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让粤文化越来越精彩 《童说岭南》、《粤韵唐诗》新书首发南国书香节

http://guangdong.eol.cn/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广东站  作者:  2017-08-17  字体:  

  中国教育在线讯2017年南国书香节暨羊城书展上,“粤文化”系列图书深受大小读者关注。8月14日的“粤文化 越精彩”活动更是吸引上百名大小读者驻足观看,这是新世纪出版社《童说岭南》系列和《粤韵唐诗》新书首发式。

《童说岭南——听彭嘉志讲古仔》系列作者彭嘉志接受小记者采访

  现场:粤语唱唐诗 有趣多新知

  据了解,“广味”浓是本届南国书香节的特色之一,有关岭南文化、广府文化的书籍占据羊城书展不少展架。岭南文化类活动层出不穷,“粤文化 越精彩”、“羊城聆粤韵 琶洲品书香”、“广彩广绣传统工艺课堂”等活动从粤语、粤剧、粤语讲古等多角度呈现本土文化特色。其中“粤文化 越精彩”活动中,《童说岭南——听彭嘉志讲古仔》之《万水千山》、《童说岭南——听彭嘉志讲古仔》之《名人逐个讲》,以及《粤韵唐诗》三本岭南文化味浓郁的新书受追捧。

 

  现场分享:广府文化名家饶原生 

  食嘢食味道,睇戏睇全套”。书香节百花齐放,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最原汁原味的粤语书;睇戏睇全套,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彭嘉志的五本书,而《粤韵唐诗》也将写下部,你将看到全套《粤韵唐诗》。

  “苏州过后冇艇搭”。“苏州”即风花雪月的地方,在今天发布的新书里,除了可以看,还能拿手机扫二维码,找作者签名,错过今天的船,你还想去“苏州”,可能要等明年!

 “做到一只积咁”。这几本书里凝聚着作者的辛酸劳累,我更想把“积”念作“值”,你们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活动中,来自越秀区桂花岗小学五年级的陈韵融在《粤韵唐诗》作者之一陈辉权的伴奏下唱出唐朝诗人白居易名作《池上》(上图),她告诉记者,平时课堂上学习古诗词,都是用普通话念诵,这次用粤语背诵《池上》并演唱,觉得特别有趣,还学到“撑艇”原来是划船的意思。

  粤语讲古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彭嘉志的徒弟、来自东风东路小学二年级小“讲古家”郑皓煜(上图)来一段《包公庙》粤语说书,引来观众频频称赞,连知名广府文化学者、“书香岭南阅读大使”饶原生也深表欣慰:“《童说岭南——听彭嘉志讲古仔》这套书和《粤韵唐诗》都是从童真童趣的角度,为传统文化增添现代元素,吸引了很多小学生爱上粤语说书、爱上念诵古诗词,希望市面上能涌现更多这类图书,让粤文化越来越精彩。”

  调查:70、80后家长有意识为孩子重拾粤语习惯

  记者在书展现场随机采访了100名70、80后会说粤语的家长,73%父母表示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用粤语跟孩子沟通,53人会普通话与粤语夹杂交流。另外,98%接受采访的家长表示,如果学校组织关于粤语文化类活动,一定大力支持。

  据朝天小学“粤语讲古小社团”指导老师之一黄老师介绍,这几年,越秀区在各中小学开展“午餐听古仔”的活动,利用上午放学后到午休前的30~40分钟,通过学校广播站播放粤语故事,让学生们了解粤语讲古的形式,感受其魅力。“我们学校还邀请颜志图老师、彭嘉志老师定期到校为粤语讲古社团的同学进行培训,有了跟偶像亲密接触的机会,申请加入粤语讲古小社团的同学越来越多,我们越来越壮大了。”黄老师如是说。记者还了解到,今年9月起,广州市越秀区、荔湾区等少年宫将继续加大力度推广岭南文化活动,如举办粤语讲古、唱诵古诗词、粤剧小能手等比赛。

四位作者在活动现场,左起:陈辉权、梁天山、劳震宇、彭嘉志  

  本土著名音乐人陈辉权:我平时写歌,在这本书里画画和配乐。我们一开始尝试用儿童画配图,画了五六幅后与出版商沟通觉得不太适合,于是回归传统画。美术专业出身的我几近二十年没画画了,后来几经尝试 ,也常常看名家画作,终于打开思维。最后画了四十多幅,选出三十多幅使用。

  本土著名音乐人梁天山:在《粤韵唐诗》里我负责编辑和注释。我看我儿子和同学用普通话聊天,令我产生一种母语危机感。粤语是源自唐宋的雅言,保留了中原的语音与语法,我们能在唐诗里发现这个脉络,所以我觉得《粤韵唐诗》是非常有意义的。

  羊城网总编辑劳震宇:在这个年代,出版书籍并不赚钱,但从文化角度看来,我们的书能对后世产生影响,能够穿越时空与后人对话,他们能了解我们的想法和我们说话的方式。

  粤语讲古传承人彭嘉志:《童说岭南》一共有六本书,是写给小朋友的,为小朋友提供讲古的故事素材。扫描书里的二维码,可以听到我的原声!书里有我的Q版形象,并且每一个故事都有精美的配图,小朋友就算只观看插画也能了解故事! 

小书模在展示新书

 

小主持邹游曦表现淡定出彩

  

  (中国教育在线林剑 通讯员 钟蕴华) 

  

相关资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学校查询

内容推荐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