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部分城市出现“在家上学” 引发早教模式反思

http://guangdong.eol.cn/  来源:  作者:南方日报  2011-10-28  字体:  

  家长声音

  “自己的小孩自己管不了”

  由于不满幼儿园的批量化教育模式,近些年来多个地方出现了“在家上学”的案例。那么那些把孩子送上幼儿园的家长是怎么看待这种教育方式的呢?通过采访,记者发现虽然有父母支持这种开放式的家庭教育方式,但是大多数父母并不认同“在家上学”。他们觉得孩子“在家上学”会失去融入集体的机会,交际能力得不到锻炼。

  支持??

  孩子的天性得到发展

  在网上看到陈继文不断更新的育儿日记,家住南山的李女士对夫妻俩非常佩服,并在网上“偷师”他们的育儿方法。她觉得,相比一些幼儿园的教育方法,陈继文夫妇对儿子的教育似乎要好很多。

  李女士4岁的儿子正在南山一家民办幼儿园上小班,她没想到幼儿园学习完全就像在上小学。“老师每天在教写字、算术,布置的家庭作业也是写字、算术。”这样的超龄教学让李女士为儿子感到很难受,“我们做家长的真不愿意这么小的孩子就学这么多文化知识,同龄的小朋友都在学唱歌跳舞、出去玩耍、培养兴趣之类的,我们也希望老师从这些方面下手,而不是去教读书写字。”

  李女士说,看到陈继文那种开放式的教育方式,她很欣赏,觉得只有这样教育孩子才能自由成长,天性也会自然发展,而不是一味地听老师或者父母的话。“看到孩子那么辛苦,她真的很想像奥哥的爸妈一样把孩子接回家。“但是我们平时工作很忙,自己也不是老师,不知道如何去教育孩子,只好把他留在幼儿园,让孩子慢慢去习惯吧。”

  反对??

  交际能力得不到锻炼

  “孩子的交际能力、协作能力在集体里才能培养,没有集体的环境怎么培养呢?”刘女士的孩子4岁半,正在幼儿园读中班,她说即使学校再差也不会让孩子“在家上学”。刘女士觉得孩子应该要在集体里成长,父母在家里教只是单方面的传授,但孩子在集体里可以学习到如何与人相处,以后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以后上小学、中学和大学都是要在大集体里的,孩子交际能力可能会缺失,而在学校孩子的主动性会加强,不会什么事都依赖父母。”

  肖女士的孩子两岁半上幼儿园,现在读大班。“在家里他会觉得谁都要听他的,但是在幼儿园里,他就会知道原来不是这回事。”肖女士说,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比较溺爱,孩子容易变得自私,在幼儿园可以让孩子明白如何尊重别人。“有时候他以为学校的玩具是他的,就拿回家来,我会告诉他这是学校的,是公共财物,不是你的私人财物。你拿回来要告诉老师,老师允许的情况下你才可以拿回来,但是玩完立马要还回去。”

  温先生的孩子在读中班,他也觉得儿童主要还是要学习社交礼仪方面的知识,在心理上为进入小学做好准备。“早期教育还谈不上因材施教的问题,能够学一点礼仪方面的就可以了,知识方面等上小学后再去慢慢学。”

  迷茫??

  不知道怎样教育孩子

  除了担心孩子的交际能力得不到锻炼之外,不知道如何教孩子也是家长们把孩子送进幼儿园的一个重要原因。“我自己不懂怎么去教孩子,我觉得最好就是把他送到老师那里,在家他都不听我们的话,但是在幼儿园他听老师的话。到了培训班,他就跟着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一起学,他还是乐意的,所以我们就让他上幼儿园。”柯女士说自己经验不足,所以选择了让孩子上幼儿园和培训班。

  “现在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父母说话孩子根本不听,只会发脾气,不知道怎么教。”说起自己的孩子,温先生显得有点无奈。他说,虽然现在的家长文化程度比较高,要在家教孩子的话还是有一定能力的,而且也需要很有耐性。

