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老师的不同生存状况:大中小学,泪水各不同

http://guangdong.eol.cn/  来源:  作者:羊城晚报  2011-09-14  字体:  

  通过“老师的一滴泪”,还原三阶段的师生情,以及老师不同的生存状况

  哭,是人类生理情绪的一种表达或表露,亦是人类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老师的哭,或许学生们很难见得到。见到的,多是压抑不住的委屈,或是无法埋藏的感动。

  今年的教师节,记者关注老师群体的泪水,试图通过“老师的一滴泪”,还原从小学、中学到大学这三个阶段,那亲疏有别的师生情,以及老师间不同的生存状况。

  小学:老师易气哭

  “流眼泪那是太正常了!”黄石小学的李老师感叹:“基本上每个新来的老师都会有这个经历。刚当老师时都很天真,以为用心付出就会有收获,谁知学生却不听话,故意在课堂上闹,冲我做鬼脸。家长也不领情,甚至还怪老师,对教师这个行业来说,不哭不能算过关。”

  记者调查采访了广州市区近10所小学的老师,包括名牌与普通学校。调查得知,相对中学和大学而言,小学的老师是最容易被气哭的,原因有二:一是现在的小孩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二是家长对老师有误解,甚至曲解。不过由于小学生较天真可爱,老师也很容易被感动得热泪盈眶的。

  “最怕碰到不讲理的家长!”这是老师们的共同心声。“有一个家长,孩子都在我们学校上了三年学了,从来不参加家长会,也不跟老师沟通,到毕业了终于过来一趟,发现孩子学习成绩很差,就找老师兴师问罪。”李老师说,“有的直接在家长会上拍桌子指着老师喊,尤其是对新来的老师,见他们年轻,好欺负。”

  记者采访了解到,小学的师生关系是最密切的,老师既当爹又当妈,这个角色不好做。

  中学:老师较少哭

  采访了解到,相比较小学生的调皮,中学生懂事多了,老师被气哭的几率低很多。并且,中学生不再需要家长盯得那么紧,家长也不好对老师的管教“指手画脚”了。不过,也得看学校的资质:名牌中学的老师会顺心很多,但如果是较差的学校,个别“二流子”学生也会把老师气得够呛。

  广雅中学的钟老师告诉记者,他们学校的老师在工作中“哭鼻子”的极少,老师和学生也极少有矛盾冲突发生,有时课后一起打球,一起出游,就像朋友一样。“学生有时很花心思帮老师庆祝节日,倒是会被学生感动得哭了。”

  但在某普通中学教书的夏老师就很委屈。“有个学生逃学、抽烟、学习成绩也不好,我很关心他,他家境不好,还借给他1000多元交学费。但是一直到他毕业,钱也没有还,还对我很冷漠。”夏老师不明自己的一片苦心为何会换来这样的结局。但不敢跟别人说,唯有回宿舍悄悄抹眼泪。

  职校的学生也不好教。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的潘虹老师说,中职学生一毕业就走向社会,老师即使被气哭,也得赶紧擦干眼泪,积极引导他们不走上歪路。“有一次,有一个学生在网上用粗口骂我,当时我真的气哭了,不过冷静后决定去家访了解情况,得知他父母离异了,才使得他性格变得叛逆。”潘虹说,从那时起,她就慢慢走近这个学生,他的性格和成绩都有了极大的好转,两人成了知心朋友。

  大学:老师从不哭

  从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的调查采访发现,学生越大,老师就哭得越少。到了大学,老师为学生而哭的事情几乎没有发生过。由于学生和老师的年龄接近,不少能交心做朋友。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大学生和老师间的关系疏远了,交流少了,流水式教学不容易积累双方的感情,冲突的情形极少发生。

  中山大学中文系研究生钟琳说,大学里面,要不学生和老师的关系非常疏离,要不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保持一种平等、亲切的互动”。“大学期间的师生关系不像中小学那么紧绷,因为老师不会过多介入学生的生活。”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刘老师认为,大学老师不仅有教学的任务,同时也要兼顾研究,对于学生的培养也没有中小学的“硬指标”压力,因此师生的关系比较弹性,有的疏离,有的亲密。

  校长:最好别当众哭

  “老师也是正常人,不是只会笑的‘洋娃娃’,哭出来很正常,是好事。”华景小学校长黄瑞萍说,不少年轻的老师有时受到挫折,就会哭着来找她诉苦。“通常我不会打断她哭,而是让她发泄出来后,再慢慢地帮她分析原因。”黄瑞萍说,也不见得新老师就会被气哭,现在不少80后老师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跟学生相处很融洽。

  “哭,能解决问题吗?”有个别校长持冷静的态度。不愿透露姓名的重点小学校长说:“光哭有什么用,应该想想该怎么改进才对啊。”该校长认为,老师即使有委屈,最好不要当众掉眼泪,应该找其他途径缓解,否则会损坏自己的形象。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学校查询

内容推荐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