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2000余人参加的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作品竞赛完美落幕,经二级学院院赛推荐-校赛初赛-校赛决赛激烈争夺,最终16个项目团队获一等奖拟推荐参加第十八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长期以完善科创育人体系为关键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立足智能交通、绿色交通、交通安全、交通装备等领域,营造浓厚的科创校园氛围,依靠“文化浸润-资源赋能-制度保障”三位一体模式,结合实际构建“思创融合-专创融合-产创融合-赛创融合”四维驱动科创育人矩阵,全方位覆盖当前各大科创赛道,引导有创新思维和想法的青年投身科创实践。
一是思创融合,将思政教育与学生科创相融合,聚焦国家发展。《提升“五力”,赋能振兴——“百千万工程”视域下欠发达地区基层党组织能力提升调查研究》项目为深入贯彻广东省委“百千万工程”战略,深入剖析粤东、粤西、粤北地区7个经济欠发达县基层党组织在组织力、战斗力、治理力等取得的成绩、建设成效和存在的短板,并创新提出了“全链式服务”“精准滴灌治理”“产村融合”等五方面的对策和建议。目前,调研报告获陆丰市西南镇党委采纳,助力基层党建提质增效。项目斩获广东大学生乡村治理调研竞赛二等奖、省级非遗课题立项及社会实践视频二等奖等多项荣誉,形成“理论+实践+文化”多维成果。“星光筑梦”实践队以青年视角解码乡村振兴难题,用专业智慧书写高校服务社会的生动答卷,为全国欠发达地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提供了可推广的“广东样本”。
二是专创融合,将专业教育与学生科创融合,聚焦重点专业群建设。《天堑X3--基于深度学习和多模态大模型的桥梁表观病害智能检测系统》项目以人工智能+无人机技术赋能桥梁表观病害检测领域,有效解决了桥梁表观病害检测过程中,结构可达性差、病害漏检率高、检测效率低等工程难题。作品具备桥梁表观病害数据智能采集、智能分析、智能存储、三维重建、人机交互等功能,形成了桥梁表观病害检测的完整闭环。该作品已申报6项知识产权、投稿北大核心论文1篇、立项省级课题3项。目前,作品已完成现场实验验证,作品设计思路和实测效果获得了桥梁检测领域专家和工程师的高度评价。
《SCA架构宽频抗干扰多跳认知无线电自组网通信系统》项目为解决自组网通信“复杂电磁环境下的通信可靠性不足、动态拓扑适应能力弱、应急场景中带宽与时延矛盾、覆盖范围与网络容量难两全”等行业难点问题,构建了一种具备高带宽、强抗干扰能力、高度自组织化的全国产化无线通信网络设备,满足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机动通信需求。重点解决传统无线网络在动态拓扑、高速移动、频谱干扰、安全可控等方面的技术瓶颈,实现适应应急通信、工业等多场景的全自主安全通信体系。目前系统已经在应急部门、工业、农业、石油、电力等多部门使用提供服务。项目开发过程中获得自主知识产权12项,获得第十四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
三是产创融合,将产业发展与学生科创相融合,聚焦社会发展重点、热点。《古树新韵,唤醒乡村发展源动力——基于粤东西北地区绿美古树乡村的调研数据》项目依托2024年攀登计划项目开展调查研究。学生团队先后赴广东省林业局、清远市林业局、云浮市林业局、茂名市林业局和河源市林业局等政府部门,深入探究古树的保护方法和策略,了解绿美古树线乡村规划情况;前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进行学术交流,汲取专业智慧;深入粤东西北地区12个绿美古树乡村实地考察,获得了大量样本资料,有效问卷10881份。同时组建“绿意古韵实践团”参加了2024年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和2025年寒假广东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了科普讲座、主题竞赛、入户宣传与绿美地图规划设计,设计了4份文创产品,制作了古树保护科普视频6个,期间作品获省奖3项。团队成员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贡献了广交力量。
《归雁返巢,乡村振兴:高职大学生群体返乡就业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基于广东省4478份问卷调查的分析》以乡村振兴战略及广东“百千万工程”为背景,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质性访谈等方式,对广东高职在校生返乡意愿和高职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现状进行深入调研。该项目以人口学推拉力理论和社会支持理论为基础,运用SPSS分析、帕累托统计等,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政府五大维度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旨在有效提升广东高职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意愿,缓解大城市人才过剩和乡村振兴人才缺乏的现实矛盾,推动解决高职大学生就业困局,为乡村振兴人才资源积累储备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支撑。
四是赛创融合,将就业创业赛事与各类科技创新实践相融合,以赛增技,提升学生的就业素养和创业能力。《隧道医生——基于点云与图像的360°全景轨行式隧道表观病害检测机器人》项目团队为攻克因隧道使用年限增长所带来的安全与维护难题,集成了三维激光扫描、移动图像采集等系统,主控制箱搭配可更换锂电池供电,结合MDC便携式移动轨道小车与数据采集处理软件,实现隧道病害与形变的全自动快速检测与智能识别,解决“细小裂缝看不清、轻微变形测不精”的难题。依靠可更换锂电池与可调节支架适应不同场景,以“点云+图像” 算法实现0.2mm高精度裂缝识别,检测效率较人工提升 600%,已成功应用于广州、北京、深圳等地的地铁工程,为隧道安全提供有力保障。申请3项发明专利(1项已授权)、5项软件著作权等共15项知识产权,发表3篇论文,参与3部行业标准编写。获2024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创新大赛二等奖、2024广东省“挑战杯”创业大赛银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广东省分赛(2024)银奖。
《输电线路空天地协同远程自主巡检与全景缺陷实时智能诊断系统》项目为解决当前输电线路缺陷“无人机巡检+AI智能识别”方式存在的痛点问题,以“塔端固定监控+无人机动态巡检+分级智能分析”的全景闭环协同架构为核心,结合抗干扰无线自组网、深度学习算法、油电混合动力无人机技术,构建“空-地一体化”智能巡检网络,实现实时监测,巡检覆盖能力、缺陷发现效率及准确度大幅提升,巡检成本大幅下降。目前项目在南方电网部分区段完成连续多轮实地测试并已试用。项目开发过程中获得自主知识产权8项,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广东省分赛银奖。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将持续以完善科创育人体系为关键,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深化“百千万工程”县域创新基地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中国教育在线 林剑 通讯员 李晓凤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