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山村女教师玩微博 @出图书馆

http://guangdong.eol.cn/  来源:  作者:  2011-08-29  字体:  

  8月25日,装满图书的包裹将重庆丰都县暨龙镇春蕾完全小学门口的校警办公室挤得满满当当,足以为这所山村学校支撑起一个颇具规模的图书室。23岁的女教师蔡小蓉在微博留言:“还有近百个在路上,至少有近三百个包裹,这是保守估计。”

  所有捐赠书籍均有记录

  蔡小蓉任教的暨龙镇春蕾完全小学位于大山深处。校长张传奉告诉记者,春蕾完小建于2000年,包括幼儿园在内,现有学生230多名,其中60%以上为留守儿童。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校图书室内书籍稀少,适合儿童的读物更是屈指可数。

  鉴于这种状况,蔡小蓉与朋友们在网上聊天时谈到捐书事宜,并通过QQ群首次提出捐书设想。

  8月9日,一条以蔡小蓉自述口吻发出的微博引发关注:“我是一名山区教师。山区信息闭塞,场镇没有书店,学校图书室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屈指可数。我恳请大家:如果你有不用的旧书、杂志,可否把它们邮寄给这些山区孩子……”很快这条留有蔡小蓉联系方式和邮寄地址的微博被转发超过4万次。

  很快,一些网友致电蔡小蓉,联系捐书事宜。另外,还有5家慈善机构表达可以为学校捐建图书室的意愿。

  “我根本没想到会有这么大反响。”她说,“我的手机一个电话接着一个电话,还有很多人给我发短信,光是未读短信就有150多条,实在来不及一一回复。”

  表达捐书意愿的人来自全国各地,年龄不一。“我接过一个杭州打来的电话,一听,是一个特别稚嫩的声音,他在电话里对我说‘我有很多课外书,我给你寄去’。”蔡小蓉说,“当时,除了感动,没有语言能表达我的心情。”

  在学校传达室,记者看到地上堆放着100多个包裹,大大小小,来自全国各地。蔡小蓉说,她8月23日返校时,邮递员把这些包裹送到学校,让她签收。

  为了记录每份感动,答谢每一位赠书人,蔡小蓉24日下午去邮局,取来所有包裹单,厚厚一叠。曾有人质疑她倡议捐书是为了把旧书当废品卖钱,蔡小蓉说:“我要把所有捐书人的信息抄下来,一方面是为感谢他们;另一方面,也是把捐书的事情透明化。”

  个人微博成为慈善平台

  蔡小蓉1988年出生在涪陵一个农村家庭,父母均为农民,家中有一个姐姐。她说,由于家境困难,父母为赚钱养家,几乎没时间陪她们姐妹俩,一直是姐姐照顾她。后来因为姐姐上学,她没人照料,于是提前入学。

  她告诉记者,她特别崇拜自己的一名小学老师。“当时我上三年级,陈老师有一天身体不舒服,让我们自习,忽然就在讲台上晕倒,全班同学都吓懵了。结果第二天,陈老师依然坚持来给我们上课。”她说,“老师教授的知识我可能忘了,但他那种精神我一直忘不了。”

  受这名老师的影响,蔡小蓉也选择做一名教师,在重庆师范大学就读学前教育专业,2008年毕业后,申请做一名“特岗教师”,到山村学校教书。

  依照“特岗教师”政策,蔡小蓉仅须在山村待两年,便可到城里学校工作,但期满后,她还是选择继续留在山村小学。

  她坦言,今年年初,重庆市公招教师,她有些心动,但最终还是放弃。“我对这里的小学有感情,对我的孩子们有感情,不能抛下他们不管”。

  暨龙镇春蕾完小现有11名专职教师,其中5名是“特岗教师”,所有教师均住在校舍三楼的宿舍内。校长张传奉说,像蔡小蓉这样的“特岗教师”与当地教师最大的区别在于眼界和见识。

  在采访过程中,蔡小蓉多次强调,她只是一名普通山村教师,没有过高志向,只想平平淡淡地教好书。不过,那条微博或多或少影响到她的生活。现阶段,她的微博已逐渐成为一个“微慈善平台”,转发各类农村学校求援信息,让更多人了解农村学校发展所遇到的困境,同时呼吁民众为这些农村孩子献一份力所能及的爱心。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学校查询

内容推荐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