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山大学举办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论坛暨2019年学术研讨会

http://guangdong.eol.cn/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广东站  作者:  2019-12-01  字体:  

  中国教育在线讯 11月30日上午,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论坛暨“高等教育、区域创新与经济增长: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大学的角色与作用”2019年学术研讨会在中山大学广州南校园锡昌堂顺利举行。学术研讨会由中山大学公共管理研究中心、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以及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共同主办,粤港澳高校联盟协办。

  
  (会议现场)
  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部高晓杰主任、美国加州大学校长办公室院校研究与学术规划主任常桐善教授、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黑田一雄教授、澳门城市大学协理副校长叶桂平教授、中国教育经济学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杜育红教授、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院长及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谭安奎教授、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袁旭阳副院长以及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澳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境内外著名大学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校内师生代表近200人出席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由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许长青主持。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教授首先代表学校致辞,他表示高等教育已经成为新引擎,发挥好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文化传承的作用,需要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谏言,聚智聚力,共同为湾区建设做出发展。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院长谭安奎教授和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袁旭阳教授分别致辞,两位在各自的致辞中强调了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意义。谭教授提出发展规划是国家的传统优势,在粤港澳大湾区中我们具有丰富的资源,中山大学政务学院和公共管理研究中心需要承担国家使命,利用学科优势,从国家治理、区域治理、学科治理的角度,更多地关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做好区域治理、教育、创新的研究。许长青教授接着进行了“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研究丛书”的发布会,陈春声书记等为丛书揭幕。香港科技大学吴逊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杜育红教授,北京大学岳昌君教授、中山大学叶林教授、中山大学岳经纶教授分别主持了各环节的会议。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研究丛书”的发布)
  主题报告一围绕“一流湾区•国家战略•大学使命”问题展开。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岳昌君教授通过研究表明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解释力是显著的,但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呈现差异化,无创新的教育对经济增长的教育是有限的。岳教授还提出了激励创新的教学增值理念IDEA——指导(Instruction)、示范(Demonstration)、评估(Assessment)、经验(Experiment),强调创新创业创造的湾区首在大学的创新创业创新。香港大学杨锐教授报告了湾区创新型大学的功能定位,通过文献研究,对大湾区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北京大学杜育红教授对湾区创新与大学科研组织的多样化进行了深刻分析。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许长青研究员围绕“跨境流动视域中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政策构建”进行了报告。他表示,要实现协同发展的政策构建,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与战略规划,创新资源共享与学术合作模式、营造多元,文化并存的高等教育学术生态。澳门城市大学叶桂平教授则深入澳门特区的发展现状,对澳门特区高等教育状况,澳门特区高等教育政治法规,澳门特区与高等教育治理体系,澳门特区高等教育治理现状和问题这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主题报告二围绕“科教湾区•创新创业•大学使命”展开。加州大学常桐善教授分享了旧金山湾区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提出旧金山湾区高等教育因大学类型众多、学生背景多元、国际化程度高、专业齐全、重视交叉学科的教育与研究且质量卓越、世界高校林立等特点而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在报告中,常教授提出人才培养是湾区大学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途径之一,并启发大家对人才引进政策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是否相适应进行进一步思考。香港科技大学吴逊教授的报告对高校如何服务于全球科创中心的建立问题进行了探究。中山大学毛艳华教授就创新湾区建设与高等教育战略转型这一主题进行了分享。深圳大学陆春萍教授以深圳大学为例,并结合自己访问美国高校的经历,探究了创新驱动战略下大湾区创业教育的运行模式。华南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院长陈伟教授指出了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理路,相比较建设更多或更好或湾区联合大学,更应该关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高等教育系统,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
