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中大院系问答|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微纳科技,芯领未来
2024-10-23 16:30:00
中山大学

  专业定位

  中山大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设立于2002年,聚焦电子信息领域,立足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面向半导体、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等行业,以“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扎实的微电子科学理论基础和工程技术知识,具有国际视野、满足国家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和卓越工程师人才。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依托中山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筹)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等快速发展,2019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培养目标

  依托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办学的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专业以“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强应用”为培养理念,以微纳电子材料、微纳电子器件、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制造的全链条型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具备微电子与集成电路器件设计、工艺制造、芯片设计、封装测试、系统集成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能够综合运用微电子科学理论与技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培养规格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制四年,毕业总学分为169学分,授工学学士学位。通过素质性的通识类课程学习,使学生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知识性的通识类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和训练,使学生掌握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综合应用专业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初步具备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能力。通过专业提升课程、前沿讲座、实习实训、科研训练、学科竞赛等途径,使学生了解专业领域的发展动态,拓展国际视野,培育团队协作精神,形成自主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具备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

  课程体系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构建了从材料器件芯片工艺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培养方案设置了公共基础课(公共必修课、通识教育课)、专业基础课(大类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及专业提升课四个课程板块。其中,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微电子材料、半导体器件物理、微纳电子器件、微加工技术、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数字信号处理、微机原理与嵌入式系统等;专业提升课以模拟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实验、微处理器设计与实践、DSP算法与硬件系统实验等专业特色课程为主,兼顾通信原理、显示科学与器件技术、光通信与光互连等跨专业选修课,并通过课内实践(微加工工艺实验、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特性表征实验、集成电路EDA工具与应用)和课外实践(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夯实专业知识,培养创新实践技能。

  本科生微电子工艺教学和实训实验室

  师资队伍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光学工程等学科方向的教授和副教授超过84人。

  教学条件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等4个一级学科学术学位博士授权点,电子信息1个专业学位博士学位授权点,拥有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筹)、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立了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实验教学条件完备,现有信息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共建)、广东省电子与信息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广东省集成电路工程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依托实验教学中心,成立了集成电路微加工工艺教学实验室、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教学实验室、光电信息专业教学实验室、现代通信技术教学实验室、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实验室等多个专业教学实验室。目前教学实验室总面积约5600平方米,教学用设备超9500台套,总价值超7000万元。

  学院推动优质学科资源支撑高水平本科教育,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依托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4个国家级科研机构,广东省显示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等10个省部级科研机构,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训练、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基地班科研项目,推动跨学科研究实践,促进学生自主深度学习 

  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

  毕业去向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本科生升学率逐年升高,2023年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升学率为86.11%国内录取高校包括中山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国(境)外录取高校有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等。

  历届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包括华为、中兴通信、普联技术、腾讯、阿里巴巴、字节跳动、商汤科技、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南方电网、中国工商银行等。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