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民校生存之道:错位发展差异化办学
http://guangdong.eol.cn/ 来源: 作者:广州日报 2011-12-19 字体:大 中 小
核心提示
随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推进,一批不甘寂寞的创业者和打工者从自己的家乡向全国范围内移动,这场创业潮和打工潮造成了一场规模巨大的人口流动。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省份,吸收了大批的外来人口,而作为加工制造重地的东莞,也在同一时间接收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打工者。打工者又带来了外来人口子女入学的问题,在此情况下,东莞的民办学校应运而生。东莞的民办教育行业在30年的发展中,经历了怎样的风雨历程?在前行中,它又遇到了哪些困惑,形成了怎样的特点?未来它又将面临怎样的走势?本报记者和您一起走近东莞的民办学校。
【发展】
1981年第一家民办学校诞生
1981年,东莞育才电子技术学校在东莞诞生,它是东莞历史上第一家民办的培训机构,同时也是东莞民办教育兴起的标志。12年后,一座名为新世纪英才的民办学校在凤岗成立,如今已走过近20个年头。在东莞市教育局民管科科长尹淦江看来,东莞新莞人子女入学的历史与民办学校的发展基本上都和东莞市的经济发展同步进行。
尹淦江表示,2000年以前,东莞的外来人口数量并不算多,有入学需求的外来人口子女数量也不多,当时各个村的村办小学基本就能解决新莞人子女的入学问题。然而,2000年以后,随着东莞市经济飞跃性发展,大量企业和工厂的兴办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来到东莞,他们子女的入学问题也渐渐浮出水面,因为公办学校的接收能力已趋饱和。在这种情况下,新莞人子女的入学问题就被提上议程。
在此背景下,1998年,东莞第一所专门招收外来工子女的民办学校长安培英小学应运而生,近千名家长带着800多名学生来我们学校报名入学。然而好景不长,随着长安镇经济的极速发展,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外来工的数量也开始急剧增加,一家培英小学显然满足不了需求。后来,培英小学的老板又出资再开办一所小学。东莞市民办学校之路由此展开。
【特点】
民办教育撑起东莞教育半边天
2002年,东莞市委、市政府在长安召开了全市民办教育工作会议,表明东莞市大力支持发展民办教育的态度,一年后《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颁布实施。东莞的民办教育行业开始进入了一个较快发展的阶段。
据了解,2002年到2007年6年间,东莞市平均每年增33所民办中小学,每年递增5万名中小学生。如今,东莞共有民办学校245所,其中有218所是专门招收新莞人子女的民办学校,按照学校数量来说占到了东莞市学校的一半以上,可以说是撑起了东莞教育的半边天。
2008年,东莞市制定了《东莞市新莞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暂行办法》及《东莞市新莞人子女申请入读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起始年级积分方案》,制定和完善了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报读公办中小学办法。在随后的两年内,东莞市公办学校分别提供了12619个和13020个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学位给新莞人子女通过积分入读。2011年,东莞开始增加对新莞人子女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起始年级学位,共提供14564个学位招收新莞人子女,比去年增加了1544个。
与民办学校相比,东莞的民办培训机构和课外辅导发展相对缓慢。2006年美联国际成人英语培训机构进驻东莞,东莞的成人培训机构开始由此发展。两年后,课外辅导机构学大教育等一批外地品牌机构相继进驻,东莞的培训市场开始进入市场化阶段。
【趋势】
从量的提升到质的超越
“明年初看看整个行业的发展,才能决定是否增加校区。”现代孔子学堂董事长马刚感叹道。1991年,他在虎门创办一间少儿培训中心,同时也是现代孔子学堂的前身。2007年,他正式创办现代孔子学堂,并加入中小学课外辅导项目。4年间,现代孔子学堂在东莞已经有15个校区,扩张速度不算慢。然而,他认为东莞的课外辅导机构竞争越发激烈,市场也渐渐饱和,盲目扩张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其实,这不仅仅是马刚一个人的烦恼,这也是摆在不少课外辅导机构经营者面前的难题。
随着明年各大课外辅导机构在东莞地盘的扩张,课外辅导市场势必要经历一场硬仗。卓越教育高级副总裁唐俊膺就表示,由于差异不明显,课外辅导机构最后比拼的只能是教学质量。
近年来,东莞的民办学校极速发展,已成为东莞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学生所占比例超过50%,每年高考考入北大、清华等一流名校的学生不在少数。但由于在很多方面都没有享受到与公办学校同样的待遇,民办学校的教育投入、师资、生源方面都比不过公办学校。
对此,东莞市新南方科教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南方科技专修学院院长、松山湖南方外国语学校校长邵来文认为,民办学校要想走得更远,必须走一条和公办学校错位发展的道路,凸显自己的特色。
声音
民校盼与公校
获得同等待遇
东莞市新南方科教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南方科技专修学院院长、松山湖南方外国语学校校长邵来文,今年已来莞办学18年,是当初进入东莞办学的最高学历者之一。说起东莞民办学校的发展,他认为,东莞的民办教育整体上发展较好,政府给了很多审批上的支持,也为民办学校设立了专项经费支持,但多年以来东莞民办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好的非常好,如虎门外国语学校、南开实验学校等。然而,在优秀老师的评选等很多政策上,邵来文认为还是更倾斜于对公办教育的支持。“民办教育占了整个东莞教育的半壁江山,为什么不把民办教育也考虑进去?”他认为,民办教育为东莞的教育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在很多方面没有享受到和公校同等的公平待遇。他建议,在教育的整体规划以及政策倾斜上,把公办和民办都纳入规划。“虽然这是个很复杂的工程,但只有民校公校享有同样待遇,教育才能获得长足发展。”
“我们也期待政府可以在民办教育方面加大经费投入,特别是在民办教师待遇方面。”东莞寮步信义学校校长认为,民校和公校老师待遇差距太大,他建议将民办教师和公办教师纳入教育部门统一考核的同时,也能统一待遇。“目前内地有些城市都由财政直接对民办教师进行工资补助,东莞也可以借鉴这样的做法。”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