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由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学会主办、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承办的“数智赋能 生态共创 向上突破——2025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无边界联合育人会议”在华珠珠江剧院举行。会议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及华珠师生代表500余人,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下高等教育的创新与发展路径。
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学会副会长、华珠副校长袁炎清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华珠的办学特色与发展成就。他指出,学校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坚持“对外开放、共建共享、无边界合作”的理念,致力于推动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他表示,华珠以现代传媒影视艺术为特色,智能技术为支撑,正积极探索“数智赋能”与“生态共创”相结合的教育新模式。
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学会副会长、广州医科大学副校长李建华在致辞中结合人工智能深刻变革教育生态的现状,系统阐述了数智时代育人创新的三维路径。她指出,通过构建“虚实融通教学场景、动态知识图谱体系、数据驱动评价模式”的数智赋能机制,可有效突破传统教育物理边界。针对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协同发展,她认为需要建立“数据共享-课程共建-成果共赢”的生态共创机制,借鉴澳门城市大学的“校产无边界融合”模式和华中科技大学的跨文化虚拟协作项目经验,打造湾区教育共同体。
会议期间,五位专家学者围绕人工智能时代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创新作了精彩的主题报告。澳门城市大学副校长叶桂平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王小青副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苏涛教授、广东金融学院教授李艳以及超星泛雅集团副总经理权中刚等专家,分别从产教融合、跨文化教育、AI赋能教学、智慧课程创新以及AI赋能教育等多个角度,阐述了各自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专家们一致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正深刻改变着教育生态,为高等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通过构建“虚实融通”的教学场景、“数据驱动”的评价模式以及“智慧互联”的教育平台,可以有效打破传统教育的物理边界,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同时,专家们还强调了“生态共创”的重要性,认为高校、企业及区域之间应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探索“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赛教融通”的人才成长新模式。
会议不仅为教育界同仁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分享经验的宝贵平台,也为构建跨校、企业、区域的无边界联合育人生态奠定了坚实基础。作为本次会议的承办方,华珠充分展示了其在推动高等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提升区域教育竞争力方面的实践成果。学校通过深耕专业特色、聚焦湾区需求,积极与国内外知名高校、企业及研究机构开展合作,构建无边界育人平台,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
会议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华珠在推动高等教育范式重构中迈出了具有前瞻性的关键一步。展望未来,华珠将继续秉持开放包容的教育理念,坚定实施“高端化、全球化、个性化”发展战略,携手各界同仁共同探索人工智能时代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之路。同时,华珠也将继续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企业及研究机构的合作与交流,为推动教育事业的进步与繁荣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通讯员 陈思华 布帆 高铭锴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