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毕业生聆听“大学的最后一课”

http://guangdong.eol.cn/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广东站  作者:  2020-06-09  字体:  

  中国教育在线讯 5月31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建校以来首次露天、分散式和结合网络直播的本科生毕业典礼于如期举行,圆了这届毕业生们在这个特殊时期的一个梦。

  “青春你好!同学再见!”毕业,是快乐的,是伤感的,也是迷茫的。在这个象征离别的“十字路口”,同学们的本科学术学习告一段落,然而人生,正在为他们拉开序幕,有更多未知等待他们去探索,去学习,去经历。

  在5月31日的毕业典礼上,毕业生们在典礼现场聆听了属于他们的“大学的最后一课”。

  这堂“课”,有鸡汤的温暖,有殷切的嘱托,有眷眷的不舍,但更多的是老师的期望和对每一个同学的鼓励和祝福。

  在这堂课里,我们探讨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我们希望,每一个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都“不要局限于自我实现”,而要“用自己的能力帮助大家”,都应该“心存高远、热爱生活”,让“人生的目标更加宽广”,有“人类的胸怀、世界的眼光和中华的善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学贯中西,汇通古今,融合文理”,这才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培养的学生该有的样子!

点击观看视频

  就像徐扬生校长在毕业典礼致辞里提及的:“同学们,从今天起,你们就毕业了,当你们走出校门的时候,你未来的人生旅程已经正式开始了!我们的人生大多数时候,是在茫茫黑夜中前进的,请永远记住并提醒你自己,提醒你身边的同行者,我们头顶的天空是布满繁星的,只要你能够仰望星空,你就会发现,星星一直都在那里,它们会一直指引着你往前行。”

  纵有不舍,但还是要放手让你们前进,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把4年前稚气未脱的高中毕业生们摆渡到如今可以独立面对世界的朝气青年。祝福每一位毕业生勇敢自信的迎接属于你们的花样人生!请记得徐扬生校长的嘱托:“日子是一天一天过的,我希望同学们把一天天过得开心。人生当中又不需要走得太快,慢慢地走是可以的,但是你一定要走正路。毕业了以后,如果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无论你是做一个成功的人也好,是一个普通的人也好,我作为一个老师,我都是为你骄傲。”

  最后一课出镜大学主管人员及老师简介

  徐扬生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港中大(深圳)校长

  徐扬生教授早年获得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学位,之后在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工作多年。2013年起,徐扬生教授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

  徐扬生教授的研究领域包括机器人和智能系统,专注于空间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穿戴式人机界面、智慧汽车、动态稳定系统和机器学习。他已在这些领域发表了六部专著和300多篇国际学术论文。2016年11月14日,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将国际永久编号第59425号小行星1999 GJ5命名为——“徐扬生星”。

  朱世平教授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港中大(深圳)副校长

  朱世平教授于198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并留校工作,1991年获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博士学位,1994年起在该校化工系和材料系任教,2009至2014年任化工系主任,2017年起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校长,主管外事及学生事务。

  朱教授长期致力于高分子化工研究,专长聚合反应工程、高端聚烯烃产品、及智能高分子材料开发,现已培养高级学位人才120多名,并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70多篇。

  顾阳教授

  港中大(深圳)协理副校长

  学勤书院院长

  顾阳教授于1991年、1992年分别获得美国康奈尔大学语言学硕士、博士学位,曾任香港中文大学人文学院语言学及现代语言系教授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院长。

  顾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理论语言学、句法学、形态学、词汇语义学、比较语言学、语言类型学等,并着重研究英语、汉语、汉-藏语等语言语法体系的共性与个性。顾教授是美国语言学会会员、国际中国语言学会终身会员、香港语言学会终身会员。她已在国际学术著作及刊物、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逾百篇。

  蔡小强教授

  港中大(深圳)协理副校长

  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学院院士

  校长讲座教授

  蔡小强教授于1988年获清华大学系统工程博士学位。1989-1991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及贝尔法斯特女皇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他曾于1991-1993年受聘任教西澳大利亚大学,1996-2003年担任香港中文大学系统工程与工程管理学系的系主任,2009-2012年任研究生学部主任,2010-2014年任香港中文大学和声书院首任通识教育主任,2014-2017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院长。

  蔡教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工业与系统工程、运筹学、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等领域。

