志愿服务点,新生可以在志愿者的引领下坐上学校迎新专用车直达校园

“2020级小萌新,我们在等你。”学校各学生组织、院系志愿者举起“招牌”,争相“认领”本专业新同学

校园内,彩色马甲的志愿者和“小灰”电瓶车穿梭不停,服务新生直达宿舍

迎新期间,志愿者们将新生引导至各自院系所在的宿舍楼,为他们耐心地解释水电安排、入住流程

搬运新生行李、迎新场地物资……2019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王浩泽同学在迎新期间熟练驾驶三轮车,整整两天从早到晚忙碌穿梭的他只为给新生提供更多的便利,减轻老师们的迎新工作压力

9月10日,学校信息与网络管理处对各院系参与迎新工作人员开展迎新系统使用培训,为迎新工作保驾护航

新生报到前夕,校团委组织各院系志愿者对新生宿舍进行大扫除,为2020级新生提供干净整洁的宿舍环境

 

上好“劳动教育”课,独立自主开启大学生活

千山万水,同学们为梦想风雨兼程;五湖四海,同学们因缘分济济一堂。2020级新生经历了特殊的高考后,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期待。

由于疫情防控要求,新生家长不可进校送子女,虽没有家长的陪伴,但在老师、师兄师姐等志愿者的陪同下,新生独立自主地完成报到手续、顺利入住宿舍后,便开始着手整理内务。铺床铺、支蚊帐、擦书柜……2020级新生入学报到第一天,便上了一堂生动的“劳动教育课”,体验劳动带来的成就感。

“中大新华就是我的第一志愿,我很高兴能被我被第一志愿录取!”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廖同学笑得有些腼腆,轻声许下自己关于未来的愿望:我希望我在中大新华多参加些社团活动,让自己的性格变得更加开朗大方。

电子商务专业的陈同学则期待自己能在中大新华这个新的环境中结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并学会巧妙委婉地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以弥补中学时期的遗憾。

会计学专业的黄同学则渴望能在往后的大学生涯中获取更多的新知识以扩展自己的边界,争取通过ACCA考试,获取国际会计师资格。

由于疫情防控要求,校园内少了家长们奔波的身影,食堂里少了一家人聚餐时的欢声笑语,但校门口多了驻足的叮嘱、期盼的目光。

202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徐同学的父亲则表示:希望女儿能在大学生活中能更加独立自主并将高中培养出来的文学爱好延续下去。

2020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袁同学的母亲则更期待她的孩子能在学业上取得一定的成绩,在专业领域掌握一定的能力。

铺床铺、支蚊帐、擦书柜……没有家长的陪伴,2020级新生独立整理内务,入学第一天便上了一堂生动的“劳动教育课”,体验劳动带来的成就感

音乐系新生身背“双琴”来校报到,满怀激情开启大学之旅

在新生入校点,驻足入口处的新生家长翘首凝望进入校园的孩子,眼神中满是不舍与期望

2020级新生与家长在校门前合影,记录孩子迈出成长成才的重要一步

2020级新生在两天时间里已顺利完成入学报到,正式开启大学之旅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的背景下,中大新华全面部署、全校动员、全员发力,圆满完成了2020年的迎新工作。随后,学校将有序安排2020级新生参加新生入学教育、开学第一课、思政第一课、军训、开学典礼、迎新晚会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安排,帮助其尽快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

今天起,2020级新同学在中大新华里翻开了人生崭新的一页。希望中大新华2020级新同学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和高昂的斗志热情开启全新的大学之旅,努力成长为“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素质人才。

大学四年:乘风破浪新华人,青春无悔大学路!

中大新华记者站供稿

文/周中平、潘颖妍、郑晓孜、蓝瑜欢

图/冯展豪、陈嘉炜、唐汉丞、杨雨诺、石雨晨、倪慧婕、

袁梓恒、辛媛、林婧如、许涵梓、陈海珊、李玟琪、

饶金宏、陈浩森、王颂雅、罗炜琳、张友玲、

陈曦、邝静茵、聂赛雅、李沁怡、莫彦彰、林瑜钰

部分图片来自校团委 各院系提供

采访/陈考思、张文轩、梁倩谊、徐洭、黄亦晴、

林楷滢、杨紫莹、余雪柔、何恺璇、黄司藩、

辛杰、张玉玲、李凤鸣、苏慧诗、朱晓灵、许泽宏、

黄嘉怡、黄芊林

审校|刘英

责编|刘赟

编辑|黄要武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SRC-618968504 2020-09-13 1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