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直击!哈工大(深圳)举行学生返校首次模拟演练
http://guangdong.eol.cn/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广东站 作者: 2020-04-18 字体:大 中 小
中国教育在线讯“同学你好,欢迎返校!”4月17日下午,久违的问候在校园里响起,哈工大(深圳)举行学生返校首次模拟演练,这也意味着同学们返校的日子越来越近。但请别急,为了让大家更加安心地“回家”,学校还有一些“考试”要完成。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统一安排,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在学生返校前必须进行两次疫情防控模拟演练。今天,哈工大(深圳)“一模”顺利完成,通过全方位、全流程、全仿真的场景式演练,有效提高了学生返校疫情防控和遇突发状况的应急处置能力,为学生返校奠定了坚实基础。
哈工大(深圳)党委书记吴德林,常务副校长甄良,校长助理韩喜双,深圳市委派驻桃源街道指导服务组组长王彦,深圳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梅树江,桃源街道办党工委书记黄健,深圳大学城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戴兴毅,塘朗派出所所长吴学明,南山区疾控中心传染病防制科主任戴传文,桃源街道社区建设部副部长刘海军,桃源街道文体中心主任杨竹青,南山交警一中队中队长姚壮,大学城社区党委书记朱佳彬等参加演练。
入校核验:因为爱你,不靠近你
学校大门是校园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演练中,同学们按照引导标识分通道排队进入候检区,保持安全间距等待核验,在经过无感测温后,工作人员逐一检查返校通知及个人证件,确认符合返校条件后,同学们即可乘电瓶车或步行前往宿舍区域。
入校学生中,一些“小马虎”制造出了不少“意外状况”,无论是来校途中弄丢了手机和身份证,或是到了校门口才发现记错了辅导员通知的来校日期,当这些情况发生时,工作人员都将把这些同学引导至异常情况处置区进行处理,确保入校核验不因突发状况而“塞车”。
“狼来了”:做足万分准备,不怕突遇万一
“报告! 37.7℃!”演练中,体温检测人员的一句话让现场“紧张”了起来。这时,工作人员马上将这名同学引导至体温复检区,由医护人员使用水银体温计进行复检。“37.6℃!”在确认体温异常后,这名同学来到了一旁的送医车辆处,工作人员立即拨打120,等候救护车送医。与此同时,这名同学刚刚经过的入校通道关闭,消毒人员对通道进行消毒,消毒后通风30分钟恢复使用。
在食堂门口,同学们正有序接受体温检测,体温正常者在双手消毒后进入食堂用餐。这时,体温异常的同学再度“现身”,工作人员随即将他转运至中转隔离点,同时迅速联系送医。消毒人员同样对其转移路线、转送电瓶车和中转隔离点进行消毒。
这样令人心跳加速的场景,虽然让人捏把汗,却为遇到万一时能够“不慌乱”做足了铺垫。据哈工大(深圳)疫情防控物资保障组介绍,学校将模拟各种“极端”场景,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学生返校后各项防疫措施顺畅有效。
“莫挨我”:距离产生“美”
宿舍楼下,地板上一个个脚印标识引人注目。同学们几个月不见,在校园里相遇时难免送上“爱”的拥抱,而地面上的脚印提示着大家:不可以!演练中,同学们在宿舍楼外按照脚印标识排队等候电梯,自觉保持着安全的距离,一梯限载一半,一个也不能多。
距离产生的“美”,还体现在了食堂里。演练中,同学们排队进入食堂,往日三五成群的好友此时分隔成了一人一座,食堂里少了几分熙攘,却多出了几分“安全感”。
随着前来就餐的学生陆续增多,食堂里的座位已经坐满,此时食堂门口的“外带驿站”开始发挥功效。据了解,学生返校后,学校食堂将严格控制堂食人数,在堂食区“满载”后,工作人员将及时引导同学们前往快捷套餐窗口购买外带餐食,确保食堂堂食区始终处于“高考式用餐”状态。
“一模”总结:紧盯“实”“细”,持续优化方案
学生返校首次模拟演练结束后,学校与参加演练的相关单位随即召开会议,回顾总结演练中的各个环节,让需要优化改进的问题立行立改“不过夜”。
讨论会上,市、区疾控中心防疫专家和社区工作站负责人针对现场演练和学校的防疫工作进行了点评,并对大学城管理办公室和学校老师提出的防疫问题进行了细致答疑。大家为本次演练高效顺畅、取得了预期成效感到振奋,同时将紧盯“实”“细”二字,下大气力优化完善学生返校的各项流程。
与会人员围绕入校检测、卫生防疫、饮食饮水、交通管理、物资准备等内容进行了讨论,表示将进一步密切沟通、增进配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坚决落实落细各项防疫措施,确保同学们安全、平稳、便捷返校,以最佳状态迎接同学们“回家”。
中国教育在线 林剑 通讯员谢梁晖 李晓慧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