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专家:自主招生对穷人不公 北大农村生源仅10%

http://guangdong.eol.cn/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商西  2011-08-10  字体:  

  8月4日,《南方周末》发表《穷孩子没有春天?——寒门子弟为何离一线高校越来越远》一文,引发人们对教育公平问题的广泛关注。

  文中提到,有研究表明,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自1990年起不断滑落,北大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从三成落至一成,清华2010级农村生源仅占17%。文中总结,“30年来,国家转型在继续,但底层个体命运的转型却在逐渐陷入停顿”。

  昨日,科学网邀数位教育专家做客网络访谈,就教育公平性缺失的现状、原因及解决之道等回答网友提问。

  专家名单

  王洪才: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

  刘广明:河南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

  欧阳峰: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员

  何云峰:上海师范大学知识与价值科学研究所所长

  阮成武: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答问

  高校应承担促进社会公正责任

  网友: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难的问题发生在高等教育领域,但是否应当由高等教育负责?政策倾斜是否合适?

  欧阳峰:客观上说,高等教育对一个人的一生都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对穷人的后代,这几乎是跳出贫困的唯一渠道,因此高校承担了促进社会流动和社会公正的责任。这个问题最根本的做法还是改善农村教育质量,让穷人享受同样的中小学教育,但这不是一天能实现的,因此高校录取政策倾斜算是一种补救之道。

  高校自主招生对寒门子弟不公

  网友:各大高校搞自主招生,表面上要提升素质教育水平,但实际上是否导致农村孩子离重点大学越来越远?

  何云峰:目前的自主招生肯定只会让更多寒门子弟受伤害,自主招生看综合素质,如弹钢琴、画画等,而寒门子弟多半难有条件去“全面发展”。

  刘广明:从目前自主招生设计看,对农村学生明显不公平。目前针对各种情况的高考加分中,针对农村的还没有,解决农村学生上名校难的问题,关键还是靠制度救济,政府起引领作用,期待这方面的突破。

  需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助学工程

  网友:如何改变这一现状?王洪才:最简单的办法一是免学费,二是提供补助。

  何云峰:高校不能只想着按照强者生存的法则去抢生源,建议采取临时措施,每个学校预留比例给寒门子弟,或学校每招一个寒门子弟政府给予学校特殊补贴。西方很多高校对少数民族学生、残疾学生都会有照顾性录取政策。

  阮成武:现在国家助学体系解决了很大的问题,下一步需有效吸纳社会力量来参与助学工程,大有可为。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学校查询

内容推荐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