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广东将对中小学幼儿园交通安全地毯式排查

http://guangdong.eol.cn/  来源:  作者:南方日报  2011-11-18  字体:  

  前日,甘肃发生的校车惨剧再次为学生交通安全敲响了警钟。记者昨日从省教育厅和广州市教育局获悉,广东已下发《关于开展中小学生和幼儿上下学交通安全大检查的紧急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省内各地、各学校立即组织一次深入细致的地毯式排查,尤其要做好校车的安全大检查工作,积极推进校车卫星定位汽车行驶记录仪安装使用工作,健全各项应急预案,完善校车事故风险管理机制。同时,通知还要求各地、各学校要针对排查出的问题抓好整改,以铁的手腕确保学生幼儿生命安全。

  我省现有12000多辆校车

  “甘肃校车惨剧首先警醒我们,学校监管不到位,同时也说明师生安全意识单薄,为什么核载9人的校车能装下这么多的学生?是谁将学生放上去的?”省教育厅安保处有关负责人在剖析事件的原因时,对记者如此表示。他还认为,司机、班主任和授课老师都应当出面制止超载行为,同时,事件也反映出社会各方对校车安全监管不力。

  据介绍,我省目前有12000多辆校车,近几年对校车安全一直十分重视,不断加大管理、排查力度。近几年,我省曾多次发文强调校车安全,比如,《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近期连续发生数起幼儿园幼儿被遗忘在接送车内导致死亡事故的情况通报〉的通知》(粤教保函〔2011〕91号)、《关于组织开展学校安全检查的通知》(粤教保函〔2011〕93号)等。每年的学期初和学期末还并会同治安、交通部门和校方开展安全教育周,通过这些举措来提高学生安全意识,遏制交通事故。

  在昨日的紧急通知中,这些文件得到了再一次重申。省教育厅要求,全省各地、各学校要认真贯彻省教育厅近期下发精神,按要求抓好落实并及时上报有关情况。

  要集中进行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

  此外,省教育厅还在《通知》中强调,要继续深入做好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各地、各学校要针对排查出的问题抓好整改,以铁的手腕确保学生幼儿生命安全。

  《通知》要求,全省各地、各学校要集中进行一次中小学生及其家长交通安全教育。要以甘肃“11.16”重大交通事故为案例,全面开展一次乘车安全教育,教育中小学生幼儿坚决不乘拼装车、报废车、农用车、货运车等非法运营车辆上下学,教育提醒步行上下学的中小学生幼儿遵守交通规则,主动避让行驶车辆。要立即提醒家长提高安全意识和监护人责任意识,千万不要租用不符合安全规定的车辆接送学生幼儿。

  《通知》规定,各地接此通知后,要立即传达到每所学校幼儿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作出部署,明确职责分工和任务要求,狠抓落实,并于11月21日前将工作开展情况报省教育厅安保处。

  ■实地走访

  白云区一民办学校校车核载46人实载67人

  穗部分民办学校

  校车存诸多隐患

  昨日下午,记者在广州市部分市区实地走访发现,有些民办学校校车超载情况较为严重。据记者在现场记录,一台车牌号为粤A8918*的校车核载45人,实载62人,另一台车牌号为粤A7270*的校车核载46人,实载67人。

  “嗖”的一声呼啸而过,校车上的孩子却超载!昨日下午,记者在广州市部分市区实地走访发现,有些民办学校校车超载情况较为严重。

  昨日下午放学时分,在白云区石潭路嘉福学校,几辆校车陆续开进校园,然而,这些校车普遍存在超载现象:原本只能坐一人的座椅上坐着两名学生,而两人座椅上则坐着3名学生,没位置的学生只能站在过道上,更多学生挤在司机驾驶座旁。据记者在现场记录,一台车牌号为粤A8918*的校车核载45人,实载62人,另一台车牌号为粤A7270*的校车核载46人,实载67人。

  除此之外,这些校车的座椅许多为木制座椅,椅背较低无法保护乘客头部,并且每个座椅上并无安全带。根据国家及广州市教育局有关规定,每个小学生座位应安装安全带,并且至少应该有两个应急出口。

  据悉,该校包括小学及中学部,校方安排的校车有13辆,由于每日有一千多名学生乘校车放学,因此每台校车都需要来回两三趟载运学生。该校校车主要有3种型号,包括核载46人的扬子客车,核载45人的东风阳光巴士,以及一种核载30人的中型客车。全部校车均涂装成黄色,车身印有校车标识,每辆车上除了司机还有一名跟车老师。昨日,记者看到,这些型号不一的校车几乎全部超载。

  不仅如此,这些校车在行车时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记者在白云区石潭路、天河区黄埔大道以及越秀区五羊新城寺右新马路都接连看到校车行车时车窗打开,有学生把头、手伸出窗外玩耍的场景。有的车内过道还有学生互相打闹。虽然校车内都有跟车老师,但却未见老师制止。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学校查询

内容推荐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