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广东中小学家长 如何保障孩子学籍信息上传的隐私安全
2015-09-25 09:27:00
新华日报

  学籍信息上传隐私安全如何保障

  近几日,广州几乎全城中小学家长都收到了学校的“紧急call”,要求家长们更改确认好“全国中小学生学籍基础信息确认表”,声称这关乎孩子今后的读书问题,并被告知“若不来后果自负”。该表填写说明还要求家长下载“教育技术服务平台”手机APP,通过该平台拍照上传此表。由于该确认表印有孩子与家庭的详细信息,包括父母工作单位、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部分家长担心信息上传到该平台后会有泄露的风险。据了解,该平台由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天天艾米(北京)网络有限公司开发,仅限于对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支持服务。(9月22日《新快报》)

  隐私安全是“互联网+教育”应有之义

  在“互联网+”时代,学校对学生学籍等实行信息化管理,是大势所趋,理应得到家长的积极响应。然而,给“教育技术服务平台”上传相关个人信息,家长担忧自己和孩子的隐私安全,也并非小题大做。事实上,学生和家长个人信息被泄露事件,在各地时有发生。更何况,广州一些学校的教师表示“软件系统不是很稳定”,这更加剧了家长的忧虑:上传个人信息,能保证隐私安全吗?

  5月20日,据《经济参考报》报道,我国高校或成为信息安全泄漏的重灾区。高校网站漏洞多达3495个,涉及高校网站1088个,导致837万以上的教职员工及学生个人信息泄漏。这一组数据,令人触目惊心。问题是,高校成为信息安全泄漏的重灾区,中小学校的“教育技术服务平台”能幸免吗?显然,“软件系统不是很稳定”,已经表明其存在技术漏洞,面临着个人信息泄露的高危风险。

  此前,中消协发布《2014年度消费者个人信息网络安全报告》,结果显示约有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过去一年里遭遇过个人信息被泄露等现象。如果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不知多少人利益受损。可见,在“互联网+”时代,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应成为首要前提,教育部门和学校,也不能独善其身。

  可见,保护学生隐私安全,应是“互联网+教育”题中之义。具备高度信息安全意识和有效的安全措施,被视作信息安全的第一道防线;而法律则是打击信息领域犯罪,维护个人利益的最后一道屏障。因此,首先要提高技术手段,完善“教育技术服务平台”等信息管理系统。堵住人为漏洞可采用管理制度,而堵住技术本身的漏洞,这就要求平台的开发者,要不断完善系统安全设备的性能,强化应用数据的存取和审计功能,确保系统中的个人信息,得到更加稳妥的安全技术防护。除了技术层面的努力,也离不开国家有关部门对隐私保护相关法律的推进和对信息安全的有力监管,更离不开对隐私权的充分尊重和重新定义。汪昌莲

  信息安全不能仅仅依赖平台加密

  从130万考研[微博]用户报名数据泄露到12306网站中招,从携程信息安全门到小米数据库中招,近日,又有多款苹果APP遭恶意代码感染,存在泄露个人隐私危险,受影响的用户可能超过1亿。近年来,互联网用户数据泄露事件频发,学生家长们对App上传学生信息,有信息泄露风险的担心自然不无道理。

  我国个人信息安全缺乏有效保护,一方面是因为相关立法滞后,没有过硬的保护措施和管控制度。另一方面,在社会经济生活各领域,公民个人信息被过滥使用。因此维护个人信息安全,要疏堵兼施,加法减法并用,方可奏效。

  立专法保护个人信息很有必要。立法保护个人信息,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目前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和组织制定了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法规和标准。而在我国,虽有近40部法律、30余部法规和近200部规章涉及个人信息保护,但这些法律法规条例零散、抽象,在现实中普遍缺乏可操作性。泄露个人信息的单位应该负什么责任,个人信息与隐私的界定,由于“漏洞”造成的信息外泄谁来负责,都缺乏权威解释。在司法实践中,明显力道不足。打好法律的补丁,是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的基础。  要大幅降低公民信息被滥用的状况。根据2004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有五种情形公民应当出示居民身份证证明身份:办理常住户口登记项目变更;兵役登记;婚姻登记、收养登记;申请办理出境手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需要用居民身份证证明身份的其他情形。强调的是“出示”,并不是“溜号”,而实际上,连去商场办会员卡,都需要填写身份证号。其实,作为商场,既没有知晓身份证号的权力,也没有这个必要。公民信息运用的过多过滥,给不法分子留下了可钻的“漏洞”。

  尽管广州市教育部门解释,此次数据核查主要是通过及时修改和更新相关信息,提高学生学籍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方便学生转学、升学时学籍转接。为确保上传数据不会泄露学生隐私,该平台软件采取了多项措施保障信息安全,不保存任何确认表照片信息,在确认表照片传输和存储过程中都采取了加密方式等,家长们仍然有些将信将疑。要扭转一涉及个人信息便“心惊惊”,改革公民个人信息使用体系很有必要。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