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职校老师能否也评教授?粤将建现代职教体系

http://guangdong.eol.cn/  来源:  作者:  2011-08-29  字体:  

  时隔5年,广东省再次发布两份事关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其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广东要建立起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在全省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省委、省政府关于统筹推进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和《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以下简称《纲要》)正式公布。两份文件描绘了未来十年我省职教工作的发展途径和美好蓝图。

  两份文件中“推进‘五个统一’,创新职业技术教育体制机制”的表述更是引人注目。分析人士指出“这意味着,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归口省教育厅和省人社厅的‘双头’管理体制有望改变,省职业技术教育工作联系会议将发生更大作用,职业教育将统一规划、统一招生、统一经费投入、统一资源配置、统一培养标准。”

  2015年职校生将达360万

  《纲要》提出,我省要在五年之内基本建立、十年内建立起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到2015年,全省新生劳动力主要由职业技术教育开发配置,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在校生达到220万人,高等职业学院在校生达到100万人;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在校生达到40万人;每年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达到400万人次。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400万人。到2020年,全省职业技术教育在校生占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在校生的50%以上,每年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600万人次以上。

  高中学历复退军人免费读高职

  《纲要》规定,在招生上要构建统一的招生平台,统一制定招生计划,统一生源输送,并积极探索自主考核选拔制度,开展具有高中学历的复退军人免费接受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单独招生试点。建立起未升学高中毕业生的补录制度。在管理体制上,推进政校分开,探索职业技术院校面向市场自主办学的新机制,探索建立职业技术院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健全社会支持和监督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

  中职与技工学校“学分互认”

  统一资源配置,健全共享模式。通过加快职业技术教育信息网络建设,相互开放教育培训资源,健全资源共享模式,提高资源使用效益。规范院校设置和人才培养标准,建立中等职业学校与技工学校“学分互认”制度。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以职业资格为导向,以国家职业技能等级为设置标准,从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到高级技师的技能人才培养制度。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引入以行业企业为主体的第三方力量参与综合评价。

  高职毕业生可读大学本科

  创新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构建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探索义务教育阶段后学生根据个人志愿和兴趣特长在职业技术教育和普通教育间自主选择的教育体制。将国家重点以上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纳入高职单考单招、五年制“3+2”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试点。健全本科院校面向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招生培养制度。探索高等职业院校、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招收培养高技能人才制度。

  中职增设正高级教师职称

  完善职业技术院校专任教师准入制度。到2015年,所有职业技术院校专任教师都必须具备相应资格。加强“双师型”、“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型”、“一体化”教师要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达到60%以上,教师职称评聘重点向“双师型”、“一体化”教师倾斜。建立完善职业技术院校师资评聘与评价制度。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增设正高级教师职称。

  出台职业教育地方法规

  《纲要》提出,要充分发挥省职业技术教育工作联系会议制度作用,研究解决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积极贯彻国家有关职业技术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要加快起草《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条例》、《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校企合作条例》和《广东省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管理条例》等地方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促进全省职业技术教育加快发展。

  声音

  要构建广东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首先必须解决理念问题。要着重更新三个理念:发展理念、规划理念和评价理念。——— 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

  广东农村还存在大量未转移的劳动力。很有必要结合他们的特点,提供适用技能的培训,有组织地就近转移到当地的非农产业中。可以组织100所优质技工院校,帮扶农村富余劳动力较多的县(市、区),创新“送教进厂、送教进村”的模式,即“校县对接”模式。——— 省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厅厅长欧真志

  广东技工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短板。比如技工教育地域不均衡。目前优质的教育资源仍然较多地集中在珠三角,在一些欠发达地区,技工教育仍然未能充分发展,而当地的工资水平、条件又不可能大量从外面吸引高技能人才。建议在技工教育上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支持力度。       ——— 广东省农垦湛江技工学校校长杨明廉

  ■热点话题

  “中职学校增设正高职称”引代表热议———

  职校老师是否也能评教授?

  “大学有教授,职业学校能否也能评教授?具备相应技能的职校老师,可以去评讲师级教师或教授级老师。”昨天上午,在分组讨论时,许多代表纷纷热议这一话题。“汪洋书记提出,职业教育要加强体制改革创新。这一消息振奋人心!”广东省商业职业技术学校校长田兴表示。

  《纲要》提出,要建立完善职业技术院校师资评聘与评价制度。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增设正高级教师职称。

  广东省商业职业技术学校校长田兴认为,如果将教授、副教授引入中职学校,将离“三二分段”、“中高职立交桥”等改革更近一步。他表示,此前由于中职老师最高只能评高级讲师,老师拿到职称后就等于遇到“天花板”,缺乏进一步的动力。“如果引入教授制,这比正高级教师职称走得更彻底,带来的影响是革命性的。”

  田兴表示,尽管近几年我省加大了“双师型”(教师资格证和技能资格证)教师培养力度,对教师的技能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不可忽视的事实是,当前职校教师与产业对接的程度还有相当差距。据悉,即便是国家重点职业学校,高级讲师一般只占学校师资的30%左右。

  如果职业教育引入教授、副教授职称制度,怎么确定标准?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表示,职校评教授,涉及老师的评价标准。要改革目前以论文、课题为核心的职业教育教师评价制度。“大学评副教授、教授一般取决于带了多少研究生、有多少篇论文发表以及学术交流等情况。如果职校老师参评副教授、教授应该引入一套综合评价体系。”他认为这种体系,至少要包括,老师在职业技能大赛获奖情况、与企业融合程度、行业影响力等。

  该负责人解释,这是由于职教与普教的评价标准、教学方式完全不同。“普教以知识传播为主,不一定能完全实用。但职校生更务实,偏重学技能,学生一毕业就必须‘武艺精通’,满足具体行业、产业的具体要求。”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学校查询

内容推荐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