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湛江科技学院这个“三年行动计划”交出了“成绩单”
2024-09-12 11:16:00
湛江科技学院

  导语:

  2023年2月,在湛江科技学院新学期“开学第一会”上,校长彭寿清发出了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动员令”,提出要坚持创新思维、坚定改革方向、坚守质量标准,进一步激发学校发展新动能,形成学校办学新优势,再创学校建设发展新局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站位新时代、对标新要求,学校以怎样的办学实践实现高质量发展?彭寿清校长提出的“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计划”就是答案!本期推送学校【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计划】专题三,展示学校实施“师资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成效。 

  △湛江科技学院【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计划】

  “我已经完成博士论文,今年底有望拿到博士学位了。”智能制造工程学院的张彦迪副教授高兴地说。几年来,张彦迪老师一边讲台执教,一边攻读博士学位,实现了教学能力和学历收获的“双提升”。像她这样在学校的资助下进行学历提升的老师还有很多,他们都是《湛江科技学院资助教职工攻读博士学位管理办法》的受惠者。

  教书育人,教育强国,教师队伍建设是根基。党的二十大指出,要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怎样全面提升师资队伍建设,夯实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根基?答案就在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里。

  创新开展高层次人才引进、打造“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资助教职工攻读博士学位、职称评审分层分类评价改革、推行“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几年来,学校相继打出了一套具有高度协同性、显著创造性和强大引力场的人才引培“组合拳”,“师资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成绩单”日益养眼。

  01

  国家级人才引领 辐射带动作用强劲

  2024年4月20日下午,学校行政楼会议室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朱德全教授受聘为我校“特聘教授”,并在学校设立“西南大学朱德全教授团队博士工作站”(以下简称“工作站”),带领十名专家学者进驻。朱德全教授团队以前瞻的学术视野、深厚的学术积累和卓越的学术研究,全面赋能我校教师队伍教研能力提升,激发了广大教师的教科研热情和潜能,辐射带动作用强劲。

  △朱德全教授受聘为我校特聘教授

  △学校设立“西南大学朱德全教授团队博士工作站”

  工作站成立后,帮扶指导工作随即密锣紧鼓开展。学校选拔教学科研骨干进入工作站,组建校本“科教融汇创新团队”。朱德全教授团队以“一对一”“一对多”等帮扶形式,指导进站人员开展教研工作,切实提高入站人员的研究能力。

  “共同打造联培联育新模式、联合攻关的新标杆!”朱德全教授在一次指导交流会上说道。

  在朱德全教授团队的指导下,学校设计了重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重点培育国内有影响力的项目成果,产出省内有影响力的项目成果,指导教师产出系列高水平论文和高端课题,出版优秀教材专著著作和争取教学成果奖。

  当前,29名教师进入工作站,设立八大教育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多项一般研究项目,近百位教师参与项目研究。通过国家级大咖专家搭平台、传帮带,学校教研工作正乘风破浪开新局,形成才智奔涌人人争先的良好生态。

  02

  创新高层次人才引进 筑就人才队伍高峰

  2022年9月,学校出台了《湛江科技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聚焦重点学科和关键领域,按照“分科类、分类型、分层次”的思路制定高层次人才选聘的业绩标准、任务标准、薪酬标准,实现高层次人才精准引进。政策出台以来,共引进高层次人才近20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50余人、副高级职称100余人,博士30余人。

  美术与设计学院的胡国锋副教授正是在学校的人才新政策下引进的。来校后,胡教授迅速融入学校科研团队,成功出版一部专著及教材,在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了3篇学术论文,申报和承担了多项省部级、市厅级科研项目。在教学实践中,他灵活运用项目式学习及工作坊等多种教学形式,不断探索并改进教学方法,课堂质量得到学生认可。

  李尚骜博士则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他在《Economic Modelling》和《世界经济》等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高质量论文,更连续三年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经济研究》等国内外顶尖平台上分享学术见解。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和特别资助项目,科研能力非常突出。随着一大批高层次人才的到来,各类学术创新要素在学校激涌成流,也为高质量课堂的打造注入了蓬勃新动力。

  高层次人才纷至沓来的背后,是学校创新政策支持体现出对高层次人才的重视,是学校持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育教学水平提升的决心,也是学校近年来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带来的吸引力和号召力。

  03

  多项计划“内培”,铺设人才强校“高原”

  作为一所地处湛江的高校,学校一定程度上存在“引才难、用才难、留才难”的问题。为破解这些难题,学校创新思路、革新机制,自立自强“造血”,“自制”教师成长的“孵化器”。

  ——“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总额超3000万元。学校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及对构建自有师资队伍的深切重视,推出教师培养的“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每年遴选一批优秀教授、副教授、博士、讲师、硕士,在正常薪酬外给予特殊津贴支持,划拨专项经费助力其学术交流、进修深造、科研成果转化。教师申请优才计划的热情高涨,越来越多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在优才计划的支持下脱颖而出,享受到前所未有的成长机遇。管理学院的李平老师就是在2022年入选学校“优秀讲师支持计划”。两年来,他在该计划的支持下发表包括SSCI论文在内的8篇学术论文,出版专著一部,指导学生参赛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于今年5月顺利晋升副教授。

  该计划不仅是一剂强心针,为那些在教学科研领域展现卓越才能与无限潜力的教师提供了职称晋升的坚实阶梯;更是一座桥梁,连接起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学者,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碰撞与融合,为老师们搭建了宝贵的交流科研平台。迄今为止,已有240人次教师在“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受益,资助总额超过3000万元。

