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禁学前教育乱收费或助长“潜规则”
http://guangdong.eol.cn/ 来源:人民网 作者: 2012-01-20 字体:大 中 小
有人将学前教育称作砍向中国家长的“第一刀”。收费混乱由来已久,政府监管几成盲区。特别是随着“入园难”日益突出,赞助费、建园费等各种名目的收费涨声一片,大中城市稍好点的幼儿园动辄数万。家长叫苦不迭,但为了下一代,也只好作个被周瑜痛打的黄盖。
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日前联合出台文件,“严禁幼儿园以任何名义向入园幼儿家长收取赞助费、捐资助学费、建校费、教育成本补偿费等与入园挂钩的费用,严禁以开办实验班、特色班、兴趣班、课后培训班和亲子班等特色教育为名向家长另行收取费用。”这,对于治理学前教育乱收费可谓一记重拳。拍手叫好者为数不少,心存疑虑者也不乏其人。有人担心,取消了赞助费,幼儿园会不会增加正常收费;但更多家长则是忧虑,赞助费会不会名亡实存,又成了一种教育“潜规则”。
家长的疑虑并非杞人忧天,义务教育阶段乱收费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不论是教育部还是地方相关部门,关于禁止义务教育乱收费的文件出台了不少,但乱收费现象却不见明显好转。在城乡义务教育实现免费之后,教育部门三令五申:决不允许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可是,不论著名小学还是优质初中,以“巧妙的方式”收取“共建费”、“捐资助学费”等现象依然普遍。为了掩人耳目,有的学校不敢直接收家长的钱,而是让家长把钱放在单位账户上,再由单位把款打给学校,表明这是单位与学校共建的费用,以此证明学校的“清白”。还有的地方,由当地教育部门开出统一账户,让家长把赞助费都缴到这个账户上,同时发给家长一个“捐资助学光荣”证书,以示“嘉奖”。
凡此种种现象,家长心知肚明,公众见多不怪,几乎成了“地球人都知道”的“潜规则”。何以至此?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家长需求强烈,一些地方的教育官员认为“存在即是合理的”,甚至认为现阶段这些教育“潜规则”“无解”,与其劳而无功,不如听之任之。这种不作为的态度,为“潜规则”的盛行提供了很大的心理空间。对于叫停学前教育乱收费,不少人则认为,目前幼儿园托儿所办园成本高、正常收费低,不收赞助费难以为继,在“入园难”依然突出的环境下,为了保证学前教育机构正常运转,只能对其乱收费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近日,广州市财政补贴机关幼儿园的做法引起公众质疑。据报道,2011年,广州有幼儿园1548所,其中民办幼儿园1152所。民办园所有办园成本、经营收入都来自学生所缴纳的费用。而近400所公办性质的幼儿园,则按照教育部门办园、集体办园或其他部门办园等不同方式,享受不同程度的财政待遇。能在财政预算中“分一杯羹”的不到150家;而真正享受全额拨款的机关幼儿园只有8家。由此可见,“严禁”催生“潜规则”的担忧不无根据。
但是,打破这种“潜规则”并非无解,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在于政府加大投入,尽可能把学前教育纳入公共服务体系,真正把“小不点儿”的事当成关乎国家民族未来的大事。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