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应用型本科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策略研究
2024-09-25 21:27:00
中国教育在线

  汪昊 任春雯 赖友新

  【摘要】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的核心力量,其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发展。当前,辅导员队伍面临职业化程度不高、培训体系和职业生涯规划不完善等挑战,同时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对辅导员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构建多维度学习交流平台,完善学习和科研支持,提升辅导员的职业素养;优化招聘体系,明确岗位要求,采用多维度考核机制,确保人岗匹配;强化职业生涯规划和激励机制,提高辅导员的职业稳定性和发展动力引入“数字赋能”理念,通过智能化管理系统提升辅导员的工作效能;通过以上策略不仅有助于提升辅导员的专业化水平,还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辅导员队伍的长期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愈加重要。相比传统的研究型高校,应用型院校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而辅导员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的核心力量,其队伍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的发展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辅导员队伍在落实这一任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不仅是推动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关键举措,也是促进学校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面临一系列挑战。首先,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现有的培训体系和职业生涯规划不够完善,难以全面满足辅导员的职业发展需求。其次,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辅导员在育人过程中面临着新的技术要求和应用难题。虽然相关领域的研究已经探讨了辅导员的职责与作用,但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特点的系统性、实践性仍显不足。因此,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辅导员队伍建设,不仅具备理论意义,更具备实践价值。

  一.构建多维学习体系,优化辅导员发展路径

  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系统化的学习机制支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需紧密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的特点,搭建多层次、多维度的学习、培训与科研平台,确保辅导员持续提升专业素养,并有效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服务[1]

  1. 搭建多维学习交流平台

  多维度的学习交流平台是推动辅导员专业成长的重要基础[2]。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充分用现有资源,构建适合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教育资源库,涵盖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等领域的课程与内容。用线上平台(如学习强国、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等)实现资源共享,帮助辅导员通过自主学习提高理论水平。此外,线下交流活动如辅导员沙龙、专题论坛等应定期举办,搭建起辅导员之间经验分享和互动交流的桥梁。线上线下结合的学习交流体系,不仅促进辅导员在理论与实践上的相互借鉴与提升,还能有效增强团队凝聚力和专业认同感。

  2. 完善系统化培训机制

  系统化的培训机制是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核心。高校应根据辅导员的不同职业阶段和岗位需求,设计系统化的培训方案,涵盖岗前培训、日常培训与专题培训,确保培训内容与工作实际相结合[3]。培训内容应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辅导技巧、危机管理、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帮助辅导员掌握应对复杂学生事务的能力。尤其要注重培训的针对性和层次性,初级辅导员侧重基础技能的培养,中高级辅导员则需侧重领导能力、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推动辅导员学历提升工程,支持辅导员通过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方式深化专业知识。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等方式,鼓励辅导员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和理论素养,从而为其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 构建辅导员科研创新平台

  科研能力是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重要体现,但在当前高校中,辅导员的科研参与度较低[4]。为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积极搭建辅导员科研创新平台,鼓励辅导员在工作实践中发现问题,结合实际工作进行专题研究与学术探索。高校可通过设立专项科研基金、支持辅导员申报各类科研课题,激励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进行深入研究,推动其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成果。此外,学校应通过建立科研团队,形成课题孵化机制,进一步推动校内科研成果的产出与推广。

  二、构建创新性管理框架,驱动辅导员职业化进程

  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与专业化发展不仅依赖于个体的学习与努力,还需要高校提供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支持。为了适应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需求,必须从招聘体系、职业生涯规划及考核激励制度等方面进行创新,构建一套透明、规范、可持续的管理体系,以推动辅导员队伍的稳定与高效发展。

  1. 优化辅导员招聘体系

  招聘体系是构建高素质辅导员队伍的基础。高校应针对辅导员岗位的特殊性,制定完善的招聘标准和流程,确保“人岗匹配”与岗位胜任力[5]。一方面,招聘标准不仅应包括学历、专业背景、思想政治素养等硬性指标,还应注重应聘者的沟通能力、心理素质、组织协调能力等软实力。另一方面,招聘流程应做到公平、公正、透明,采用多维度的考核方式,如笔试、面试、情景模拟、心理测评等,全面评估候选人的综合素质,以确保招聘到高质量的辅导员队伍。

  2. 强化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

  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促进其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高校应根据辅导员的不同职业阶段,制定分层分类的职业发展路径[6]。对于初级辅导员,应注重基础能力的培养,提供系统的职业指导和培训;对于中高级辅导员,则应侧重提升管理能力与领导能力,支持其参与更多决策和管理实践。此外,高校应通过学历提升和专项培训等方式,为辅导员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多机会,帮助其明确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职业生涯规划的精心设计不仅能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还有助于减少人才流失,保持队伍的稳定性。定期进行职业生涯沟通和职业评估,帮助辅导员明确短期和长期发展目标,并通过适当的资源支持和引导,助其实现职业目标和自我价值。

