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重视农村教育,广东“强师工程”更需落到实处

http://guangdong.eol.cn/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  2011-10-17  字体:  

  近日召开的全省教师工作会议,传出了一系列重大利好举措:“十二五”期间,省政府计划每年新增5亿元实施“强师工程”;我省将建立农村教师岗位津贴制度,到农村边远地区任教有补贴,同时,农村教师将有更多周转房;全省还将研究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有编不补”的现象将被严格禁止等。

  对于很多农村边远地区教师来说,这无疑是一个福音。在中国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常常是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教师待遇越好,经济越落后的地区教师待遇反而越差。按照市场经济规则来看,这似乎是对的,但教师行业毕竟不是市场发挥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的行业。在我国教育仍然是以公办教育为主体的情况下,让这种现象蔓延下去的后果就是乡村教育逐渐陷入困境,再至绝境,最后中国一大批农村娃将不可避免地成为新一代文盲。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吗?

  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政策提出以来,很多人都认识到,在中国教育领域存在相当程度的起点不公平。城市儿童从小就可以接受全方位的素质教育,而农村儿童可能连校舍都是危房,枉论教师质量了。为什么会存在这种现象?主要是存在公共财政的城乡倒挂体系。公共财政在对城乡教育进行资金分配时,常常是优先考虑城市,在城市里进行分配时,又是优先考虑重点学校、机关幼儿园,以至于有的地方机关幼儿园可以年拨付2000万元人民币,而很多打工子弟学校却被接连关闭,农民工子弟不要说连好学校上不了,就是连质量较差的学校,也不让上。长此以往,农村孩子不是成了被祖国抛弃的边缘群体吗?这还了得!至于乡村学校,根据前不久清华大学等学校师生的暑期调查发现,许多都已破败,学生被集中某一地上学,基本变成寄宿制。面对这种情况,如果不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不加大对农村教师的福利配给力度,局面将很难扭转。等到尾大不掉,悔之晚矣。文革时期十年不办高考,不就是让一代人梦碎吗?不就演变成巨大的社会性问题了吗?昔日的错误不能再犯,时代再也不能付出一代人在知识领域陨落的代价。

  “强师工程”的出现将极大地扭转广东省乡村教育的现状,毫无疑问这是一剂强心剂。但“强师工程”会不会在实施的过程中被各级政府扭曲化,变成了关系户工程?要想切实让乡村教育的现状得到扭转,让更多的优秀教师能够充实到农村教育中去,除了财政上的安排,还应当考虑一些配套安排。比如,可以参考援疆援藏制度,安排各批次优秀教师到农村去锻炼几年,回来后根据援教成绩在职称评比、薪资安排上予以优先考虑。否则,即便薪资水准提上来了,在农村各方面资源配给欠缺的情况下,优秀教师可能还是会选择在城市任教。咱们也不能总是搞“强扭的瓜”,强扭的瓜确实不甜。这也不利于农村孩子的教育。

  对农村教育这门课,我们需要恶补。但是农村孩子确实需要优质教育,优质教育靠什么说话,肯定还是得靠成绩说话。要靠成绩,就必须有优秀教师进入。既然要给农村配备那么多财政资源来纠偏,农村教育质量就必须提高。教育质量不提高,补贴再多资金也是枉然。因此,在强师工程实施过程中,必须以教育质量为先导,通过竞争体系安排优胜劣汰环节,使农村教师岗位成为富有诱惑力的岗位。否则,除了怀抱圣洁理想的人,有谁会愿意去农村教书?如果咱们在落实“强师工程”的时候,不进行通盘考虑,钱撒下去了,农村孩子们还是处于较差教育环境中,又有何用呢?因此,建立“强师工程”的倒逼机制和诱惑机制,是有必要,也可能是更有用的。

  为了扭转广东农村教育的现状,不妨多出主意,这毕竟是真正利在千秋的好事。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学校查询

内容推荐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