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扬州大学文学院山河“镇”红实践团走进镇江博物馆、广肇公所
2024-08-14 14:01:00
扬州大学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宋代词人辛弃疾来到镇江,纵览浩渺历史、俯瞰壮美河山时,挥毫泼墨,写下这样荡气回肠的词句。8月9日,扬州大学文学院山河“镇”红实践团走进镇江博物馆和广肇公所,了解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镇江的前世今生,探寻大运河镇江段和民族团结融合的“镇江韵味”。

  古今一脉,何以镇江

  镇江拥有3000多年建制史,自周康王十六年南巡时封宜侯始传承至今,有国家一级文物宜侯夨簋传世。博物馆凝聚着一个城市的文化脉络、发展历程与实物印迹,是抚摸城市脉搏、体味城市韵致的宝库。实践团队来到镇江博物馆这一地方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阵地,追溯三千年江南古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古今源流,感受古老而年轻的中国醋都的磅礴意气。

  图为团队成员在镇江博物馆“强吴雄风”雕塑前合影。杨济远供图。

  从吴文化青铜器展厅开始,团队成员仔细观赏了江南吴国的青铜农具、兵器、礼器,根据成员金佳仪整理的资料,进而了解到镇江人民既受到了中原地区青铜文化的影响,又融合地域文化的特色,创造了吴国青铜器的独特风格。来到历代陶瓷器精品展厅,团队成员针对大运河镇江段遗址(以京口闸遗址、宋元粮仓遗址为代表)所出土的瓷器进行了讨论和研究,团队成员崔雅云和涂遵琴就纹样、釉质和形制,指出江河交汇这一水文特征对镇江瓷器文化的影响。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镇江出土瓷器。涂遵琴供图。

  来到专题厅,团队成员参观了镇江博物馆与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联合举办的“纵马鸣弓,封狼居胥——从武状元到将军的成长档案”展览,从古代武举制度的沿革、考试程序与内容、武举出身的民族英雄事迹和武举制度的多领域贡献四个方面获得了综合认识。团队成员刘悦和贡嘉园围绕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与制度演变,与展出文物相联系,提出了有关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新观点。

  图为团队成员阅读武举文献。涂遵琴供图。

  先驱秉烛,薪火不息

  广肇公所是镇江著名的近代历史文物,本为早年间广东广州、肇庆两府商旅来镇江经商的同乡会建筑。民国初年,孙中山曾由上海专程来镇江考察,在公所居住,与乡贤志士共同商议整治长江和建设镇江港以推进国家建设的宏伟计划。实践团队进入公所,瞻仰了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手迹,感悟一心为民、胸怀天下的伟人品格。

  图为团队成员瞻仰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手迹。狄婧供图。

  进入大堂,首先映入团队成员眼帘的是孙中山先生在此发表演讲的巨幅画像。画像上,孙中山先生自信昂扬、热情洋溢,满怀着对民主革命和国家建设的激情,面对镇江各路贤达名家、同胞战友,讲述着经天纬地的肺腑之言。团队成员狄婧和胡文沛围绕孙中山手书“博爱”,回顾了革命先辈推翻帝制、走向共和的光辉历史和艰辛历程。

  图为团队成员瞻仰孙中山先生演讲画像及“博爱”手迹。涂遵琴供图。

  团队成员根据成员吴语轩整理的资料和现场陈列了解到,孙中山先生曾先后两次来到镇江考察,下榻于广肇公所,在此接见了许多革命人士与地方名流。这充分体现出,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先驱早已认识到镇江在近代革命历史上的突出地位和在国家规划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团队负责人杨济远表示,镇江是孙中山先生工作过、战斗过的地方,作为新时代青年学子,我们必须要学习孙中山先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崇高风范和天下为公、心系民众的博大情怀,不负家乡、不负社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图为团队成员在广肇公所匾额下合影。刘悦供图。

  实践团队经过本次实践活动,加深了对镇江地方历史、革命印迹的多重认识。同时,决心继续发扬扬大文学院学子的奋斗精神,在新时代历史方位绽放青春光彩,推动文化传承,续写时代华章。

  (杨济远 供稿)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