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既考孔子也考庄子 广东昨八万多人参考
http://guangdong.eol.cn/ 来源:新快报 作者: 2011-11-28 字体:大 中 小
广东昨日八万多人参加考试,如不少人预料也考道德问题
广东省8.3万国考(国家公务员考试)大军昨日参加笔试。新快报记者了解到,此次考试,行测题目阅读量明显增大,题目从31页增加到40页且“古风袭来”,既考孔子,也考庄子。如不少人预料,申论题目考到了道德问题。
数据显示,今年国考报名人数约133万人,实际参考人数约96万,比去年的90.2万多了近6万,创历史新高。
古代作战图让考生找不着北
今年行测题目最大特点是阅读量明显增大,题目从31页增加到40页,导致行测难度整体相对增加,令本来时间紧张的行测考试难度加大。
此次行测题目考到了蛟龙号试水、刑法修正案、日本地震等方面的时事问题,还考到了时下人们非常关注的微博、旅游等方面的问题。此外,本次考试行测分省级职位、地市级职位两张试卷,行测题目一样,但题型顺序和选项顺序不尽相同。
“40页的行测题目,都快赶上中篇小说的长度了。”刚走出考场的李先生抱怨道。
记者了解到,李先生行测只做了70多道题,“时间太紧,其他的基本上都是猜的,”李先生说,“常识题也太不‘常识’了,专业人士才做得出来。尤其是那道古代作战图,更是让我摸不着头脑。”
记者了解到,今年行测科目考试还加大了古代文化历史的考查力度,孔子、庄子相关问题均现身试卷,令众多没充分复习的考生措手不及。“还是要注重平常积累。”来自华南师范大学的大四学生小陈表示。
应届毕业生资历浅答题困难
“果然考了道德问题。”走出考场的萧先生兴奋地向记者表示,“‘小悦悦’事件发生后,我就猜到会考道德问题。”
记者了解到,本次国考申论一改往常一般不太直接考热点的特点,一些职位的主题围绕道德建设,材料涉及食品安全、徐悲鸿油画等话题,要求考生对于见义勇为、见死不救等引起社会广泛讨论的事件作出评述。
申论考试部分题目要求学生要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感受来回答问题,这难倒了众多应届毕业生。一位来自中山大学的考生表示:“很多问题我们其实都没有亲身经历过,很难做出合适的回答。”
考生百态
参加国考:有人自愿有人是被逼的
“打酱油”考生
“我是来‘打酱油’‘做分母’的!”来自华南师范大学的大四学生小马感慨道。目前正在找工作的小马认为国考也是一次就业机会,“有机会就试试呗!”
记者了解到像小马这样的“打酱油者”不占少数,他们大多只复习了很少的时间甚至根本没复习“裸考”。
段同学同样是“打酱油”,却是在为了明年的国考做准备,目前就读于中山大学法律系研二的他,今年以本科毕业生的身份参加了国考,“来积累点经验,为明年的国考做准备。”
“被公考族”
长长的头发、一双锃亮的皮靴,颇具文艺范的小朱带着复杂的心情参加了国考。
2010年小朱从广州美术学院毕业后进入了广州番禺的一家企业,公务员曾对从小梦想做画家的他毫无吸引力。
“现在每个月4000元工资,在广州留下来太难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的磨练,“艺术家”也开始考虑面包问题,“在我的老家县城,公务员是我父辈认为唯一的正途。”为不考公务员的事情,小朱与父母闹翻过几次,但现实的压力摆在眼前,昨天他在父母的唠叨下第一次踏上了公务员考试考场,“我是‘被公考’的,被父母逼的,被生活逼的。”
“长考族”
天还没亮,梁先生就起床了,从家里坐车到花都汽车站再到天河客运站再转地铁到华南农业大学,足足花了2个小时,这已经是他第九次参加公考。
“这是我参加的第三次国考,其他大大小小的公务员考试一共参加了9次。”梁先生告诉记者,就在前不久的广州公务员招考农民工考试中,梁先生以微弱的差距在面试中再一次惜败,但这并没阻止他的考“碗”之路。
国考试题你会答几道?
7.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文化轨迹,以下关于孔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著作《论语》,记录孔子本人及弟子言行
B.孔子在教育学上的贡献是打破公学,创办私学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孔子一跃成为当时名家
D.孔子核心思想是“仁政”,提出“民贵君轻”观点
8.下列哪一典故与《庄子》无关?.
A.鹏程万里
B.庖丁解牛
C.庄生梦蝶
D.刻舟求剑
9.关于这张古代作战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战役发生在南北朝时期
B.交战双方是齐国和韩国
C.历史上称其为“马陵之战”
D.孙膑、白起是交战双方的指挥者
24.2011年3月,日本强地震造成核泄漏。为降低和防止核泄漏造成的危害,发生核泄漏时,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离开核泄漏地区后,更换衣服和鞋子并将其放在塑料袋中
B.食品不暴露在空气中,而是放在密闭的容器内或冰箱里保存
C.进入被放射性物质污染的地区时,使用手帕、毛巾等捂住口鼻
D.将从核泄漏国家回来的人员隔离,避免他人受到放射性元素的伤害
(国考参考答案依次为B、D、C、D)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