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广东东莞争取财政支持 提高民校教师工资

http://guangdong.eol.cn/  来源:  作者:东莞日报  2011-09-13  字体:  

  广东省东莞市215所低收费民办中小学教师长期处于低收入、压力大、流动频繁的状况当中。据原石碣碣识学校校长张炯权透露,每学期开学有近一半的民办老师流失。

  据统计,目前广东省外来农民工子弟有51%进入公办学校就读,而东莞只有11%的农民工子弟进入公办学校就读,差别非常明显。

  在第27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本报记者采访了几位嘉宾,就规范民校招生、提高民办教师待遇等问题发表看法。受访嘉宾认为,要解决受教育机会不平等、不公平的问题,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缩小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的差距,才是根本。应稳定民办教师队伍,提高民办教师待遇,以制度留人、环境留人,而不能出现“铁打的民校、流水的民师。”

  访谈对象

  市教育局民管科主任:尹淦江 寮步宏伟中学校长:熊信 东莞理工学院教育培训中心主任:冒云辉

  谈归属感

  表彰优秀教师 民校有名额

  尹淦江:要增强民办教师归属感,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相当重视。在教师节时,市领导每两年一次对公办、民办学校老师表彰和慰问。在表彰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活动,有专门的名额分配给民办学校。今年长安镇就组织了民办老师表彰大会,全镇民办老师参加。表彰大会结束后还要教师聚餐和文艺表演,活动很丰富。

  针对暑期要求民办老师去摆摊设点招生,政府一直表示反对。政府在2009年1月份就停止审批新的民办学校,以控制民办学校的数量。市教育局也在考虑设立民办教育协会,以统一协调招生违规操作行为。

  熊信:解决民办教师归属感的问题有三点,一是要有相关国家政策肯定民办教育的社会地位和教育成果;二是学校董事会和校长要体现出对老师的培养和关心,让民办老师能感觉到家的温暖。比如倡导“家文化”,以打造好“家文化”为载体,为教师们提供温馨的港湾,安于乐教,感受师生之情,企业之情。三是逐步提高教师的待遇。要为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为老师成长提供良好发展空间。

  冒云辉:要增强教师的归属感,提高教师社会地位,让制度留人、环境留人、事业留人。

  谈待遇

  缩小公办、民办教师收入差距

  尹淦江:几年前就对民办老师的工资待遇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调研,接下来,市教育局会跟市政府沟通,争取得到市政府和镇政府的支持。因为中小学民办学校集中在各个镇街,要看每个镇街的财政实力承受能力。

  像大岭山镇每年拨出45万元对民办教师发放岗位津贴,本科毕业的教师每人每年1000元、专科的800元。这个示范效应很好,东莞各个镇街情况不一样,根据经济状况来确定。现在也有几个镇在做方案,不过要等到10-11月份由镇委来讨论。

  此外,还要缩小公办、民办教师收入差距,提高民办老师待遇,一方面要壮大学校经济实力,另一方面要靠镇街财政支持,涉及到镇政府能不能承担这部分支出的问题。

  熊信:寮步镇每年拿出2000万来扶持和奖励,有奖学校的,也有奖老师的。并且有专门的对民办学校的奖励条例和实施办法,做得比较好。现重点打造“香市教育城”,还组织150名公办、民办优秀教师、班主任来参观。

  冒云辉:要切实提高民办教师待遇。由于民办教师受雇于民办学校,而民办学校一般都是私人资本投资的,要落实民办学校非盈利为办学目的。要提高待遇从两方面来,老板作为投资主体要让利,少挣一点。另外,政府方面,要补贴一点,中小学民办学校作为义务教育阶段,为社会培养人才,为政府减轻负担,政府要补贴一点,民营主体要让利一点。

  谈入户

  应按新莞人积分入户办理

  尹淦江:诸如解决民办学校老师实际生活困难,比如教师入户,要按照新莞人积分入户入学办理。教师小孩入托,按就近入托的原则办理。要根本解决的还是待遇问题,待遇提高了,什么都提高了。要慢慢做,不可能一天就能改变的。

  熊信:在民办教师入户、孩子入托、入学等方面,我校去年有7位老师成功落户寮步,学校每年组织骨干老师培训,民办教师孩子入学入托,学校尽可能提供方便,帮助其就近就读公办、民办中小学。

  冒云辉:要解决入户问题,东莞有积分入户制度,教师可以通过这个通道,解决后顾之忧。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环境留人,提高民办教师的幸福感,融入东莞,投身教育事业当中,为东莞民办教育健康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学校查询

内容推荐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