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中山大学喊你报名2024广东综评啦!历史类组1+物理类组2
2024-05-13 11:24:00
中山大学
上中大,更多选择,更多可能!
欢迎报考中山大学!
第一阶段:2024年5月5日-5月30日
综合评价报名系统报名
(http://bm.chsi.com.cn/)
第二阶段:高考志愿填报阶段
广东综合评价在提前批特殊类型招生填报!
  综合评价根据考生的高考投档成绩(占85%)、学校考核成绩(占15%)计算综合成绩,择优录取。综合评价录取的考生,培养质量及要求、转专业、学费、证书等同普通批录取的考生一致。点击查阅:中大广东综评最全报考指南和热门问答。
  为了让考生和家长更详细地了解专业内涵、学科实力和发展前景,中大招生陆续为大家带来系列综评专业介绍。
  今天介绍的是历史类的专业组1和物理+化学类的专业组2,共包括9个院系,欢迎拨打院系咨询电话与老师交流,更多院系专业详情,赶紧来看看吧!
历史类组1

历史类组1各院系专业介绍
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招生专业:考古学
咨询方式:
周老师 020-84113160
羡老师、巴老师 020-84113384
(08:30-11:30;15:00-17:30)
  中山大学考古专业始创于 1956 年,是中国首批开设的考古学科之一,已入选“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考古学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建设点,拥有博物馆、实验室、田野考古基地等教学科研支撑体系,具有民族考古与边疆考古、华南与东南亚考古、中外文化交流考古与外国考古、宗教考古、生物考古等多个特色研究方向。目前在最新QS世界大学考古学专业排名位居全球第69位。
  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为人才培养理念,实施多学科交叉、理论与实践并重、富有国际视野的培养体系,推行小班化、个性化和国际化的培养方式,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考古文博专业人才。
欢迎报考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考古学专业!
考古专业师生在内蒙古沙梁子古城发掘
水下考古训练班
三维建模及显微观察实验工作环境
旅游学院
招生专业类:旅游管理类
(含旅游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酒店管理)
咨询方式:
刘老师,韦老师  0756-3668277
(08:30-12:00;14:30-17:30)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目前是全球培养层次最全、培养规模最大的旅游高等教育机构之一,2023年在软科旅游休闲管理专业排名全球第三、中国内地第一。学院下设旅游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酒店管理三个专业,其中旅游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两个专业均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旅游学院在经管大类背景下,构建“一横一纵”复合型培养体系,“一横”指经济与管理类基础知识体系,“一纵”指文化和旅游类实践能力组合,以洞察洞悉日新月异的大文旅类产业为抓手,服务于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和愿景。
  学院师资多元化,既有在自身专业领域深耕数十年的资深学者,也有一批有情怀、有理想的青年学者和行业导师;拥有多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和重点实验室,并与联合国旅游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了深度合作,为学生提供受益面广泛的学术训练。
欢迎报考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2023年软科旅游休闲管理学科排名
  学院国际化程度高,国际交流广泛深入且多元,与境外多所学校在人才培养和教师交流等方面合作开展国际项目。学院与昆士兰大学开设本科联合培养双学位项目,入选并完成项目培养方案规定要求的学生,将可获得由两校颁发的双学士学位。
  学院毕业生在升学和就业两条赛道都拥有突出的竞争力。一批毕业生前往北大、清华、南大、浙大、港大、剑桥、宾大、普渡等国内外知名大学深造,而因文旅产业的高度渗透,毕业生也成功进入华为、腾讯、毕马威、携程、华侨城等知名企业就业。
  旅者致远,行者无疆。欢迎加入中大旅院,携手探索奇妙的文旅世界,共同开创未来的美好生活!