  3. 建立科学的考核与激励机制

  考核与激励制度是激发辅导员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性的核心动力。高校应根据辅导员的工作实际,建立多维度的绩效考核体系[7]。考核不仅应覆盖日常学生管理的成效,还应重点考察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学生心理辅导和危机处理等方面的表现。高校可以借鉴企业的绩效考核模式,采用德、能、勤、绩、廉五位一体的考核方式,注重过程与结果的双重考量,确保考核更加科学、公正。激励制度应与考核结果直接挂钩,通过薪酬调整、职称评定、晋升机会等物质激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增强辅导员的工作动力。高校可以设立“优秀辅导员”标杆,通过树立榜样激励其他辅导员,并提供更多的职业晋升和发展机会,推动辅导员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通过创新招聘体系、强化职业生涯规划和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应用型本科院校可构建一套系统化的管理体系,既能有效提升辅导员的专业化水平,又能保持队伍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三、推进数字化赋能路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能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手段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充分用数字技术为辅导员赋能,通过智能系统与数字工具的融合,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流程,提高教育效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8]。数字赋能不仅能提升辅导员的工作效率,也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1. 数字技术在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优势

  数字技术的应用为辅导员提供了更加精准、高效的管理工具。通过大数据分析,辅导员能够全面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业进展和行为特征,从而为每个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思想教育方案。例如,基于大数据的学生画像技术能够帮助辅导员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或学习困难,提前进行干预。此外,数字技术还能自动化处理大量重复性事务,如生成学生管理报告、跟踪学生出勤情况等,大大减少了辅导员的工作负担,让其能够投入更多精力进行个性化辅导和思想引导。

  2. 建设智能辅导员辅助系统

  智能系统的引入是推动辅导员管理智能化转型的关键。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开发或引入智能辅导员辅助系统,通过系统化的管理平台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与规范性。例如,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学生管理系统,可以帮助辅导员快速获取学生的多维度信息,如学业表现、心理状态等,确保能够及时响应和处理学生问题。此外,借助智能语音对话系统等人工智能工具,辅导员可以与学生进行即时互动,为其提供个性化支持,增强师生沟通的效率与效果。通过智能系统的应用,辅导员能够借助科技手段更加有效地管理学生事务,打破传统管理模式的局限,提升工作效能。

  3. 全面提升辅导员数字素养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辅导员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字素养,才能充分利用新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应系统化地培训辅导员,使其掌握基本的数字工具应用能力和大数据分析技能。通过数字技术培训,辅导员可以提升在信息化环境中的工作能力,包括如何运用数据工具提升教育质量、如何管理数字化平台等。此外,数字素养不仅限于技术层面,还包括数字社会责任意识,即辅导员需具备信息安全和数据隐私保护的责任感,确保在数字化操作过程中遵守相关法律与道德规范。

  4. 数字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结合

  数字赋能不仅仅体现在管理工具的优化上,还应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方式的创新。高校应探索将数字技术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践中。例如,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线上课程等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参与。此外,学校可以开发思想政治教育移动应用程序或微信小程序,结合时政热点发布短视频、在线讲座等多媒体内容,增强教育的趣味性和时效性。辅导员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调整教育策略,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符。

  通过推动数字技术的深入应用,辅导员工作将更加智能化、精准化,从而显著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高校不仅要在管理环节引入数字技术,还应通过创新教育手段,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数字化技术的深度融合,真正实现技术赋能教育的目标。

  四、加强专业组织建设,提升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与专业化水平

  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专业组织的支持。通过加强专业协会的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为辅导员提供更加系统的职业支持与发展平台,进而推动其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的提升。专业协会不仅在职业标准制定、资源共享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还能为辅导员提供成长的方向和持续的职业发展动力。

  1. 构建多层次辅导员专业协会体系

  当前,辅导员专业协会的建设尚不完善,难以形成有效的组织网络。为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推动构建校内、区域和全国性多层次的辅导员专业协会体系。首先,高校应在校内建立辅导员专业协会,围绕辅导员的专业背景和实际工作需求,为其提供资源共享与职业发展的平台。校内协会应注重辅导员的日常交流与实践经验分享,提升其专业水平。其次,在区域层面,多个高校之间应联合建立区域性辅导员专业协会,通过跨校合作与资源共享,打破单一学校的局限,形成协同发展的格局。最后,国家层面应鼓励建立权威性的全国性辅导员专业协会,通过标准制定、经验推广等方式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辅导员队伍的社会认同感与职业地位。

