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老人跌倒不敢扶?华师教授办"搀扶老人风险基金"

http://guangdong.eol.cn/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  2011-09-19  字体:  

  谈方认为:“尊老爱幼是传统美德,现在出现一些老人的讹诈,本质上是挑战传统美德。老人本来是社会敬仰的群体,大多数老人是好的,但类似彭宇案的案件示范效果太差,大家都不敢去搀扶老人了,最终伤害到了老人这个群体本身。搀扶老人并不是见义勇为,而是举手之劳,但帮助者目前却面临很大的风险,我们需要去帮助化解这种风险。”

  在这一思路的指引下,谈方为“搀扶老人风险基金”设计了这样的操作办法:“不管是谁,见到有老人摔倒你就大胆去扶,如果由此惹来官司,我们的志愿者律师会免费给你打官司。你如果败诉了,我们给你赔——不管多少,不设上限。”

  “搀扶老人风险基金”成立半年以来,募集到了约14万元捐款,60多位志愿者律师参与其中。

  在基金成立之初,志愿者律师并没有这么多,一场电视节目改变了这一困境。一次,谈方在南方电视台做节目时与广州大同律师事务所主任朱永平邂逅,在听了谈方的想法后,朱永平当即表示:“从今天起,我们律师事务所40多位律师决定全体成为基金的志愿者律师,免费替受助对象打官司。”

  基金困境:

  受困者不愿再提伤心事

  尽管“搀扶老人风险基金”已经有了明确的“纲领”,但还是遇到了不少困难。基金成立半年来应者寥寥,仅有4人愿意接受基金的帮助,另有两人因故中途退出。

  “这4个人里包括这几天才跟我们取得联系的许云鹤。我们跟受助者取得联系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受助者主动找我们,另一种是我们在媒体上看到他们的事迹后主动跟他们联系。目前退出的两个人,都是当初主动跟我们联系的。”谈方说。

  为何主动要求帮助,最后却又主动放弃呢?谈方认为,最大的原因是求助者不愿再揭“伤疤”。

  “通过媒体联系的受助者,经媒体采访后心理承受能力相对比较强。但主动向我们求助的对象却不一样,我们帮他们请律师,询问案情,前往现场寻找证据,等于重提他们的伤心事。主动来求助的人中有一位是广州的大学教授,读书人最重颜面,这样的事情他实在不愿再追下去,所以最后放弃了。说到底,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冤。”

  尽管如此,谈方仍坚定地要把“搀扶老人风险基金”运作下去。“我们的方案虽然是物质上的,但只有继续做下去,才能改良已经滑坡的传统道德。人们最终会接受这样的模式,我相信基金会的‘好日子’就要来了。”

  谈方:

  做慈善不要问目的

  也许谈方自己也没料到,在接受央视的采访之后,“搀扶老人风险基金”的模式会受到他人的效仿。9月8日,去年因学历造假风波而形象受损的“打工皇帝”唐骏宣布将成立百万元的“助人基金”。

  9月8日上午,唐骏在新浪微博上表示:“现在成立百万元‘助人基金’,全面帮助那些因为助人而受到索赔的人。(我们)需要一个正气的社会。我们大家都来维护社会道德和正气!用我们的爱心来关爱社会!”

  谈到成立“助人基金”的原因,唐骏说是因为他“在早上上班路上听新闻报道因搀扶老人引发的纠纷”。

  针对唐骏的做法,谈方说:“不管是谁,做慈善是最不需要问目的的,但要考虑受助者的感受,让他们真正得到帮助。另外,基金一定要规范、透明,要经得起审计,我们的‘好人基金’年底前准备请会计事务所进行规范,保证账务公开。”

  记者观察:

  “道德基金”能否学社保模式?

  无论是谈方的好人基金还是唐骏的助人基金,这些基金在融资时都遇到或大或小的问题。

  谈方告诉记者,在募集资金时,他必须“身先士卒”,每项基金都捐2万元,然后,一些经济较宽裕的朋友或志愿者才开始对这笔基金进行捐助。

  “搀扶老人风险基金”在央视报道之后多获得了10万元的捐款,在此之前,基金账下只有可怜的4万余元,其中还包括谈方自己的2万元,融资困难可见一斑。

  唐骏作为一名成功的经理人,解囊百万元成立基金并非难事,但和谈方的基金一样,群众参与度都比较低。

  与此同时,在“郭美美”事件之后,公众对各慈善类基金敬而远之,公共慈善事业的信任度降到了前所未有的低点。尽管谈方在接受采访时多次表达了“国家应该放开民间基金”的观点,但民间慈善基金即使放开,监管、融资、运营的种种问题也不会自动地迎刃而解。

  记者认为,这类“道德基金”不应仅限于学习商业保险的模式,而应更进一步,学习社保的操作办法,让全国大多数人民都参与进来——哪怕每人每年只捐1分钱“保费”。

  归根结底,要保道德之险,需要社会大多数公民的信任与参与。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学校查询

内容推荐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