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剖腹产的小孩真的比较“笨”吗

http://guangdong.eol.cn/  来源:  作者:南方网   2011-11-30  字体:  

  近期,微博上剖腹产的小孩更“笨”的传言让不少妈妈(我国剖腹产率已达到50%- 70%)很是担心。

  专家指出,剖腹产不会使小孩更“笨”,但剖腹产小孩的确比自然产的小孩易患湿肺症和小儿多动症,麻醉过量还可能导致脑损伤,但这些情况都是相对的,一些有骨盆异常、羊水少、胎儿大等状况的孕妇还是建议剖腹产更为安全。

  孩子笨不笨关键是有无脑损伤

  “孩子笨不笨关键看在出生时是否有脑损伤,而剖腹产和顺产都可能致小孩脑损伤。”广州伊丽莎白妇产医院产科章卫医师称,剖腹产的小孩比顺产的小孩更“笨”的说法太绝对化,孩子的智商与遗传因素和后天教育有很大关系,并不能说不经过产道挤压的小孩就会更“笨”。

  相反,阴道分娩因产道的挤压,新生儿也会窒息缺氧,胎儿缺氧时间过长会引起脑组织发育受损,也可能出现“笨”的症状。对于一些有骨盆异常、羊水少、胎儿大等状况的孕妇,剖腹产比顺产相对更安全,医学上出于保护孩子的目的,对这类产妇更建议进行剖腹产。

  剖腹产和孩子缺氧无因果关系

  微博传言指剖腹产宝宝未经过产道挤压,孩子容易发生情绪敏感、注意力不集中、手脚笨拙等诸多问题,也就是会更“笨”。

  广州伊丽莎白妇产医院产科主任郭安英表示,这是对剖腹产的一种误解,一般情况下医生是建议产妇进行顺产,但如果产妇出现宫内紧迫,胎儿心率减慢或窒息时,才不得不选择剖腹产,此时胎儿可能已经因缺氧导致脑损伤,出生后显得“笨”,如果由此将小孩变笨的罪名加到剖腹产身上就有点强词夺理。

  郭安英副主任医师强调,剖腹产和顺产都有利有弊,应多听医生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分娩方式才最利于孩子的健康。

  ●延伸阅读

  孩子脑损伤1岁内治疗效果最好

  宝宝在孕育和分娩中可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这种伤害最多见最严重的后果就是脑损伤。由于早期脑损伤症状不典型,家长易忽视而错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康复的时机。“若发现孩子有异常,应尽早到医院诊治,对于脑损伤的孩子,最好的治疗时间是在1岁内,2岁都已经迟了。”章卫副主任医师强调。

  曹慧医师还提醒家长,孩子1岁内需要到医院进行4次体检,分别在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大时。及时的早期治疗可以减轻脑损伤的危害,促进智力发育。家长应提高警惕,不要耽搁孩子病情。据悉,小孩智商有问题要在1岁-2岁半时才可能发现,家长可先从肢体发育观察孩子,一有异常就应及早就医。

  ●特别关注

  剖腹产和自然产都可致孩子脑损伤

  目前关于剖腹产的小孩“更笨”的提法中有一个理论就是,认为没有经过产道挤压的孩子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要差过自然产的孩子,还有人提出剖腹产的小孩更容易得多动症。

  “无论是平衡能力还是协调能力,大概就是医学上认为的共济失调,而其直接原因是小脑损伤。”郭安英副主任医师介绍,小脑通过复杂调节和反馈机制成为维持平衡和肌张力的协调中枢。小脑损伤导致调节作用缺失,最主要的表现为共济失调。共济失调的小孩轻则容易激惹,惊惊怕怕,重则说话不清,走路不稳,容易摔倒,手足不自主抖动等。

  而无论是剖腹产还是自然产小孩都有小脑损伤的危险,目前没有确切的数据表明剖腹产的小孩小脑损害会高过自然产的。郭安英副主任医师提醒大家,如果发现孩子有共济失调的症状,父母应多和小孩沟通,培养患儿语言能力,多些耐心,不要对孩子丧失信心。同时应多进行爬行锻炼,多些抚触动作有利于康复治疗。

  据儿保科曹慧医师介绍,自然产的好处是无容置疑的,但大家应该知道引起小儿多动症的因素很多,剖腹产中胎儿窒息缺氧或颅内出血出现脑损伤,可能导致小儿多动症,顺产也可能导致婴儿窒息,但剖腹产新生儿因没有经过产道的挤压,肺部可能有积水,窒息率会高些,可能一些人就由此认为更易得多动症,但如果严谨地来说,目前没有权威的研究数据支持这样的理论,应该说剖腹产的孩子与自然分娩的孩子,如果是健康的,他们在智力上并无差异。

  ●早期脑损伤表现

  婴儿手脚经常“打挺”、“很有力”;满月后头老往后仰,竖不起头;头和手频繁抖动;满3个月还不能抬头;4个月仍握拳,不松开手;5个月前臂不能支撑身体;6个月扶立时尖足;7个月不能发pa、m a声;8个月不能独坐;整日哭闹不安或太安静、很少哭。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学校查询

内容推荐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