学生活动
国际翻译学院
招生专业类:外国语言文学类(珠海)
(含英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朝鲜语、俄语)
咨询方式:
吴老师  0756-3668091
(8:30-12:00;14:30-18:00)
  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自2005年创办以来,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培养“具有全球视域、中国立场、大文科知识结构、双外语运用能力和国际传播能力的新型外语人才”。学院拥有英语、阿拉伯语、俄语、朝鲜语和西班牙语5个本科专业,其中英语、俄语、阿拉伯语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朝鲜语和西班牙语为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创意写作与翻译”入选首批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基础俄语”、“英语演讲与辩论”入选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70名,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22名,近30%为外籍教师。学院高度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已与全球近50所高水平大学建立不同形式的合作关系。学院科研和人才培养特色明显,连续7年举办“全球观·家国情”粤港澳研究生学术交流周,2019年首倡成立“高校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联盟”,联盟理事单位覆盖122所高校的200多家院系与科研机构,已成为区域国别学领域创办最早、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品牌活动最多的学术共同体。学院毕业生升学深造人数逐年递增,其中出国(境)深造超六成学生前往世界排名前50院校,就业去向主要为国家党政机关、教育单位和中大型企业,毕业生在行业的认可度高,社会整体评价好。
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院长常晨光教授寄语
国际翻译学院五个专业学生风采
学院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创意写作与翻译”走进元阳阿者科
连续7年举办“粤港澳外语与翻译学术交流周
物理+化学类组2
物理+化学类组2各院系专业介绍
大气科学学院
招生专业:大气科学类
(含大气科学、应用气象学)
咨询方式:
颜老师 0756-3668570
黎老师 0756-3668573
(8:30-12:00;14:30-18:00)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成立于2015年10月,其前身是1961年创办的中山大学地理学系气象学专业。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其中院士1人,教授36人,副教授63人,助理教授4人,讲师1人。学院全面推行的“大气英才班”,综合了班级和导师制的优点,以1:10的师生比配备专任教师担任本科生班主任。学院还积极邀请院士、行业内专家担任“校外辅导员”。
学院杨崧教授团队入选第二批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欢迎报考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学院本科教育设有大气科学、应用气象学两个专业,设有气象系、大气物理与化学系、海洋气象系、空间天气系和冰冻圈科学系等五个学系。通过构建注重数理基础、学科交叉以及创新能力培养的大气科学人才培养体系及加强师资队伍和支撑平台的建设,办成国内一流、特色鲜明、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大气科学、应用气象学专业,培养德才兼备的气象高级人才。
  欢迎广大学子报读大气科学学院,实现学术抱负和事业梦想。
学院董文杰院长团队成功申办
未来地球计划全球秘书中心(中国)
学院韩博副教授、张功博士后赴南极科考
海洋科学考察中心依托大气科学学院开展工作,
稳步推进科考设备海试验收航次、完成西沙海域首个科考试航航次
大气科学学院高斯副教授拍摄的中山大学珠海校区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招生专业:地质学类
(含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工程)
咨询方式:
梁老师0756-3668240
郝老师0756-3668304
郑老师0756-3668230
(8:30-12:00;14:30-18:00)
  探寻地球演化奥秘,护航人类美好未来——中山大学地质学专业始建于1924年,是国内建立最早的综合性地学类人才培养基地之一,培养了以著名地质学家陈国达院士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地学人才和以中国第一位女舰长韦慧晓等为代表的新一代国之栋梁。
欢迎报考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质学类专业!
  该专业涵盖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地质工程三个“本-硕-博”研究及人才培养方向,拥有地球动力学家张培震、地球物理学家高锐和数学地球学家成秋明三位院士为代表的雄厚师资。学院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科学技术前沿,坚持“厚基础、强素质、重交叉、拓思维”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三阶段导师制、小班教学、实践教学和国际化培养机制,旨在培养创新性、复合型地学研究和行业专门人才。
遍布国内外的实践教学让你充分领略地球科学的魅力
超强的师资队伍助你追求卓越
优势的教学和科研平台供同学们实现自己的梦想
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
招生专业:海洋工程与技术
咨询方式:
朱老师 0756-3668136
张老师 0756-3668258
(周一至周五 8:30-12:00;14:30-18:00)
  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涉及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科学、信息与控制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围绕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求,立足南海开发与安全,面向极地与深远海,致力于培养能够胜任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海上新能源开发利用、水声信息技术开发、海洋机器人设计、河口海岸与近海工程设计运维等相关工作,未来成长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大国工匠”精神的海洋工程领域总师型人才。
学院院楼
欢迎报考中山大学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
  学院拥有成规模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有广东省深海水声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海洋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中山大学深远海装备与信息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承担多项国家级重点和重大科技项目,人均科研经费位于学校前列,办学经费充足。学院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推行本科生导师制,成立具有海工特色的中山大学水下机器人研究学社,系统培养学生电子信息、软件工程及自动控制等综合实践能力,打造本科生工程实训中心和创新实践作品展示空间,探索“小班制”教学模式,并依托学院的“海路通”超算中心、智能化拖曳水池及“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和“中山大学极地”号破冰船等平台开展学生实践实习。
学院扎实开展本科生专业实践实习
学院本科生在多项国家级学科竞赛中获得奖项
学院老师和学生共同研发的“海-空”跨介质无人航行器
  学院和招商局集团、国家实验室、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平均本科生升学率超过70%,保研率高。继续深造的学生,大多就读于中山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帝国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国内外知名学府;就业前景好,参加工作的学生主要就职于海洋工程与技术领域的政府部门、大型央企、科研院所等。欢迎广大学子报考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与我们共同逐梦海洋,向海图强!