  2. 发挥专业协会的功能作用

  辅导员专业协会应在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多个层面发挥积极作用。首先,协会应具备凝聚与服务功能,通过定期组织研讨会、沙龙、培训等活动,促进辅导员间的互动与知识分享,提升辅导员的专业认同感和归属感。其次,协会应发挥规范与引导功能,参与制定辅导员的职业标准与行为规范,推动高校依据统一标准进行管理和考核。辅导员协会还应提供职业咨询与规划指导,帮助辅导员明确职业发展路径,并提供相应的职业支持与资源,助力其职业成长。

  3. 规范辅导员职业标准化建设

  专业协会应推动辅导员职业化的标准化建设,制定明确的辅导员任职资格、晋升条件和行为规范,确保辅导员的职业发展路径更加规范、科学。通过统一的职业标准,不仅可以为辅导员提供清晰的职业发展规划,也有助于提升高校的辅导员管理水平。同时,专业协会还应推动辅导员职业评估体系的建设,通过定期评估与反馈,帮助辅导员发现自身不足并进行改进,从而不断提升工作效能。

  4. 强化政策支持与行业引导

  辅导员专业协会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高校及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首先,政府和高校应加大对辅导员协会建设的资金与政策支持,确保协会的持续运行与发展。同时,高校应鼓励辅导员积极参与协会活动,提升其职业认同感与社会责任感。通过树立行业标杆,选树优秀辅导员典型,推广其工作经验,发挥示范作用,激励更多辅导员在职业发展道路上不断进步。此外,协会应推动数字化平台的建设,提供线上资源与服务,帮助辅导员随时随地获取职业发展信息与支持。

  5. 构建辅导员职业化长效机制

  为确保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可持续性,专业协会应着力构建长效机制。首先,通过职业标准的持续优化与更新,确保辅导员队伍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需求。其次,协会应推动持续学习与发展机制,为辅导员提供定期的职业培训和学习机会,帮助其在专业上不断进步。此外,协会还应建立辅导员荣誉激励制度,定期评选表现优秀的辅导员,给予表彰和奖励,进一步推动辅导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通过构建多层次的辅导员专业协会体系,并发挥其在职业标准化、行业引导等方面的作用,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与专业化水平将得到显著提升。专业协会不仅能为辅导员提供必要的职业支持与资源,还能够通过政策引导和行业标准的规范,推动辅导员职业发展朝着更加系统化、规范化的方向迈进。

  结论

  辅导员队伍建设是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障。在新时代背景下,辅导员面临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的新机遇和挑战。本文分析了当前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并提出了一系列策略,以支持辅导员队伍的持续发展。构建特色立体平台是提升辅导员职业素养的基础。通过学习、培训和科研平台,高校可以提供系统化的职业发展支持,提升辅导员的专业水平与实践能力。创新管理体系是确保辅导员队伍稳定和发展的关键。优化招聘流程、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和建立健全的考核激励机制,可以提高辅导员的整体素质和职业认同感。数字赋能显著提升辅导员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引入智能化系统和数字技术,不仅减轻辅导员的工作负担,还能通过数据驱动优化教育与管理方式。建设辅导员专业协会为辅导员提供更专业化的发展平台,规范职业标准,提供职业支持与引导,保障辅导员队伍的长远发展。虽然本文提出了一些策略,但具体实施还需结合各高校的资源条件和需求。不同高校应灵活应用这些策略,探索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辅导员队伍建设路径。此外,应关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发展对教育管理的长期影响,探索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通过构建系统化的辅导员队伍建设体系,应用型本科院校将有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和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更好地承担“立德树人”的使命,助力学校实现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晔.(2014).高校辅导员工作压力疏导及其职业成长.思想理论教育,(04),101-105.

  2.张艳萍,&杨雪.(2015).提升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的对策研究.思想理论教育,(11),108-111.

  3.赵睿.(2013).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探析.思想理论教育,(23),79-83.

  4.沙军.(2013).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的现状及对策.思想理论教育,(05),90-93.

  5.余琪.(2022).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困境及对策分析.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4(03),317-320.

  6.焦洁庆.(2020).地方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18),58-60.

  7.饶志雄,&高虹琳.(2021).高校辅导员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性的影响因素与提升路径.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34(20),119-121.

  8.唐知然.(2023).高校辅导员数字胜任力的价值意蕴与提升方略.思想理论教育,(12),100-105.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