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大拟出台制度:专家少管"官"事 教师多做科研
http://guangdong.eol.cn/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 2011-09-21 字体:大 中 小
教师走“市场”:设岗位 看影响 建“人才特区”
相对全国,广东高校具有先天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与企业和市场结合紧密,科研成果转化率高。与此同时,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大学教授“走穴”、热衷社交、担任兼职、注重创收等风气也弥漫开来。
在“宁静致远工程”推出的同时,也有教师担心:这会不会“矫枉过正”,把正常对接市场的产学研一竿子打倒?商业化的“走穴”与产学研如何区分?如何进一步鼓励产学研、培养研究型人才?
“教师频频与企业一起搞‘地下水’,除了个人素养,也有评估机制的问题。”洪岸认为,目前,大学教师的薪酬待遇与职称直接挂钩,而评定职称指标中最重要的是论文。“过分倚重论文指标的导向,其结果是技术研发等同样重要的因素并未同等对待。”
洪岸透露,近年来,暨大越来越多的教授呼吁,要革新现有的考核评价机制。“在企业里做技术创新课题,难度往往更大,也更有‘江湖地位’,这些老师在学校却往往连教授也评不上。”另一方面,学校内也有另一种解读:这些人凭什么既在外面的企业里兼职赚大钱,还拿学校里的工资当教授?
对此,胡军介绍,为营造宽松的研究环境,暨大正探索实行一种新的分类评价体系。在原有教学、科研型教授之外,增设社会服务型教授,拟按照专利指标、承担企业横向课题能力、在行业中的影响力、贡献度等指标,评定专注于应用型技术研发的人才。除此之外,还将培育组建高水平的创新团队和学术群体,实行“人才特区”等机制,探索产学研合作协同发展的新路。
■链接高校学术委员会的“去行政化”
2010年6月,华中师范大学新一届学术委员会成立,除分管学术工作的副校长杨宗凯外,几位校领导全部退出学术委员会。
2011年6月24日,新的《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新章程规定在任的校党政领导成员不参加校学术委员会,将学术的职权与行政权力区分开来;将学校学术委员会与各学院(系、所)和附属医院学术委员会的关系由以往的领导关系改为指导关系,以充分发挥基层学术委员会的自主性。新当选的第六届学术委员会的43名委员中,没有一名是校领导。
2011年3月28日,山东大学公布的新一届学术委员会23人名单中,去掉了校长徐显明的名字。
2009年9月18日,新一届吉林大学学术委员会成立。根据新制定的《吉林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本届学术委员会中不再有学校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未来,这个完全由学者组成的组织,将成为吉林大学学术评议、审议、论证和决策的最高权力机构。
2011年1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调整学校学术委员会组成人员,除分管副校长之外,此前进入学术委员会的其他两位副校长及各学院院长全部退出。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