土木工程学院
招生专业: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
咨询方式:
张老师 0756-3668075
(8:30-12:00;14:30-18:00)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入地下海搞建设;
  治水防涝,固坝修道,
  建港筑岛为人民。
  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新型城镇化、海洋强国、交通强国、生态文明建设及等重大战略需求和“一带一路”倡议,土木工程学院整合原有土木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设立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专业面向现代“大土木”工程的建造、运营、管理与维护,突出多学科交叉融合特征与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要求,重点建设基础设施运维、地下空间工程、海洋土木工程、城市水务、水资源水生态、智慧河海工程等学科方向,建立了“水土交融”的“大土木”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学院具有院士领衔的多元化、国际化、高水平师资队伍。学院从二年级开始实行本科生导师制,鼓励学生参与科研训练与学术活动,助力学生升学深造。建设以“工程医院”为代表的“场网一体”“开放共享”的实践育人平台,注重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复合型、个性化的“大土木”工程人才。
欢迎报考中山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名师荟萃
学生成长成才
完备的教学科研条件
海洋科学学院
招生专业:海洋科学
咨询方式:
陈老师 0756-3668076
陈老师 0756-3668774
(8:30-11:30;14:30-18:00)
  中山大学海洋学科起航于1928年西沙科考,历史悠久,特色突出。海洋科学学院成立于2008年,建院以来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等多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海洋科学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B+,排名全国并列第三,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取得显著进步。学院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双聘),国家级人才7人,专任教师89人。建有南海海洋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业产品环境适应性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和珠江口海洋生态环境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5个国家级和省部级平台,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和教育部“深蓝”海洋科学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
欢迎报考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海洋科学专业!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大可教授(双聘)号召广大学子到中大读海洋科学,登大船,去远方。学院按照一级学科培养本科生→二级学科培养硕士生→三级学科培养博士生的思路,以“四个融合”的培养模式为抓手,构建并实施了海洋科学专业“本硕博一体化”课程体系,形成了物理海洋、海洋生物、海洋地质和海洋化学四个方向的专业特色。学院为学生提供优渥的条件,鼓励学生早进团队参与科研工作,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参与率达100%。海洋科学人才培养成效显著,一大批毕业生成为行业领军人才和关键领域的管理人才,一大批本科生进入国际名校深造,本科升学深造率连续三年超过75%,研究生就业率100%。“智渔时代”团队获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海洋学科楼群(中为学院所在海琴3号楼)
学生乘坐“中山大学”号综合考察实习船
开展南海科学考察
2019级硕士研究生夏谨琪(左一)参与南极科考任务
学院开展本科生专业实践实习
学院“智渔时代”团队获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海洋科学学院师生携手演绎歌曲《特别的青春》——央视《音乐公开课》
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
招生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
(含中法合作办学)
咨询方式:
袁老师 15338063678
刘老师 18502007212
陈老师 13719185828
马老师 0756-3668985
梁老师 0756-3668096
马老师 0756-3668599
(8:30-12:00;14:30-18:00)
  在中法两国政府支持下,中山大学与法国民用核能工程师教学联盟于2009年组建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致力于培养世界一流核能工程、研发与管理人才,已构建一套成熟的国际一流人才培养体系,获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 2016年,通过法国工程师职衔委员会(CTI)认证和欧洲工程教育(EUR-ACE)认证。
  · 2016年,荣获中法两国政府联合颁发的“中法大学合作优秀项目”奖项。
  · 2018年,荣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2019年,本科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双万”计划)。
  · 2021年,获教育部批准设置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
  · 2021年,获得中山大学第十届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2022年,获教育部批准设置能源动力专业学位博士点。
  · 2023年,入选广东省核能与核技术卓越工程师特色班。
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王为院长高考寄语
2009年12月21日,中法双方在时任两国总理见证下
于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正式合作协议
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教授:
中法核是中外合作办学非常成功的范例
  学院已培养出一大批卓越核能工程、研发和管理人才。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一直名列前茅。近五年本科毕业生平均升学率为83%,研究生就业率100%,硕士读博深造率为26%,选择就业的毕业生中,60%以上被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中国广核集团、中核集团、远算科技和法国电力集团等国内外著名核能相关企事业单位聘用。
2023年4月,学院本科生用流利的法语
与马克龙总统交流
2016年中大“中法核”学院学生与法方院长德麦赛(左三)
在法国参加世界核能展,与马克龙先生(右三)交流合影
欢迎加入2024中山大学中法核学院招生咨询群
温馨提示
中山大学综合评价录取招生的
报名及测试不收取任何费用
中山大学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辅导班
权威信息请以中山大学官方渠道公布的内容为准
请勿听信非官方渠道公布的相关内容
注意防止上当受骗
广东考生首选中大
第一阶段:2024年5月5日-5月30日
综合评价报名系统报名
(http://bm.chsi.com.cn/)
第二阶段:高考志愿填报阶段
广东综合评价在提前批特殊类型招生填报
学在中大,追求卓越
我们在中大等你
中国教育在线实习编辑:司徒雅茵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