  “在某些方面家庭教育比较有针对性,家长对孩子更了解,可能会比学校教育要好,但是孩子在学校有一个参照物,可与其他同学进行对比,这样孩子学习也有动力。”家长彭女士说,不管家长多用心,由于亲情的关系,在教育的角色上,老师的地位是家长所不能替代的,“很多时候孩子都不愿意听家长的,家长怎么去教,有的甚至就任由孩子随意发展,或者越来越宠坏孩子了。”

  亚迪幼儿园王园长: 没上过幼儿园很难适应小学

  “孩子‘在家上学’是没有什么益处的。”王园长说。相对于一些封闭性的幼儿园,在家上学可能更开放,孩子也可能从玩乐中发现一些探索,社会交往也会提高。但是,相比这一点,不好的地方反而会更多一点。王园长指出,没有上过幼儿园的孩子一般都很难适应小学,“这是他们的一个共同性,我们幼儿园经常有一些没有上过幼儿园的插班生,这些小孩平时不爱与其他小朋友交流,很难融入目前的教学生活中。”

  王园长指出,幼儿教育或学前教育并不是照搬小学的学习内容,也不完全是让孩子去玩耍,它是一个培养孩子习惯、与人交流,以及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教育阶段。“而且不能太片面去理解自己的孩子,他们是一个群体,也是一个有社会交往需求的群体,而孩子更需要与人进行交往。”而家庭教育相对学校教育要封闭,容易让父母溺爱孩子,同时,有时会由于家长的忽视,让孩子出现很多安全事故,这也是在家上学带来的危害。

  深圳大学学前教育系副主任陆克俭:

  “在家上学”不应成潮流

  陆克俭指出,出现在家上学很值得大家反思,这也说明目前中国的幼儿教育或者早教存在问题,不够多样化、也不规范。目前幼儿教育成为赚钱的工具,幼儿园不断让孩子报考不同的兴趣班,“给孩子的东西应该是最正确、最纯洁的,所以要再三筛选,而不是一味让孩子学这个学那个,母语还没有学好就学外语。”而且家长也把孩子当做大人的雕塑品,为了满足家长的愿望,让孩子学不同的兴趣,其实他们不知道,孩子很多兴趣不是终身兴趣。而且由于幼儿教育的不规范,中国的幼儿教育没有出现应对不同孩子的需求,这样一种有弊病的幼儿教育必定也会让不少家长不满意,探索不同的教育方式。

  不过,“在家上学”是一种现象还可以,若成为潮流就不太好。在他看来,家长觉得孩子在集体中应该像在家庭中那样受重视这个出发点不对,小孩的成长不光只是父母的关爱,必须经过社会集体,必须走入社会化之路。“小时候只是在家里的话,交往的人少,社会交往必将受到限制,就算聪明,以后与人交往还是存在问题。”

  作为国家的公民必须有相同的素养,这是家庭教育不能替代的,必须到学校大集体中去。家庭教师在国内还不能成为主导者,是一个教育的辅助者。而且,在家里教育孩子,很多家长没有专业的学科教学法,也带着情感、血缘去教育孩子,这样一来孩子能力还没有形成的时候就被摧毁了,给孩子带来压力。”而且教育孩子不是靠亲情,必须要严格,“亲情教育必经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他指出,孩子的学前教育应该以活动为中心,不能以知识为重要内容,进行感官教育,而不是视听教育。“家长要了解孩子成长的规律,各个不同阶段必须有不同方法,学前阶段就不能用小学教育的方法。”

  与知识教育相比,孩子的健康、生命安全教育、卫生保健以及运动锻炼意识的教育更为重要。“学外语,念唐诗,舞蹈之类的,不是素质教育,而是一种技能,孩子没有从中得到美感和修养教育,这只是因为家长重视表明的东西,家长虚荣心得到满足,反而对孩子不是重要的,学会保护生命等重要的知识更需要家长去重视和教育。” 本版撰文 南方日报记者 向雨航 实习生 李少锋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学校查询

内容推荐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