  专题报告一围绕“人文湾区•文化交融•大学使命”问题展开。澳门大学教授朱寿桐从爱莲文化的视角分析了澳门文化和澳门学建设,复旦大学林荣日教授分享了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创新及其管理策略,并从利益相关者的策略视角分析了不同的合作办学模式。来自兰州大学的李硕豪教授基于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视域,剖析了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协同,提出了高等教育普及化,优质化,信息化,国际化和主体化等特性,并指出我国地区高等教育普及化呈现“雁阵型”梯次递进。厦门大学王洪才教授认为一流大学有一流大学的遗传基因,一流大学应该有负责、实验、联合的精神,从而阐述了一流大学特色、实力、经营、自治的内在逻辑,以及共生、互动等外在逻辑,内外逻辑相互促进。广州大学刘晖教授肯定了进入新世纪来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湾区是政府主导,各方参与的成果。著名青年歌唱家、澳门大学声乐副教授盛梅作为本专题最后一名汇报者,阐述了大湾区文化软实力与歌剧文化建设的紧密联系,应因势利导,借助大湾区的“东风”,重塑有中国气派的歌剧院文化。
  专题报告二的主题为“国际湾区•世界经验•大学使命”。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教授黑田一雄在其报告中,强调多样性驱动创新,并对亚洲的区域化进行深度分析。苏州大学崔玉平教授重点关注长三角区域高等教育,从其一体化进程与动力机制中总结经验,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献言献策。华南师范大学卢晓中教授追溯了湾区高等教育的形成与发展,并且对著名湾区旧金山湾区与粤港澳大湾区进行比较研究。武汉工程大学的刘丽芳教授则在“Brain Gain”背景下,研究了粤港澳大湾区高技能大学生人力资本培育的财政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刘军伟结合相关资料,分析了斯坦福大学知识创新的促进机制与启事。
  在两场主题报告和两场专题报告后,会议开展了以“大机遇•大作为•大未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为主题的圆桌论坛。加州大学校长办公室院校研究与学术规范主任常桐善、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教授黑田一雄、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袁持平、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梁琦、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杨锐、中山大学课题组《高等教育、区域创新与经济增长:大学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角色与作用研究》课题组负责人许长青、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岳昌君、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卢晓中等八位嘉宾与会参会人员进行了讨论。常桐善老师对论坛中多位专家学者的发言表示了赞同,并对大机遇、大作为、大未来提出了自己的理解,湾区具有国际影响力,有机遇,但港澳大湾区有它的特殊性,政府要主导,大学要从教育方面推进合作。袁持平教授从经济的角度诠释了圆桌会议的主题,他指出内生增长(市场)的动力已经开始培育起来,但是内生性的增长因为要素流动不通畅等问题碰到了困难,这也是自贸区得以发展的原因。梁琦教授认为追求大湾区的发展,首先需要面向现实,广东作为教育大省,其具有突出的高等教育优势。杨锐教授提出改革开放的深度和广度理应激发大量的思想变革,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重视政府的主导作用,而政府如何主导?其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发展具体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还需要继续深入地探究。许长青研究员深入阐述了粤港澳大机遇、大未来、大作为的含义,提出经济转型需要创新驱动,通过访问世界各个一流湾区的经历,许长青认为一流的湾区必须要有一流的教育支持。粤港澳大湾区三地的高校应该进行优势互补,从而更加促进改革开放的进程。岳昌君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可以大大激发经济的发展,并且可以利用人力资本优势促使其蓬勃发展。卢晓中教授提出湾区教育首先需要合作发展,注重优势互补,从而实现融合发展。当前,还需要实现产教融合,而这一步有赖于教育发展的促进作用。杨锐教授也针对当前的香港高校的发展现状表达了自己的关注,并提出三地高校的体系实际上还存在差异。现场还就区域自治与高校发展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袁持平教授认为大湾区由政府主导与市场主导还需要时间的发展定论。岳昌君教授了回答了创新创业的普及性问题,尽管创新性人才不会实现完全的普及,但是仍然需要进行一定的投入为他们提供展示的平台。
  粤港澳大湾区课题组负责人、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许长青对本次会议进行了精彩的总结发言。本次论坛遵循学术性、公益性、公平性、开放性与包容性,致力于在国家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构建一个共享的学术交流平台。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一流湾区,呼唤一流的大学担当。站在深化合作、携手发展的广阔海面,粤港澳大湾区加速启航,粤港澳三地高等教育正在彰显出更有力的责任与使命。
  
  (参会嘉宾合照)
  【新闻背景】
  粤港澳大湾区是指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肇庆、江门、惠州等九市组成的城市群,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经写入十九大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这是国家在提出“一带一路”后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在新形势下探索“一国两制“方针实践的重大体现。推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有利于深化内地和港澳交流合作,对港澳参与国家发展战略,提升竞争力,保持长期繁荣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涵括经济、社会、科技等多个领域,其快速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和智力支持,而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高等教育之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必不可少。当前湾区高等教育发展并不足以支撑大湾区的创新驱动发展,存在三地教育发展不平衡、高校之间交流合作存在壁垒、融合程度不高等问题。三地高等教育类型丰富、各具特点,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广东高校类型多样,产学关系紧密;香港高校科研实力雄厚,国际化优势明显;澳门高校则在服务业等方面优势明显,三地高等教育可优势互补,相互借鉴。因此,充分发挥粤港澳三地高等教育优势,促进其协同、融合发展,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教育在线 林剑 通讯员:刘咏怡 翁颖杰)
  

 

相关资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学校查询

内容推荐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