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广州沙面小学试行"包班制":俩老师搞定一个班

http://guangdong.eol.cn/  来源:  作者:南方都市报  2011-09-27  字体:  

  沙面小学柏悦湾校区教室由老师精心布置过。该校低年级尝试公办学校“包班制”,但图音体仍专科专教。

  包班制促进了老师间的感情,现在老师之间是很好的拍档,你上课时我来协同,老师可以相互学习。———学校老师杨颖姗

  每天在学校都很开心,上下课都跟老师在一起,有什么事情都可以跟老师说。———学生小睿

  低年级学生不再坐不住了,因为一节课只需要30分钟;低年级的老师也一改专科专教的模式,每个班级的语数英及思想品德课和所有班务均由两名老师承担。南都记者日前获悉,新学期开始,沙面小学柏悦湾校区低年级实行“包班制”,150名师生尝试头啖汤。这样的两人包班制在广州尚属首次。

  引入包班制并改良

  “由专科老师逐渐向全科老师过渡,从而更好地推行包班制”,这么一个想法,在沙面小学校长张凤娟心中可是蓄谋已久。张凤娟告诉南都记者,包班制在国内公办学校里几乎无迹可寻。早在几年前,她关注到国际学校的一些做法。“包班制是国际学校的特色,一个教师担任一个班级所有科目的教学任务。在包班制的课堂上,老师跟学生的关系很亲密,学生也很活跃,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独立思考能力。”张凤娟表示,她不仅考察了国际学校,还跑到杭州开设的包班制民办小学———胜利小学取经。同时,为了让老师接受这个新事物,张凤娟也组织老师先后去包班制的课堂学习。

  假期里,沙面小学先后组织了七八次家长沙龙,校长老师跟家长互相探讨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希望老师能关注每一个学生”。家长们的讨论,让张凤娟看到了实施“包班制”的可行性。

  “包班制要求小学教师是个全才,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张凤娟对学校实施的包班制进行了改良: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等四门课程可以由两位老师承包,而美术、体育、音乐等专科课程则继续由专科老师来任教。

  包班老师课堂办公

  相信不少学生都有过老师拖堂的经历,在沙面小学柏悦湾校区的学生不但不会被拖堂,而且他们上的每一节课还比其他学校缩短了10分钟,即由原来的每节课40分钟调整到30分钟。

  做出这样大胆的调整,张凤娟也是经过充分考证的。“小学低年级课程本身不多,而且现在很多小朋友对汉字和拼音的认识也有一定的基础。”张凤娟表示,与其用40分钟去教学生简单的问题,倒不如缩短课时节省出时间,多上一节游戏课。而游戏课并不是简单的玩耍,老师会把讲课内容融入到游戏中,寓教于乐。

  在柏悦湾校区,老师并没有专门的办公室,课室就是包班老师的办公室。上课时,老师可以拿出活动桌椅,坐在小朋友身后备课或协同授课。课间,老师可以面批作业,也可以与小朋友玩游戏。

  “老师还可以到流动办公室休息。”校长助理黄老师表示,流动办公室没有规定座位,学校给每位老师配备了手提电脑,无线网络覆盖全校,老师可以随意在课室和流动办公室间走动。图音体专科老师则另设3间教师工作坊,供他们单独使用。

  科目不多包班老师能胜任

  包班老师是否太辛劳?学校行政科的李主任表示,包班制重在两个包班老师互相协助上好每一堂课。在排课上,尽量在下午安排图音体课程,让包班老师休息。包班老师只需把心思集中在3到4节课。

  包班老师水平不高,孩子会不会输在起跑线上?李主任分析,无论是包班学校,还是老师轮流上课的普通学校,都会出现老师水平不高影响学生的情况,与实施包班与否关系不大。小学一到三年级比较简单,包班科目不多,老师完全可以胜任。

  ■业界看法

  包班制要推广

  师资建设是瓶颈

  先烈东路小学校长张锦庭:我对包班制很感兴趣,老师跟学生经常在一起,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即时状态,更有利于对学生因材施教。如果有条件,我也想做个包班制的尝试。目前,包班制最大的瓶颈在于师资队伍的建设,我国目前的师范教育还不是全科老师的培养,而包班制要求老师是通才。此外,在大班额教学的前提下,对包班制也是一个挑战。现在我们的老师都要经常参加区里的教研活动,而教研活动都是分科进行的,如果一个老师既要参加各类教研,又要兼顾班上40多名学生的学习,根本是分身无术。沙面小学目前是小班教学,一个班只有20多名学生,这样的困难对于学校来说还是比较容易克服。当然,小班教学是未来的一个趋势,沙面小学在这方面做出示范,意义重大。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学校查询

内容推荐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