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深圳支教志愿者孙影:托起山里孩子的梦想

http://guangdong.eol.cn/  来源:  作者:深圳商报  2011-09-22  字体:  

  用爱托起山里孩子的梦想

  记“全国道德模范”、深圳支教志愿者孙影

  九月的贵州山区,秋风渐凉。

  一条崎岖的山路,在连绵起伏的山岭间不断延伸,似乎永远走不到尽头。

  两个多小时的车程,路越走越窄,山越走越险,头皮越走越紧,心越走越悬。她搭乘拉客的摩托车,在山路上颠簸了一个多小时,天色越来越暗。

  她经常要走很远的山路,到深山农户家做贫困生调查。有时能搭乘摩托车,更多的时候却只能步行。走到哪里天黑,就住在哪里。

  她就是孙影,是深圳关爱行动中涌现的一名优秀志愿者。为了山区的孩子们,这名“80后”女孩孤身一人坚守在大山深处,翻越崇山峻岭,行走崎岖山路,一走就是5年。她在深圳爱心人士的帮助下,累计募集善款370多万元,先后在贵州捐建或筹建了9所希望小学,为400多名贫困生找到了爱心资助。

  在山高路遥的贵州山区,孙影用爱心和知识托起山里孩子沉甸甸的梦想,赢得了广泛赞誉。她去年当选“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并成为央视“感动中国”2010年度人物候选人。今年2月深圳市委、市政府作出向孙影学习的决定,并授予她“文明使者”称号。“七一”前夕,中共广东省委授予她“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9月,她获评全国“最美乡村教师”。

  9月20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颁奖典礼上,孙影当选为全国道德模范。

  支教结下五年“不了情”

  今年8月,孙影第十一次背着行囊,从深圳赶赴贵州,走进大山深处,续写她与山里孩子长达五年的“不了情”。

  这段绵长的“不了情”,源于一次支教行动。

  2006年8月,孙影放弃了深圳的工作,参加第二批“募师支教”行动,远赴贵州大方县大水乡鞍山小学支教了半年。此后,她辗转大方县羊场镇等乡村,帮助改造危旧学校,建设希望小学,开展贫困生调查等助学活动,至今已有5年。

  大方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自然条件恶劣,大水乡更是全县最偏远、条件最差的乡。
  初到贵州山区,孙影突然浑身过敏发肿。村里没有诊所,孙影只好向乡卫生院求助,一个乡村医生简单诊断了一下,给她输上一瓶消炎抗过敏的点滴后,就匆匆离开了。半个多小时后,她的手背肿起一大块,痛得厉害。原来输液的针头没有刺进血管,药水正一点一滴地浸透到肌肉里。打电话给那位医生,他却说:“我家离你那儿有十多里地,天黑了没法再赶过来了。”

  看着那不断浸药、加速肿胀的手背,她闭上眼睛,咬着牙自己拔掉针头,用肿痛的左手给右手扎针。每扎一针,都会钻心地痛,痛得眼泪直流。疼痛,紧张,让她感到从未有过的无助。

  贵州的冬天特别寒冷,深夜经常被冻醒。一天晚上,冻得实在无法入睡,孙影便试着学当地村民用炭火取暖,差点煤气中毒。

  半夜她迷迷糊糊醒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打开房门,头昏眼花,从楼上摔下,满脸鲜血,磕掉了两颗门牙。幸好夜里有人上厕所,发现孙影昏倒在地,及时将她送到医院。

  面对大山的艰辛,孙影没有退缩,当地孩子们的境遇令她揪心。山里孩子的学习基础差,有的念小学二年级还不会写自己的名字,有的一连读了几个一年级、二年级,可考试成绩只有二三十分。她感到揪心,感到焦虑。

  10岁的男生樊迪不会写自己的名字,作业很马虎。她先是在作业本上工整地写上他的名字,然后一遍遍地手把手教他,并鼓励、表扬他。很快,樊迪不仅会写自己的名字,而且写作业主动了,学习进步较大。

  班上有位名叫龙琴的女孩,两岁时妈妈就去世了。为了去她家里家访,孙影穿过一条长长的峡谷,翻越深山老林,走了一个多小时。后来,孙影经常去她家走访,辅导她的学习。中午让龙琴到她的宿舍做作业,还给她做午饭吃。龙琴今年已念初中一年级了,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

  她任班主任的二年级有27名学生,由于当地长期用贵州方言讲课,他们不会讲也听不懂普通话,为了纠正学生们错误的拼读习惯,她向学校领导申请,将每周的19节课加到23节。不厌其烦地一个音一个音节地教,一遍一遍地讲,直到同学们都掌握了拼音读法。

  “看着孩子们一天天地进步,我特别开心、快乐。为了孩子们忙碌着,自己充实、幸福、踏实,觉得支教生活再苦再累也值得!”

  每到学期结束时,面对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神,孙影坚定地回答“我一定会回来”。5年来,为了这句承诺,她毅然放弃了很多个人发展机会,一次次选择留下来。

  恶劣的生活条件、辛苦的奔波拖垮了身体,她患上了严重的风湿关节炎,心脏也出现了问题,但始终无怨无悔,默默坚守。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学校查询

内容推荐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