  ——资助博士学位攻读计划,投入经费逾1200万元。学校依托侨资办学优势,与澳大利亚、韩国、英美、泰国等国家及港澳台多所高校合作,出台资助政策支持教职工攻读国内外博士学位。美术与设计学院的教师宋静在学校的资助下,攻读博士学位并顺利完成学业。会计学院的梁思敏老师目前正在读博,她表示,学校的资助是一种信任,让她感到自己教学和科研能力得到了认可,这种信任激励着她去追求更高的学术成就。她期待着顺利完成学业,在工作岗位上更好地回馈学校。

  据悉,自资助政策出台以来,学校共资助了119名教职工攻读境内外博士学位,累计支持经费逾1200万元。

  ——“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计划,教师抱团成长的“加速器”。2023年6月,学校推出“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计划”,旨在促进教学研究和教学经验交流,实现有组织的教育教学研究。当前,全校范围内遴选出了“数智化管理教师团队”“数智会计教师团队”“雷州民间艺术现代设计转化研究中心教师团队”等9个校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资助经费逾200万元。

  会计学院“数智化管理教师团队”在团队组建初期,高级职称教师仅10人,经过1年多的建设,5人成功晋升,现团队16人中有15人为高级职称。团队获省级项目9项,市厅级项目12项,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73项,获国家级奖项22项、省级奖项50项。据介绍,学校每两年将立项建设一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以专项经费支持团队建设和成员发展,为教师团队的整体提升搭建坚实的平台。

  △数智化管理教师团队”指导学生获奖

  04

  革新职称评审 打通人才成长通道

  “获‘互联网+’省级金奖及以上荣誉的老师,具有破格申报副高级职称或正高级职称的资格;获省级铜奖及以上荣誉,可置换相应的科研成果,奖项级别越高,科研奖励越丰厚。”在学校第十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动员会上,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尤俊杰解读了学校关于赛事的组织方案,其中的“最新政策奖励和支持”版块引起了师生注意。这只是学校大胆革新职称评审,以职称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改变“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弊端,充分释放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的一个小体现。

  这是一次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务实之举,这是一次破枷锁、解难题的自我革命。破掉的是职称评审的条条框框,迸发出的是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火热激情。

  学校分类别分层次分学科设置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健全职称分类评价办法,为不同类型人员职称发展畅通了渠道。尤其是牢牢围绕学校建设创新创业型大学的办学定位,新设置职称破格申报类型,促进人才体系和学校发展目标相适应。智能制造工程学院的廖才老师,就是今年破格晋升职称的第一人。

  2023年,廖才老师指导学生团队参加中国机器人大赛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全国总决赛斩获一等奖!经学校职称评审委员会的严格评审和推荐,廖才老师破格晋升为副教授。这是学校聚焦创新创业型大学建设,激励教师踊跃指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竞赛而打通的“绿色通道”,符合教育部深化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更适应当前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大趋势。

  △廖才老师及其学生团队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修订的职称评审标准中,学校还单设了专职思政课教师、专职辅导员、创新创业教师评审标准,不同岗位、层级、学科领域及成长路径的老师们都有了更清晰、更富有激励性的职业晋升路径,充分发挥了自主职称评审指挥棒的作用。

  05

  多方引才留才 人才“蓄水池”生机勃勃

  金秋九月,收获时节。秋季新学期的课堂上,293名新进教师走进教室、走上讲台,学校人才队伍再添新力量。新进的教师中,有教学经验丰富的高级职称老师,有从其他单位调入的骨干教师,也有海内外硕博毕业生。学校“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卓有成效,积极、开放、灵活的人才政策,使各类人才集聚,专家学者的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学校人才公寓

  “房子不错,我很满意!两房一厅面朝南,干净明亮,我一报到学校就立刻安排我入住了!”文化传媒学院新入职的杜薇教授说道。今年,投入1.35亿元、以“拎包入住”标准新建和装修的300余套“人才公寓”正式启用冰箱空调沙发床柜一应俱全,这是学校解决新进人才住房问题的又一力举,学校尊才重才的氛围进一步提升。

  △人才公寓内部设施

  韦筱筱博士,毕业于享誉全球的俄罗斯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这是全球排名前十的殿堂级音乐学府。韦筱筱博士作为柴院自1866年建校以来首位同时获得钢琴演奏与艺术学双专业博士学位的中国人,获得了由俄罗斯联邦教育部颁发的最高荣誉红本毕业证书,更是中国艺术类人才培养特别项目公派留学人员。

  许文宇老师,硕士毕业于唯一一所进入国家“985工程”建设行列、唯一进入国家首轮“双一流”建设支持的军校——国防科技大学。他曾在某部队从事测控系统引导保障工作,现在又走上讲台,为讲台奉献青春和智慧。

  还有更多的老师来自暨南大学、吉林大学、宁夏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等……湛江科技学院的校园里,既有一群深耕杏坛多年的经师人师,也有年轻的老师们用青春的闯劲、鲜活的讲授和对科研的孜孜追求,为校园带来爽朗清风。据干部人事处副处长史阳阳介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3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近400人,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博士、硕士近200人,有全国优秀教师、省级领军人才、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南粤优秀教师及民办教育杰出代表等。学校高职称、高学历教师比例逐年攀升,教师队伍的职称、学历、年龄结构日趋合理,“金字塔式”战略人才体系已然形成。

  厚重的“人才账本”,夯实了办学的家底。学校以“师资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一次次高瞻远瞩的决策,一条条释放活力的创新,倾注了对人才的关爱、凝聚了对人才的渴求,写下了一份人才队伍建设的扎实亮眼的“成绩单”,更托举起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构想!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