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乡村教育现代化研讨会在广州农民工博物馆举行

http://guangdong.eol.cn/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广东站  作者:  2020-01-02  字体:  

  中国教育在线讯 中国教育现代化能不能从乡村开始?从乡村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12月30日在农民工博物馆举行的乡村教育现代化研讨会,来自政府、学术界、教育界、企业界和社会机构等专家深入进行研讨,提出了新的理念方案和现实的路径。

  
  广东省基础教育与信息化研究院副院长叶惠文教授指出,要解决教育公平和有质量的发展,必须有革命性的思维变革,培养未来的人才要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让城乡学校的发展在同一个轨道上,让技术赋能教育革命。

  全国公益之星李建辉博士是多所乡村学校的名誉校长,她提出要改变乡村的状况需要更多有识之士一起凝心聚力,“书是天下英雄胆,善是人间幸福根。”帮扶乡村教育是对乡村发展最大的帮扶。
  乡村教育一直都是备受关注的话题,教育均衡化也是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为目标,这是基于现实条件所采取的策略。在教育变革的新起点,乡村是否有变轨超车的机会?

  讲到乡村教育,85岁的秦兆年教授深有触动,他已150多次赴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进行讲学助教,感受到城乡的教育不均衡状态,让他感觉到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去做,秦兆年立德树人工作室就在他85岁这一年成立。
  如何通过教育信息化手段的提升,让城市名师不用翻山越岭就能够帮到乡村,让更多支教力量不用舟车劳顿,让山村孩子不用走出大山就能连接外面的世界?
  秦兆年教授提出运用互联网进行远程视频互动教学,送教下乡,让乡村孩子进入电教世界,用简单有效的办法帮助乡村孩子提升科学素养。

  广东优行研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乡村教育工作坊主持人余峻才认为,乡村的希望在于教育,乡村教育的希望在于改变教学理念和提升教育质量,在于城市优质教育资源更加常态化的介入。乡村教育现代化,并不仅是一个大胆的构想,而是要让更多好的教育经验和模式从乡村走出。
  对乡村教育的帮扶要立足于让孩子适应未来的高起点。要真正能给孩子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就需要有更多懂得教育科学的老师来帮助乡村教育。
  教育部下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推进网络条件下的精准扶智。引导教育发达地区与薄弱地区通过信息化实现结对帮扶,以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方式,开展联校网教、数字学校建设与应用,实现“互联网+”条件下的区域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缓解教育数字鸿沟问题,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基于教育均衡化的目标,远程教育被寄予厚望,教育实践和探索将是未来教育的重要方向。
  未来教育需要一个系统化的新生态。华南师范大学叶惠文教授提出,未来教育要以数据指导教学,而不是凭经验教学。数据的产生来自于课堂改革,测评的数据反映在学科里。数据要成为教育改变的生产力,叶教授提出学科运用、流程再造、数据采集的思路。提出学校购买服务的办法,在配置教学装备上做到建得起、用得了、用得好、常态化。

  重庆市开州区南雅镇中心小学校长陈韶华提出,要解决乡村教育存在空心化的问题,要站在创新发展的轨道上,用信息化的思维来推进未来的教育教学,他们决心先行先试,愿做乡村教育现代化的探索者和先行者。
  重庆市开州区南雅镇初级中学校长向守堂认为,乡村振兴,教育先行,搞好乡村教育除了提升教学质量,还要改变家长的观念,要利用信息化的手段,让家长及时了解一些新的教育理念,懂得通过远程去关心关注自己的孩子。通过家校共建,让留守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和成长。

  广州市番禺区实验小学关绮雯校长受聘成为重庆市开州区南雅镇中心小学名誉校长,她表示愿意为帮助乡村教育发展出一份力。广州市番禺区实验小学在教育信息化做了很好的探索,在她们开展6年的教育信息化实践中,守正创新,以仁爱为本,以智慧为美,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成为省市智慧教育的试点示范学校,正在探索国家教育课题。因材施教,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实现个性化成长,也有助于老师队伍素养的提升。  
  研讨会上,重庆市开州区南雅镇中心小学和重庆市开州区南雅镇初级中学聘请秦兆年教授和刘达莲老师担任这两所学校的科普大使。秦兆年立德树人科普教育基地落户重庆开州南雅。 
  乡村教育现代化研讨会由秦兆年立德树人工作室、广东省基础教育与信息化研究院、深圳市教育信息化产业促进会、广州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广州市科普推广协会主办,由农民工博物馆、广东优行研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承办。并联合发起中国乡村教育现代化行动联盟。 
  (编辑 林剑)

相关资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学校查询

内容推荐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