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儿童性教育不要走进误区

http://guangdong.eol.cn/  来源:  作者:人民网  2011-11-04  字体:  

  新华网有一则消息《小学教育尝试突破性教育禁区》(见附录),其中有一个细节,“在和平里一小的性教育课上,扮演精子的男孩互相竞争,通过各种障碍考验后才能遇到扮演卵子的女孩。通过游戏,老师告诉他们卵子受精的过程。”我觉得类似的做法实际上是性教育的一个误区对于儿童的性教育并不是要把注意力放在“性交”“受精”“怀孕”等具体的性行为上,而应当把注意力放在“防范性侵犯”上。孙云晓先生所说“国际经验表明,接受过性教育的孩子,性的好奇度会降低,会采取更严肃的态度对待性,发生问题的可能性会减少而不是增加。”的说法也是值得商榷的。事实上国外许多发达国家的青少年性态度并不是严肃的,性犯罪率不是低而是相当高的。对这个问题学者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不能根据论点的需要去“选择”论据。

  性教育的重点一定不是性行为知识教育而是性道德教育和防范性犯罪教育。如果在这一点上达不成共识必然导致教育实践的混乱。

  具体地说,还有以下认识必须明确:

  一、 明确性教育的阶段性。要针对不同年龄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性教育内容而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一律的避孕、性心理、受孕方式等。

  二、 性教育要与公众科学素养教育的提高同步进行并成为其中的一个内容。比如对儿童来说,应首先通过对植物和动物的授粉、受精卵、交配等知识的了解逐步过渡到人的性行为上。

  三、 性教育要充分尊重老百姓的风俗习惯和认知水平。盲目效仿国外做法是不足取的。(现在有一种恶劣的文风,动不动就说国外怎么怎么样,而不是立足本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四、 要把家长教育提到议事日程。

  五、 性道德、性犯罪防范始终是性教育的主题。

  附录

  小学教育尝试突破性教育禁区

  小学教师刘娅军试图给11岁的学生讲解人类生殖器官时,她发现自己很难开口。

  当这位40多岁的老师还是个小女孩时,中国父母对孩子“我是从哪里来的”这一问题最常见的回答是:“你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性是不能公开讨论的。通常在中学的生理卫生课上,老师才会给学生讲授一些有关生殖器官和生理健康的知识。但还有很多老师让学生自习这一部分。

  包括刘娅军任教的北医附小在内的十多所北京小学正在尝试突破性教育的禁区。

  “我们在课堂上分别给男生和女生播放青春期知识的科教片。当给女生放时,男孩子们都好奇地趴在窗外偷看。孩子们真的非常想了解这些知识。”刘娅军说。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学校查询

内容推荐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