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观察之广州外来工子女上学难
http://guangdong.eol.cn/ 来源: 作者:广州日报 2011-09-07 字体:大 中 小
跟父辈相似,外来工子女也予人漂泊之感:刚到广州的小文插班入读六年级,不懂粤语让他难交朋友;在升上六年级的前夕,美彩和小建却因家境窘困而被迫回老家河南。
外来工的孩子背着幼儿园的书包上一年级,他们有的甚至坐不起车而只能步行上下学。每学期学费不超3000元的规定,让众多的外来工子女也能踏入小学校园,有望摆脱父辈一代“没书读,只能干苦活”的遗憾,更无阻“出家里第一个大学生”的美好愿景。
放学要一个人穿梭在车流间
小文,10岁(老家:湖北)
一学期费用:2000多,补课还要额外收费
城中村此起彼伏的车辆喇叭声里,19岁的吴晶和一堆接孩子的家长一起,站在康乐小学门口等待。这是弟弟小文在广州上学的第四天,8月底之前,他一直在湖北老家生活。
“我今天是请假过来的。”吴晶说。她和父母都在服装厂打工,根本抽不出身照顾孩子。可是,吴晶也不能老请假,考虑到只有几分钟行程,她打算等弟弟熟悉了路况,就让他独自走路上学放学。
弟弟小文在民办小学读六年级,一个学期的学费和各项费用合共2000多元,周末补课还要额外收费。吴晶曾打听过公办学校的收费,“一年光是赞助费起码也要1.5万元”,吓得她当即打消了送弟弟读公办学校的念头。
在门口等了近半个小时,吴晶才看到弟弟步出校门。也许是为了锻炼弟弟独立,她没有牵着弟弟走,两人一前一后地穿梭在车流里,吴晶频频回头看弟弟是否还跟着。
“他对广州还算习惯,就是听不懂粤语,交朋友有点难。”吴晶说。她设想,弟弟肯定要比自己强,成绩好的话就在广州一路读下去,做家里第一个大学生。
和爸妈蜗居在小单间
阿辉,9岁,小婷,6岁(老家:广西)
费用:夫妇每月工资要月光
周一下午4时许,黄先生如常骑着自己改装加长的单车,满头大汗地赶到黄沙大道立贤小学的门前。此时,这里早已挤满接送孩子的家长,以及络绎出门的学生。黄先生站在人群中引颈顾盼,四年级的儿子阿辉和一年级的女儿小婷先后出门,很快找到爸爸熟悉的身影。为了接送儿女上下学,黄先生每天都要早早出门,并提前请假下班。两个小家伙倒是无忧无虑地一屁股坐上加长的车后货架上,妹妹在前,哥哥在后,一路欢声笑语地分享学校生活的欢乐。
“我们夫妻俩都是没读过书的,没文化就只能干辛苦的工作,孩子有机会接受好的教育,将来就有希望,怎么样也要全力支持。”黄先生夫妻都在十三行的批发市场工作,两人月入共4000多元,租最简陋的房子,加上必要的生活开支以及孩子在校的伙食费,基本成了“月光族”。他说,父母都在老家广西居住,以前每年都会寄点钱回去,然而随着近年物价上涨,他疲于应付一家的生活开支,已一年多没有闲钱寄回去,感到既惭愧又无奈。
他们的房子租在十三行附近,月租800元,在市中心只能一家四口蜗居在40来平方米的单间里。孩子尚小,暂时还能学习生活共处一室,但他们长大后要如何应付,黄先生还来不及思考。
上小学还背着幼儿园的书包
志恒,6岁(老家:湖南)
一学期费用:约2350元
一下课,志恒就拉着妈妈刘田香去学校旁边的士多买5角一包的零食吃,刘女士马上将儿子拉开,说:“不许买这些吃了,吃了回家又不吃饭。”她却对记者坦言,零食的钱也要尽量节省。志恒今年6岁,在芳村明心路的桃李小学读一年级。刘女士表示,志恒每个学期学费要1300元,再加上书杂费、午餐费,另外还有50元的保险费,加起来约2350元一个学期。
志恒一家住在芳村石围塘的一个小隔间里。每天早上,志恒就跟着妈妈从家里走到学校,“大约要走30分钟。”刘女士说:“坐车的话一来一去要4元,每天要走两趟就8元了,小孩现在也长高到快要买票了,到时车票就要16元。”学校有校车,但刘女士说:“坐校车要每个学期交600元,现在是能节省就节省。”她表示,等志恒到七八岁懂事一点的时候,就不送他上学了,让他自己来。
刘女士觉得现在比起以往来说生活已经是轻松多了。尽管如此,刘女士也没有花太多的钱给志恒添置文具。现在志恒还是用着读幼儿园时的书包,上面还印着幼儿园的名字。
跟父辈相似,外来工子女也予人漂泊之感:刚到广州的小文插班入读六年级,不懂粤语让他难交朋友;在升上六年级的前夕,美彩和小建却因家境窘困而被迫回老家河南。
外来工的孩子背着幼儿园的书包上一年级,他们有的甚至坐不起车而只能步行上下学。每学期学费不超3000元的规定,让众多的外来工子女也能踏入小学校园,有望摆脱父辈一代“没书读,只能干苦活”的遗憾,更无阻“出家里第一个大学生”的美好愿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