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一代名师李浩仁:教书30载“一门九师”
http://guangdong.eol.cn/ 来源: 作者: 2011-09-05 字体:大 中 小
李浩仁为东莞一代名师,也是“全国优秀教师”,教过的学生多已是不惑之年,不少是本地官商显贵。继承教鞭的,有七八位已是“一校之长”。
李浩仁的父母是老师,两位姐姐是老师,一位姐夫是老师,女儿在学校工作,两位外甥女也是教师出身,堪称“一门九师”。
高中毕业下乡13年后,当了高中英语老师
1957年,我父亲被划为右派;1969年文革期间母亲被怀疑是特务遭抽斗,跳井自杀。1965年,我参加高考,刚考完试,学校一个主任叫我,过来,签个名。我一看,是下乡申请,下到沙田务农。
沙田当时是东莞最穷的地方,路不好走,生活非常困难。前两三年,每天下地干活,课本完全丢开了。后来,有一个老师来看我,问我还有没有看书。我说没有,打打扑克,聊聊天。他劝我,还是别放弃学习。
我听进去了,但当时也没什么书看,就找到本英语课本。后来我父亲不知从哪里弄到一本《刘胡兰》的英文版,当时很多单词都不记得了,口袋里就插着六毛四一本的英语小词典,随时随地查单词。
1968开始,我的身体非常糟糕。1974年在中山医做右肾切除术。公社说我身体不好,就照顾我,把我招工,到了长安供销社。
1976年打倒“四人帮”,1978年恢复高考。有一天,公社管文教的党委,姓孙,跑来跟我说,你不要在这里做了。我一听,糟了,难道要开除我?
后来才晓得,他是让我去长安中学教高中英语。后来才知道,由于文化大革命,教育几乎停了十年,重新恢复高考后,到处缺老师。
找老师,一般都是左右问下,有谁可以教。我有两个同学在长安中学任教,被问起时,就提了我,说我在高中时成绩好。就这样,我去了长安中学教英语。
蝙蝠尿成雨,喝白花油听英语广播学习英语
我毕竟没有受过正规的大学教育,而且中间隔了很长时间。怎么能教学生?幸好当时的学生的确不太爱学习,很多都想着逃港(偷渡逃去香港)。这给了我喘息的机会,我就一边教一边自学。
自学英语非常困难。我买了北京大学的英语课本,假设自己就是一位北京大学的学生,从头看到尾,慢慢补习。同时,我还把中国当时所有出版的英语杂志订下来。
我在长安住的是瓦房。瓦与瓦之间有很多缝,很多蝙蝠躲在里面。到了晚上,一开灯,我在下面看书。头顶上像下雨似的,滴滴答答。我跑出屋看,没有下雨啊,满天星斗。问了其他老师才知道,那不是水,那是蝙蝠在拉尿。怎么办呢?我就每晚戴顶草帽看英语,头上滴滴答答,不管它。
晚上停电,我就用煤油灯。不够光亮就学爱迪生,在旁边放几面镜子,再搞一个放大镜做习题。
在自学过程中我无意中发现,广东广播电台有英语节目。晚上10点钟,我赶回家,洗个脸等着听广播;还有一个电台,是10点半到11点。我身体不好,经常要打瞌睡。打盆冷水洗脸,不行;拿个热水洗脸,不行;拿个什么东西扎自己,不行;抓头发,还是不行。后来,我拿白花油滴到舌头里去,一辣,就什么都醒了。听完广播之后,辣得也睡不着觉了。
1981年,我从长安中学调到莞城一中(即现在的东莞市第一中学)。当时,莞城一中生源不好,高考成绩也不好。有个笑话说:一中计划生育好单位啊,一年只考上一个。校长很生气,希望1983届考出好成绩来。
当时,年级级长跟我说,你不用担心。我们一个班五六个老师,每个人负责五六个学生,就把那些学生“瓜分”,每个人都把这几个学生当作自己的儿女或兄弟姐妹看待,从生活上、思想上、学习上全面关心他们,不可能学不好的。
我很受鼓舞。当时我分到7个女生,组成学英语小组,我经常去家访,有个学生我去家访了10次。后来,这7个人都考得挺好的,全部都上了大专线,还有2个本科。那时学校把我当成“宝”一样。学校工作计划里写上:开展向李浩仁学习的活动。
口诵帮学生录英语磁带,手写复印试题
上世纪八十年代老师的工资跟现在老师工资没法比。我在供销社是工人待遇,每月19元。后来在长安教书三年,还是领着供销社发的工资。来到莞城一中,人事关系还在供销社,大概是每月32.5元。我每次带女儿逛街,只能买个气球给她。
等到1985年左右,我才去供销社转人事关系。那个负责办理的,看我是从供销社转去做老师,很瞧不起。那时候,大家都认为,去供销社比当老师好。
上世纪八十年代时教学环境很差,在莞城一中时,每一位英语老师可以领一台录音机(单卡机)。那时没有一台“双卡机”。后来我自费还买了一台“双卡机”,400多元,那是我几个月的工资。
学生有些说想回去听录音,我说行,你拿个录音带来,我给你翻录。有的学生说语速太快了,我说行,我给你重新读一遍。他后来问我,你家是不是养了大公鸡?我说没有,他说为什么录音带里听到公鸡的声音。我一听,真有,原来是隔壁家的。
我给学生训练听力,没有实验室,空的教室也没有。我好几次都是下午领着十几个学生去大树下训练。外面有人在打球。我跟同学们说,不要紧,外面吵,你在这里听得到,考试时候就听得更加清楚了。
当时没有复印机,也没有速印机。我就去领了七张全新的复写纸,把白纸夹在中间,放在玻璃上,用很硬的笔一笔一笔刻。手指起了个老茧,十几年了,这个老茧还在。这样复印到了最后一页已经看不清了,我就用笔再一笔一划去加深。所有的英语试题,都是我自己刻,自己印。
就这样,我在这个三尺讲台坚守了30年,2007年退休。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