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报考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新一轮广东招生宣讲会来袭

http://guangdong.eol.cn/  来源: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  作者:  2020-07-21  字体:  

  7月19日,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正式公布

  2020年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

  广东省招生简章

  (点击进入链接)

  新增专业首年面向广东招生

(代码080909TH)在广东省计划招生120个,仅招理科考生。

录取批次为本科提前批次,

其中提前本科(非军检院校等)批次安排90个招生计划,

该批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

  还有两院院士加盟

  这一重磅消息引起了不少考生、家长的高度关注

  为了回应考生、家长关心关切的问题

  同时更全面细致解读

  最新专业招生政策

  学校将于近期安排新一轮

  线上线下招生宣讲会

  敬请关注

  特别介绍

  新增专业

  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

  (代码080909TH)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数字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智能控制理论的不断发展,社会和行业对电子、计算机、智能控制交叉领域的专业知识人才需求日益扩大。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依托莫斯科大学在基础学科领域的雄厚历史积淀和北京理工大学在通讯工程、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网络与软件应用方面的工程应用能力,跟踪国家发展战略规划和电子信息领域前沿问题,紧密结合深圳市和粤港澳大湾区高科技产业的人才需求,倾心打造新工科专业“电子与计算机工程”。

  该专业有大数据技术、信息安全、通信工程三个培养方向,开设《离散数学》、《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操作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数据通信与网络》、《软件工程基础》、《信息论与编码》、《数字通信原理》、《人工智能基础》、《嵌入式系统》、《信息系统与安全对抗》等课程,以培养能系统地应用包括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通信技术、信息安全等基本知识、理论、技能与方法,具有集软件设计与硬件设计为一体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解决电子信息与计算机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能够设计并实现满足特定需求的信息系统或模块,掌握俄英两种外语、具备国际化视野的高级工程型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该专业毕业生能够引领科技创新和信息产业发展,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成为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兼顾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卓越工程人才。

  该专业突出学校特色,除英语课外,还将为学生开设俄语课,部分课程用中俄双语或俄语教学,为扩大学生未来个人发展的范围创造条件。学生将有1-2个学期在北京理工大学交流学习,直接享受北京理工大学一流专业、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重点实验室和高水平教师的学习环境和优质服务。学生也可以参加北京理工大学的对外交流项目。学校充分利用深圳市电子信息领域软、硬件企业云集齐备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各种企业实习实训的机会,亦可帮助学生深造就业。按时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学习任务后,将获得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的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

  请登录学校招生信息网,了解专业录取细则:

  https://admission.smbu.edu.cn/info/1090/1393.htm?t=200

  学校简介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是国家主席习近平、俄罗斯总统普京达成重要共识创建,由深圳市人民政府、北京理工大学和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合作设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学校以建设独具特色的世界一流国际化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为目标,承载着国家“一带一路”人才培养的光荣使命,致力于开展精英教育以及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为中俄战略合作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质量的创新人才,提供高水平的学术成果。

  2017年9月13日,习近平主席和俄罗斯普京总统分别为学校开学典礼致贺辞,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和俄罗斯副总理戈罗杰茨共同启动开学。

  2019年6月5日,习近平主席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共同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明确:加快推进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建设。

  学校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国际大学园路1号,占地面积33.37万平方米。

  欢迎报考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学校查询

内容推荐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