  叶德全教授

  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院长

  校长讲座教授

  叶德全教授于1982年获得上海第二医学院学士学位,并于1988年获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博士学位。自1989年起,他先后在Scripps研究所及伊利诺伊大学医学院担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其科研项目获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连续资助25年。

  叶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G蛋白偶联受体的信号转导及在固有免疫细胞中的作用,炎症机制和病理模型及相关药物靶标的发现。

  黄铠教授

  理工学院校长讲座教授

  中国科学院云计算中心首席专家

  建国70周年杰出贡献人物

  在加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黄铠教授在南加州大学和普渡大学共任教了46年。他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了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的博士学位。黄教授在计算机体系结构,并行处理,云计算和网络安全等领域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和专著。

  张昭宇教授

  深圳半导体激光器重点实验室主任

  纳米光电子实验室负责人

  理工学院副教授

  张昭宇教授先后于1998和2001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应用力学专业的学士和硕士学位;2007年获加州理工学院电子工程博士学位。2015年,张教授入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2016年作为负责人获得深圳半导体激光器重点实验室项目支持并任实验室主任。

  张教授的主要的工作成绩包括制成第一个红光光子晶体激光器、第一个尺寸小于1微米的激光器,第一个微流控染料激光器,第一个光泵浦可单片集成硅基光子晶体激光器等。

  王丛教授

  深圳市高等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校长讲座教授

  王丛教授于2007年获得美国范德堡大学金融学博士学位,此前分别于2002年获得南洋理工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和1999年获得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学士学位。在加入深高金之前,王教授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学教授,也曾在香港中文大学金融系任副教授并获终身教职。王教授是兼并收购、公司治理和股权激励方面的专家。

  王晓田教授

  人文社科学院教授

  应用心理学专业负责人

  王晓田教授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负责人和美国南达科他州大学终身荣誉教授。他曾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中欧国际商学院访问教授、德国柏林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人类发展研究中心访问科学家、香港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访问教授和新加坡管理大学访问教授。

  王教授的跨学科研究聚焦于行为決策、进化心理学和风险管理。其有关研究发表在30多种专业期刊,也被普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认知神经学和进化心理学的教科书所引用。

  叶帅教授

  经管学院金融系助理教授

  叶帅教授于2018年获得康奈尔大学金融学博士学位,2012年获得莱斯大学应用数学硕士学位,2011年获得莱斯大学应用数学以及经济学学士学位。他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金融产品定价以及市场微观结构。

  王子卓教授

  数据与运筹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王子卓教授于2007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系,2011年获得斯坦福大学金融数学硕士学位,2012年获斯坦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他曾获得多年斯坦福杰出研究生奖学金。王子卓之前曾任职明尼苏达大学工业与系统工程系助理教授、副教授。

  王子卓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在线机器学习及收益与运营管理。在机器学习方面,王子卓教授在在线学习方面做了开创性的工作,对在线线性规划、在线凸规划问题中获得了开创性的结果。在收益管理方面,王子卓教授对消费者行为,商品定价和市场量化营销有着深入研究。

  Charles H. KIEFFER

  人文社科学院学术英文高级讲师

  Charles H. KIEFFER是阿兰特国际大学教育领导学教育学博士,威斯康星大学史蹈特分校学校咨询理学硕士和心理学文学学士。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第二语言习得。

  Laura JONES-KATZ

  人文社科学院讲师

  语言自学中心讲师

  Laura JONES-KATZ是美国布鲁克林大学艺术硕士和美国麻省惠顿学院文学学士,获得美国缅因大学TESOL证书。其主要研究领域为第二语言写作、学生反馈、戏剧在英语课堂的应用。

  欧海洋博士

  人文社科学院通识教育部讲师

  欧海洋博士是法国南特大学社会学专业文学硕士和哲学博士。他主讲的课程包括“与人文对话”、“中国体育史”、“社会、发展与不平等”等课程。欧海洋博士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运动、教育策略以及现代化进程等。

  欧海洋博士在国内外学术期刊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论文。他以法中英三语做书籍章节撰写和评论。他还是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Sport, Canadian Review of Sociology 以及 Sport et Sciences Sociales 的评论家。

  中国教育在线 林剑 通讯员 马明霞

相关资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学校查询

内容推荐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