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由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主办,广州大学教育学院承办的2025年学术年会在广州大学大学城校区开幕。本次学术年会以“心理福祉与健康社会:理论探索与实践路径”为主题,包括主旨报告、专题论坛、分组报告等多种学术交流环,直面数字智能时代、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等社会热点,来自全国60多所高校的近200名专家、学者齐聚羊城参会,共同探讨心理学理论创新如何回应时代挑战,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扎根理论传承,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本次年会汇聚中国理论心理学领域专家学者,以“扎根本土理论传承、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使命,积极围绕民众心理福祉与健康社会构建的实现路径展开学术研讨,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强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工作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麻彦坤教授主持开幕式】
年会开幕式由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主任、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麻彦坤教授主持。开幕式上,广州大学副校长吴开俊介绍了广州大学及心理学科的办学情况,指出广州大学秉持“博学笃行,与时俱进”的校训精神,扎根粤港澳大湾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本科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持续推进拔尖创新和卓越应用人才分类培养,不断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高素质创新人才。依托学校“2+5”学科与科研创新平台中“大数据/认知科学与智慧教育”交叉创新平台等的建设,广州大学心理学科不断提升基础与应用研究水平,精神病学/心理学科于2024年9月进入ESI全球前1%,获批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成效和良好的社会声誉。
【吴开俊副校长致辞】
中国心理学会现任理事长、北京大学苏彦捷教授,广州大学心理学科负责人聂衍刚教授和广州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马凤岐教授在开幕式上先后致辞。
苏彦捷教授指出,当前全球心理学研究面临技术革新与文化多样性的多重挑战,亟需以理论为帆、历史为镜,构建具有文化适应性的心理学体系。她高度肯定了本次年会主题“心理福祉与健康社会”的前瞻性,期待会议成果为健康中国行动注入心理学智慧。聂衍刚教授向与会者介绍了广州大学心理学科围绕民众心理健康问题开展有组织科研的发展定位,强调本届年会主题既是对学科根基的坚守、亦是对未来发展的前瞻,更是对民众需求的强烈回应。马凤岐教授高度肯定了本土理论心理学研究者以“推动理论创新、深耕学科历史”为己任,为构建中国特色的理论心理学体系做出的重要贡献。
【中国心理学会现任理事长苏彦捷教授致辞】
【广州大学心理学科负责人聂衍刚教授致辞】
【广州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马凤岐教授致辞】
聚焦学术前沿,立足本土实践,多角度探讨心理福祉与健康社会
开幕式结束后,年会邀请了南京师范大学汪凤炎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刘学兰教授、东南大学马向真教授、湖南师范大学丁道群教授、苏州大学彭彦琴教授、浙江师范大学任俊教授、西北师范大学舒跃育教授、陕西师范大学霍涌泉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曾祥龙副教授、南京师范大学胡传鹏教授和广州大学叶浩生教授等11位专家做主旨报告。
从具身认知到AI伦理,从心理建设到中式健康观,年会以前沿视角勾勒出促进心理健康的未来图景。汪凤炎教授以“传承经典中式健康观,以完善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观”为题,提出可将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观与中国传统“身心合一”理念融合,构建具有东方智慧的健康标准。刘学兰教授以“独立、协同与融合:对新时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为题,从初步发展期、全面开放期、快速发展期到协同融合期4个阶段回顾了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40多年发展历程,并提出新时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改革与创新路径。任俊教授以“快乐也是一种能力?”为主题,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将快乐命名为“乐商”,并从快乐的阈限值、应对能力、感染力和品味能力4个方面阐述了乐商的具体内涵。霍涌泉教授作题为“心理建设的理论维度与实践路径探析”的报告时强调,心理建设研究需重视整体性、实质性、中介性和实践性,促进“知情意行合一”的多层面协调发展,并从内外部世界相结合的维度探寻赋能路径。叶浩生教授聚焦具身AI前沿话题,以“具身认知与具身 AI:身体如何塑造智能?”为题,提出具身AI的发展方向不仅是赋予机器实体的感知和行动能力,更是通过多模态融合,使智能体在更丰富的交互中塑造自身的智能模式。
在数字化浪潮与全球化挑战交织的当下,心理学理论如何与国家战略、社会需求同频共振?在本届大会主旨报告中,马向真教授、丁道群教授、彭彦琴教授、舒跃育教授、曾祥龙副教授和胡传鹏教授6位报告人分别以“伦理规范与心理事实——论道德心理学的哲学意义及发展可能”“贫困的认知根源:多视角的探索”“正念发展的伦理转向:基于智慧的超越性道德”“科学心理学时代的理论心理学”“宏观理论引领具体实践:理想心理学在心理健康干预中的应用”和“开放科学与 AI 双重挑战下的科学心理学理论”为题,聚焦伦理规范、贫困认知、开放科学等议题,既以哲学思辨锚定学科根基,又以实证研究回应社会痛点,展现了理论心理学“顶天立地”的学术品格。
本次年会还组织了四个分论坛共62场报告,分论坛分别以“文化传统与心理健康理论融合”“数字时代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心理健康的多维干预与跨领域应用”和“具身认知与心理学理论前沿”为主题开展学术交流,从理论探索到实践应用,为促进民众心理福祉、营造健康社会提供了心理学路径。
【会议现场】
据了解,广州大学心理学科的历史发展较为悠久,1984年获全国最早一批社会心理学硕士点,这也是广州大学的第一个硕士点。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现拥有广东省一级学科优势重点学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应用心理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科围绕着心理健康尤其是发达地区民众心理健康问题开展了有组织的科学研究,同时着力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和卓越应用人才的分类培养,积极参与社会服务。近年来,学科建设持续迈上新台阶,2024年9月,广州大学精神病学/心理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同年获批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实现了本科、硕士、博士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2024年,上海软科排名中,广州大学心理学排名全国第21位(前20%),在泰晤士世界学科排名中位列401-500名。在加强学科建设的同时,广州大学心理学科主动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广州市教育局、文明办等共建了“广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培训)中心”及“广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培训广州市中小学教师20万余人次,荣获“广东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范例奖”。
(中国教育在线 林剑 通讯员 广大宣)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