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义务教育歧视现象:如何对抗教育“冷暴力”

http://guangdong.eol.cn/  来源:  作者:北方网  2011-11-10  字体:  

  继西安出现“差生戴绿领巾事件”后,包头近日又出现“优秀生穿红校服事件”,孩子们在学校被贴上“有色”标签,这引发全国对义务教育领域歧视现象的关注。有业内人士认为,区别对待孩子是一种“冷暴力”;对于后进生,学校教师和家长应多给予孩子鼓励和关爱。

  现状后进生普遍遭遇过“冷暴力”

  近期《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对1426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0.2%的受访者认为当前教育中“冷暴力”现象普遍。72.4%的受访者承认自己在上学期间遭受过老师的“冷暴力”。超过6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所就读的学校在许多方面区别对待学生。

  在广州,家住宝岗大道的张女士告诉记者,她儿子是属于调皮的一类学生,刚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跟其他小孩相比需要花费更多一些的时间来适应小学生活,主要表现在上课不专心,好动,爱聊天,做作业不认真。“开学不到一个月,儿子回来就跟我说,老师对他说:‘你自己不听课就算了,不要乱动骚扰别的同学上课。’说完,我儿子的表情就很失落……”张女士表示,现在儿子的自信心被击垮了,她真的很无奈。无论怎么跟儿子沟通、鼓励他,他就是说:“老师看不起我,我没有信心可以学好,我怎么学老师都不喜欢我”。今年读初一的阿超表示,他读五年级时也遇过同样的事情。“当时,数学老师要班长(同桌)不要跟我玩,会拉低班长的成绩。从那以后,我就不喜欢数学老师,数学课就睡觉。”久而久之,他想自己反正是没人管了,越来越无心学习。后来,父母了解情况跟老师沟通了一番,情况才有所好转。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指出,出现教育“冷暴力”的根源在于,我们的教育缺乏对孩子权利的认识与尊重。“‘差生’观念被广泛认同与使用,也是造成教育‘冷暴力’的重要原因。”孙云晓指出,科学研究发现,每个人的智力结构都不一样,因此,没有绝对的“差生”。

  教师漠视学生的原因多种多样

  对于教育“冷暴力”,广州某小学的吴老师向记者直言:如果说大声训斥、冷漠、区别对待等都算上是“冷暴力”的话,学校里几乎很少没有实施过冷暴力的老师了。吴老师说,现在中小学校一个班40多名学生,班主任老师除了要上课外,还要处理班级的一切事务。课间要组织学生排队走出教室、要和学生一起上间操、上课前不论是什么课班主任都要先到班级门口站一站看一看……还要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个别学生还要与其家长沟通,班级的卫生、纪律大事小情,没有一样不操心。“永远‘和颜悦色’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根本就是不可能的。”吴老师说。

  另外,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学老师告诉记者,有时对学生的漠视来缘于家长与教师间的沟通不畅。对于老师正常的批评教育,有个别家长会偏激地认为这是老师在“找茬”,不配合老师施教,甚至还会有一些诋毁老师的言论。“久而久之对这样的孩子,老师自然会采取漠视的态度。”

  家长区别对待会伤害孩子自尊

  “俗话说:没有好不好的学生,只有会不会教的老师。学校不应只看成绩,这样做不但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也不利于小朋友的团结,会产生很多其他连锁反映。”广州家长黄女士表示,儿子小伟就读的学校里老师多多少少会有区别对待,只是不是很明显罢了,老师大都喜欢学习好又听话的学生,比如选班干部,当两人票数一样时,老师就会照顾比较喜欢的那个孩子当选。

  家长徐先生认为,学校应注意培养和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不是通过什么区别对待来伤害孩子。作为家长,如果自己的孩子佩戴了绿领巾也会感到气愤和丢人,也可能迁怒于孩子。小孩子在学校已经受气回家又挨骂,对心灵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会留下心理阴影,有些孩子可能就会破罐子破摔。教育是帮助受教育者成长的过程,成长也包括人格成长,人格成长的核心是自尊的培养。学校区别对待孩子本身就是对孩子的一种严重的伤害,伤害孩子自尊。徐先生说,现在学校的区别对待是有的,比如对喜欢的学生就会多给一些展示的机会,在特殊活动中会有优先权等。

  专家应多给予学生鼓励和关爱

  儿童心理学专家孟非然表示,“冷暴力”不仅在学校中有,在家庭中也存在——有些父母过分限制孩子的行动、自由,甚至挖苦、嘲讽、恐吓、冷落孩子。出现这种“冷暴力”的家长,很多是只顾着忙自己的事业而疏忽了对孩子的精神关爱和情感沟通,这会导致孩子心理发育出现偏差。孟非然认为,在学校,老师自己不能心理压力过重,否则会因情绪不佳而影响到对学生的态度;在家里,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关心,主动帮孩子解决学习困难。

  “其实,不论是老师还是家长的教育冷暴力,一个共同的主要诱因就是期望值过高。‘绿领巾’‘红校服’事件中的学校,初衷都是为了激励学生上进,但采取了不当的做法。日常生活中,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父母把孩子们压得透不过气来。”育才小学的黄老师说。

  文德路小学郑校长表示,对于后进生,老师和家长要明白,每个孩子都是有个体差异的,在学习上必定会有前有后,不可能齐头并进,家长和老师需要尊重每一个生命,尊重孩子的人格,培养他们的自信。对于不同学生,学校和家长要因材施教,对于孩子在学习上取得的点滴进步,家长都要及时鼓励,用鼓励代替讽刺、挖苦,通过鼓励给他自信。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后进生,建议老师个别约谈而不是当着其他同学的面进行批评教育。此外,家长要对孩子有耐心,要允许孩子的学习成绩有进有退。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学校查询

内容推荐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