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江门市工贸职业技术学校彭欣校长:不同赛道,打造同样出彩人生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高质量发展的教育命题。面对新使命,教育何为?如何理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内涵和实践路径?为全方位展现江门市职业教育面向新征程,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实践之路,中国教育在线-职教网特别策划“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中职学校掌门人系列访谈活动。

彭欣,江门市工贸职业技术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
中国教育在线: 彭校长,您好。谢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贵校近年来在职教高考屡获佳绩,请彭校长谈一谈贵校职教高考方面的经验。
彭欣:是的,职教高考满分450分,今年我校韦诗琴同学获总分421分的优异成绩,超本科院校最低录取分数线161分。近年来,学校深耕细作,形成了“234”职教高考培养模式。
“2”,是突出两个主体,调动教学积极性。学校职教高考培养聚焦“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双轮驱动,既抓职教高考文化课和专业课间的“纵向贯通式”教学,突出学科和专业知识的独立性;又重视两者间的“横向融合式”教学,突出研究学生文化课或专业课特点,精准形成一生一策方案,最终达到“低进高出”的目标。
“3”,是优化三个阶段教学策略,增强教学针对性。学校系统规划高考班级三个阶段的教学策略:第一阶段以“夯实基础,筑牢根基”为主线,突出系统建构学科和专业知识和技能;第二阶段以“分层教学,补弱提优”为重点,提升学科和专业知识能力;第三阶段以“模拟训练,查漏补缺”为重点,巩固知识技能、稳定情绪。
“4”,是搭建四个平台,实施联合育人。学校深入研究职教高考的特点,搭建了团队教研平台、家校协同平台、高校沟通交流平台以及校企合作交流平台,建立了具有职教特色的多元联合育人的职教高考教学管理体制。

中国教育在线:目前,职业教育从单纯的“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为“就业与升学并重”,学校除了职教高考,还提供了哪些升学渠道呢?
彭欣:除了培养学生参加职教高考,升读高等院校以外,我们学校还与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南方职业学院等高职院校联合开展“三二分段”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学校三二分段班人数从30人增加到160人,该人才培养规模还将持续扩大。
另外,我校作为江门开放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与江门开放大学实施学分银行制度,实现两校之间学生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一体化运作,让学生就业有能力,升学有优势。

中国教育在线:据了解,贵校专业独具特色,请您介绍一下学校今年的专业设置情况。
彭欣:2023年我们学校开设了14个专业。根据江门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与其他同类型中职学校错位发展,重点布局制造业和家政、养老、托育等民生紧缺专业。
学校的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护理专业,精准助力“南粤家政”工程,培育具有居家养老专业知识的技能人才,为江门市构建高水平养老服务格局提供人才保障;幼儿保育专业,培育掌握幼教技能的专业人才,为江门实现“5080”学前教育普惠目标提供师资保障;影像与影视技术专业,培育专业的影视人才,随着电视剧《狂飙》的热播,大大提升了江门的知名度,相信未来江门影视行业将迎来高速发展,对影视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学校将乘势而上推动影像与影视技术专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教育在线: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为应对广东高质量发展需求,贵校是如何培养优秀人才的?
彭欣:多年来,学校不断“修炼内功”,走过了一段边摸索边实践的突围之路。
“突围”第一招——培育德育工作品牌。学校向来重视素质教育,积极构建“三全育人”的良好教育格局,开展“父母课堂”活动,形成家校协同教育合力;积极把思政教育融入德育教育,优化德育教育内容;根据专业特点,打造“一专业部一特色”的教育管理模式;注重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培育特色校园文化等。
“突围”第二招——创新教学模式改革。学校积极整合各方资源,推进“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联动,在教学中践行岗课赛证融通。定期邀请各级专家到校进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指导,组织学生到省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进行技能培训等一系列举措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实操能力。学校鼓励学生考取多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
“突围”第三招——深化产教融合。学校积极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着眼新职教、立足新培训、融合新技术”方向,打造校企双元育人平台;以技能成才为目标,以推荐就业为关键环节,制定校企合作规划。校企双方共同建立学生培养制度,质量评价制度、教学方案等,促进学生高质量、高效就业。
学校与企业合作,打造超1000平方米的人才融创基地;积极助力“南粤家政”工程,成功申报“江门市南粤家政培训基地”和“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南粤家政基层服务站”。

中国教育在线:学校发展得越来越好,社会知名度越来越高,作为一所地方中职学校,贵校是如何做到服务社会的呢?
彭欣:一直以来,学校有针对性地展示职业教育办学特色,引导师生提升“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组建了品牌化、职业化、常态化的专业志愿服务团队,助力江门市新时代文明城市建设。学校的青年志愿者协会被评为“广东省优秀学生社团”。
学校发挥专业优势,为乡村振兴注入职教力量,与新会区罗坑镇共建基层治理创新实践基地,与蓬江区的西园社区、江海区的仁美社区和新中社区、鹤山的雁山社区以及新会睦洲的南镇村合作开展村(社区)公益活动,助力村(社区)治理示范点打造。
学校积极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也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打造了属于自己的品牌项目。近年来,学校开展了退役军人技能培训,提升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技能,拓宽就业创业渠道;还为江门市1321个村(社区)“两委”成员、村(居)民小组长、镇(街)双百社工站工作人员开展工作水平及专业能力提升培训;为毕业生开展SYB创业培训等。学校“新型电商培训进社区”项目成功入选广东省教育厅继续教育质量提升工程。

实习编辑:林广益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