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源市东源县,
有一种悠扬的旋律,
浸润着乡土的气息,承载着乡村的记忆。
那就是东源村歌,
一首首传唱在乡间小道、田野山头的歌曲,
它们不仅是村民们情感的寄托,
更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1 村民们演唱村歌
而今,
这些村歌与普通话推广巧妙结合,
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广东工业大学的“轻车'数’路”突击队和“数缘”突击队,一群致力于落实国家语言文字政策、实践推广普通话的大学生,积极响应“百千万工程”的号召,将“推普”与“村歌”巧妙融合,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动人心弦的青春之歌。
古韵新声,普通话让村歌“更响亮”
“东江河畔好地方/铭德开基在仙塘/开枝散叶五百年/南园古村映红光……”在东源县的一个红光村里,村歌的旋律悠扬响起,村民们围坐一起,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是由红光村村民集体创作的村歌。歌词简单易懂,旋律悠扬动听,它唱出了东源的山水之美,也唱出了村民们对家乡的热爱。然而,突击队队员们发现,由于普通话的普及程度不高,很多人对村歌的了解并不深入,传承之路显得愈发艰难。
图2 村民们集聚一起学唱村歌
连怡慧,一个来自广工法学专业的突击队员,她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年轻人对村歌了解匮乏,在进一步学习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之后,她萌生了将推广普通话与村歌结合的想法,得到了队员们的一致赞同,大家纷纷表示:“用普通话表达村歌,可以让更多人知道村歌文化,同时也让普通话更朗朗上口。”
图3 突击队队员和指导老师开展“我们一起唱村歌”活动
指导老师向鑫带着队员们前往村歌集体创作工作坊,参观村歌的创作过程。在队员们的鼓励下,村民们尝试用普通话演唱村歌,质朴的乡音在普通话的演绎下“更响亮”了。
图4突击队队员和村民一起用普通话演绎村歌
突击队队员们来到仙塘镇文化活动中心,通过将村歌的歌词用普通话进行翻译和改编,让孩子们在学习普通话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村歌的魅力。“当孩子们用普通话唱出村歌时,那种感觉真的太美妙了。”突击队队员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依然激动不已。
图5突击队队员在仙塘文化活动中心用推普赋能村歌
与此同时,“数缘”突击队来到梅州市五华县的双华中学开展推普课堂。“舌头放平,嘴唇微张,跟我一起念......”在突击队队员的带领下,孩子们认真地练习着普通话的发音。绕口令、儿歌、故事,队员们用一个个生动的语言游戏,让孩子们在欢笑中学会了普通话的正确发音。村里的老人们也参与到活动中,用剪纸艺术展示村歌文化。
图6突击队队员在双华中学开展推普课
法不能停,普通话让法治“润心田”
在仙塘镇文化活动中心,一场别开生面的普法讲座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次讲座的主题是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负责讲解的曾绚用清晰流畅的普通话为孩子们解释法律条文,并结合村歌,巧妙地将法律知识编织进歌词里。孩子们在歌声中欢笑,在无形中领会了法律的精髓。
“来,大家一起唱,‘我们都说普通话,法治知识记心间’,很好,就是这样!”突击队曾绚引导着孩子们,歌声在教室里回荡,普通话一下子变得如此City!
图7突击队队员和孩子们一起制作纸浆画和剪纸
课堂上,突击队队员与孩子们围坐在一起,用彩色的纸浆制作法治主题的手工纸浆画。“看,我画的是法槌和天平,代表公平正义!”一个小男孩兴奋地展示自己的作品。通过这样寓教于乐的方式,法治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然生根。除了课堂教学,实践队还精心制作了普法宣传册,让法律知识深入人心。
图8 突击队队员走访入户开展调研
青春同行,普通话让乡村“焕新颜”
突击队的活动在当地引起了热烈反响。村民们纷纷表示:“不仅我们的普通话水平得到了提升,村歌也在普通话的演绎下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和喜爱。”孩子们也更加自信了,他们愿意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想法,用法律知识为自己的成长护航。
突击队队员胡素香激动地谈道:“我们的努力得到了认可,这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未来,我们会继续将所学付诸实践,充分展现大学生以实际行动积极投身“百千万工程”的青春作为!”
中国教育在线 林剑 通讯员 向鑫、王丹丹、连怡慧、曾绚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