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师访谈录: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http://guangdong.eol.cn/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广东站 作者:谢敏瑶 2012-04-13 字体:大 中 小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访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赵泓
l 教师与编辑都是很有成就感的职业,但做好不容易;
l 新闻传播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光说不练肯定不行,所以我们一直重视学生的课外实践;
l 59年以后出生的老师要求具有博士学位才能申报正高,我说这个规定太荒唐了
l 其实学校对本科教学一直都非常重视,不仅有严格的教学规章制度,还经常督促检查。但效果不算好,主要是高校的考评体系出了问题
l 如果我们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头两年学历史跟其他的人文课程,后两年学专业,肯定比现在要强。这个不容置疑
l 有人认为全国新闻从业人员也才70多万,并据此认为专业扩张太快,存在严重泡沫,这种说法没有道理
教师是很有成就感的职业
中国教育在线:赵老师,您好。走上讲坛已有7年,从一位编辑出版人到一名教师,这么大的身份转换,您是怎么看的?
赵泓:我是05年来到高校的,已近不惑之年了。年轻时并不喜欢教书,人到中年想法有所改变。孟子说人生有三乐,其中之一乐便是聚天下英才而教之。跟年轻人在一起自己也会变得有活力,而且教学相长,我从学生身上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教师与编辑都是很有成就感的职业,但做好不容易。做编辑你要了解市场,要建立作者队伍,要熟悉出版流程,十八般武艺得样样精通。教书你得在某个方面吃透,过去一知半解的地方,还得回过头补课。现在学生也不好蒙,他们接触的新知识多,要让他们心悦诚服并不容易。我给学生开的课当中有门编辑学,便很难教。有位老编辑曾经很认真地问我什么是编辑学。说实话,还有不少人根本就不承认有什么编辑学。我在出版社的时候,想从美国引进一本编辑学教程,发现真的就没有。后来碰到密苏里新闻学院一位老师,问他开没开设编辑学这门课,他说整个美国就压根儿没有这门课。他们会开设杂志编辑学、报纸编辑学,但没有普通编辑学。那这门课到底要教些什么,现在还在摸索。它不像新闻学、传播学或中外编辑出版史,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体系。
中国教育在线:执教这么些年,趣事儿不少吧?
赵泓:在大学校园,最快乐的事莫过于跟学生在一起。趣事每天都有,只要心态足够年轻,对事业足够热爱,就会有许多趣事分享。比如广州大学城和周边地区,我开车带学生逛过好多地方。有次我带04编辑的学生去离华师不远的德陵拍照。从内环华师校门对面一条小石阶上到一个坡上,便可以看到德陵遗址。这是一座南汉王墓,05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有一对湖南来的夫妇带着小孩长期住在旁边的窝棚里护陵,种了一块菜地,养了一条狗。他们开始不让我们拍,经请示文管局之后,我们从盗洞爬进去拍了好些照片。其实墓穴里已经没有多少东西了,但我们仍然很兴奋。
中国教育在线:您一直重视学生的课外实践。能否谈谈学院在这一方面的经验?
赵泓:新闻传播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光说不练肯定不行,所以我们一直重视学生的课外实践。学院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一些重要的赛事,如全国大学生广告节、电视纪录片大赛、MV短片大赛等,每年都有学生获奖。学生自己策划的赫尔墨斯文化节已成为广州大学城的一个文化品牌,活动期间都会组织摄影、广告短片等赛事。为了方便学生借还器材,学院实验室晚上10点才关闭。我给学生上编辑学这门课,每次都会带学生动手实践。这几年,我带学生做的报纸、杂志、图书不下数十种,还做过电子杂志、拍摄过短片等。有些质量还不错。我一直有一个想法,就是办一个真正能独立运作的媒体。广州大学城有10多万师生,受众集中,也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可以办成一个专门针对他们的媒体,既满足了他们的需要,也让学生得到真刀实枪的锻炼。但这需要有外部基金或广告支持。美、英等国有完全靠广告运营的校报校刊,但数量不多,多数还是由校方、学生会基金支持,或企业赞助。我带04、05级学生一起做的《岛生活》杂志,原本想做成可以独立存活下来的DM杂志,但遇到很多困难,只好作罢。后来跟09编辑班同学做了一本公开出版发行的《广州大学城一本通》,也是旨在让它成为一本能每年修订再版的常销书,同时提供资讯、广告服务。这本书有些地方不尽如人意,但我还是想坚持做下去,让它成为广州大学城有影响的读物。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