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广州市2415辆在册校车主要服务民办学校

http://guangdong.eol.cn/  来源:南方网  作者:  2012-01-05  字体:  

  盼有好校车又忧费用上涨

  一个农民工子女校车的非典型“样本”

  白云区江高镇、神山镇,地处广州市郊,大小工厂有几千家,七年前的统计资料显示这里就有外来人口47986人,这个数字近几年依然不断在攀升。外来工如同迁徙的候鸟,聚集于此谋生“淘金”,他们的子女也在这里读书上学,但大都只能选择在民办学校。

  当地教育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白云区登记在册的校车共计586台,均以民办中小学(幼儿园)为主,公办中小学(幼儿园)没有用于接送学生上下学的校车。每天运送学生约4万人次。

  吴水森是“淘金”者当中的一员,他的儿子和女儿及侄子,三人都在民办学校上学。上个月月中旬,江高镇博海小学校车发生事故,吴水森的8岁女儿和10岁侄子均受重伤入院,至今仍未摆脱乘坐小面包校车的恐惧。

  难以逾越的门槛

  吴水森的儿子,在花都一所民办中学读初一。女儿和侄子在江高镇博海学校读三年级。

  6年前,吴和妻子离开老家来到神山镇,并在珠水一路租下20平米的档口,开了一家小商店。广东陆河县老家的小学兴建于70年代,校舍已成危房,几年前被迫关停,儿子去上学要走六七里的路。尽管有老人照看,吴水森还是担心儿子的安全。到广州没多久,吴水森就在当地为兄妹俩找了一所民办学校。

  为了不让儿子和女儿输在起跑线上,起初,吴水森一心想把儿子和女儿送进公立学校。后来一打听,一个人要交四五千元的赞助费。这还不包括日常的生活开支和购买校服的费用。

  吴水森打散工赚钱,加上小店的赢利,每月也只有三四千元,除去一家人生活开支,所剩无多。女儿学习成绩好,总是排在前一两名,吴水森又想给女儿报公立小学。但细细算了一笔账后,还是放弃了。相比公立学校,现在儿子和女儿上学每学期才2000元左右。

  在外来打工者中,能够付得起赞助费让子女入读公立学校的很少。在吴水森看来,这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门槛。

  路途“遥远”的学校

  吴水森的家,位于白云神山珠水路。从这里到儿子和女儿的民办学校,路程大致相当,约有五六公里远。博海学校的校车没出事前,每天早上七点,校车会准时到家门口,接上吴水森的女儿吴春燕。

  吴春燕的上学路,先要从神山珠水路驶入神山大道,再由神山大道转S267,行驶三公里左右后,再走一段五六百米的村道,就抵博海学校。因出事的那辆“面包校车”一路要接十五六个孩子,吴春燕的上学路耗时在15-20分钟左右。下午放学依然如此,吴水森说“校车”司机为赶时间,学生下车时一只脚还在车里,车就往前溜,“很危险”。

  由于外来工分散居住,路途较远,大多数学生上学需搭乘校车。而博海学校门口停放了5辆校车,每车核载76名学生,按此计算每天运送学生700多人。这还不包括黑校车送的学生。

  “走路比超载校车还危险”。城郊的路,不像城中,许多路口没有红绿灯,路边也没有人行道,过往的车辆开得很快。再者城郊外来人员杂居,吴水森也不放心女儿走路上学。即使不考虑安全因素,在时间上也来不及。

  吴水森认为自己每天骑车接送小孩上学也不太现实。事实上绝大多数外来工无法做到这一点,“学校四点半放学,骑车去接小孩,老板还怎么给你发工钱”。

  民办学校有没有校车,对外来工子女来说非常重要。吴水森说,民办学校就以“有车接送”的条件,竞相争取外来工子女生源。

  担忧校车费涨过高

  自从校车出事后,警察上路严查校车超载,有时候等到天黑了,儿子才能回到家。前几次,吴水森还以为儿子出事了,打电话去学校询问,才得知校车不够用,儿子在等返回的校车。

  “校车超载学生不要太多,问题不大,关键要选好司机”。吴水森并非真的不担心超载,只是考虑到买校车的成本,一旦增加校车,费用就得上涨。他认为最终还是会由学生家长埋单。

  以吴水森为例,现在儿子、女儿和侄子上学都得坐校车,每人每个学期校车费在300元左右,加在一起不到1000元。一旦校车费涨得过高,他说自己无力承受。

  之前接送女儿的校车,是一辆大巴,外表看起来还不错,前年改成了陈旧的小面包。尽管存有安全隐患,但吴水森和许多家长一样,从没向学校提过意见。结果小面包校车发生了车祸,十几名学生受伤。

  吴水森认为政府抓校车安全,这对外来工子女来说是件好事,但办好事不能让他们埋单,他们也没这个能力负担。吴水森盼着政府出钱买校车或者出台补贴措施,让自己的孩子既能安全上学,也能付得起校车费。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学校查询

内容推荐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