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至12月1日,第九届语言服务高级论坛暨第三届粤港澳语言生活研究青年论坛在广州大学举行,来自内地和港澳地区有关高校、科研机构、行业企业的130余位专家学者、硕博士研究生参加论坛。论坛聚焦“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语言服务”,共进行了33场大会报告和四场分论坛的40多个专题报告。与会学者围绕语言服务、数字中国、教育强国建设和大湾区发展,跨学科、跨区域、跨校企深入探讨了语言服务领域诸多重大课题,涉及语言服务体系建设的各个方面,就构建高质量语言服务体系、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和强国建设凝聚了共识,贡献了智慧。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刘培俊在开幕式上致辞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刘培俊在开幕式上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为中国语言服务厚植了新的历史背景,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提出了新的历史任务。需要聚焦“强国建设,语言何为”时代命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构建大语言格局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为导向,加快健全完善中国特色高质量语言服务体系。一是要开发利用好语言这一重要资源,全方位释放语言文字要素多元价值,涌现语言服务效能;二是要创新促进国家需求与语言供给的二元互动,明确语言服务的目标;三是要着力构建语言事业、语言服务、语言能力三位一体的格局,找准语言服务的方位;四是要统筹把握好语言文字事业的基础性、全局性、社会性、全民性四大特征,优化语言服务的方式;五是要切实发挥政、产、学、研、用五大主体的协同作用,增强语言服务的合力;六是全面强化语言作为国家教育资源、科技资源、文化资源、经济资源、安全资源、战略资源的六项功能,共同建强国家语言服务体系,合力增强国家语言能力,为语言服务高质量助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不懈努力。刘培俊充分肯定了广州大学国家语言服务与粤港澳大湾区语言研究中心团队奋力有为取得的突出成绩,认为语言服务高级论坛已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语言品牌、文化教育品牌、社会品牌和重要的交流平台。
开幕式上,广东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方树生、广州市教育局主任督学蔡健安先后致辞,祝贺论坛的成功举办,并分别介绍了广东省、广州市的语言文字工作经验。广州大学副校长张其学介绍了广州大学构建大语言文字工作格局、聚焦国家语言服务和粤港澳大湾区语言研究开展有组织科研,统筹推进语言学“团队建设、科研创新、平台搭建、人才培养”取得的成效。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所长刘朋建在开幕式上作致辞报告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所长刘朋建在致辞报告中提出,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语言服务的研究和实践也与时俱进地扩展,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语言服务,语言文字和语言文字工作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维护和保障国家发展和安全利益,促进文化自信自强,促进科技自立自强,助力教育强国、文化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等等,都成为语言服务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议题。适应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语言文字,将始终焕发生命力和创造力。主动融入和服务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是数字时代语言服务创新发展的使命任务,要推进数字语言文字新基建,丰富发展数字语言服务的内涵,重视数字语文生活的治理。
广州大学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党委书记屈哨兵在闭幕式上致辞
广州大学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党委书记屈哨兵以语言服务的合论与新论为题作致辞报告,他回顾了历届语言服务高级论坛推动促进有组织的科学研究,围绕粤港澳大湾区语言生活和语言服务,民族地区共同语和城镇化区域及乡村振兴,“一带一路”、东盟及其他国家语言状况,语言产业、语言经济、语言消费,语言规划、语言传播、城市语言生活,语言伦理、语言治理、语言能力、语言服务,汉语国际教育、华语教学、语言服务资源,特殊语言服务、应急语言服务、特定区域语言服务,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语言生活等核心主题和主题群持续开展的高质量的学术研讨,向历届支持语言服务高级论坛推动语言服务研究的专家学者群体致敬。他同时介绍了广州大学语言学团队正在研制的《中国语言服务新论》,将从引领侧、供给侧、需求侧三个集群就语言服务实践与研究展开基于新时代的新论述。
大会报告聚焦不同主题,对新时代中国语言服务的理论建构和行动实践展开了多角度的深入探讨。围绕语言服务的理论创新,厦门大学苏新春教授就“语言服务的地域性与时域性”、武汉大学赵世举教授就“机器语言服务”、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郭龙生研究员就“国家语言服务”、武汉大学赫琳教授就“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语言服务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作了讨论,从宏观层面提出了真知灼见。北京师范大学周荐教授围绕“词义人文性、词构特殊性、语用复杂性”、澳门大学徐杰教授提出“透视语言结构规律的三副镜片”,对语言研究提出了新视角。
面向人工智能时代,暨南大学邵敬敏教授就“国际中文教育与创建‘智能词语互动习得网’”、鲁东大学亢世勇教授就“语言服务视角下的汉语融媒体学习词典的构建”、商务印书馆余桂林副总编就“数智时代的辞书服务”或开展探索思考,或进行成果展示,均提出了语言服务创新的思路。广州大学齐佳音教授以粤方言文化为例“从文化视角谈大模型评测”、科大讯飞汪张龙副总裁讨论“认知大模型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王治敏教授以国际中文精致资源构建与数字人应用探索为例谈“技术引领教育创新”、暨南大学刘华教授就“语言科技赋能语言服务”、华南师范大学金檀教授就“国际中文阅读文本的智能加工”等分享了各自的数字应用语言服务成果,介绍了数字语言服务建设思路。
澳门中西创新学院仲伟合教授就“人工智能时代的语言服务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首都师范大学王春辉教授就“语言文字事业助力教育强国建设”、北京语言大学王莉宁教授就“语言资源服务的路径与成效”、北京外国语大学张天伟教授就“国家语言能力、指数与语言服务研究”、武汉大学王宇波教授就“AIGC时代技术赋能的智能语言服务伦理”等主题,从人才培养、服务面向、建设发展、评测评估等多角度讨论了语言服务的学科建设和事业发展路径。
面向语言产业和语言服务产品开发,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贺宏志研究员的“我国语言产业的国民经济分布及产业规模测算”、首都师范大学李艳教授的“产品构成与市场规模:中国语言产业发展现状调查”,江西师范大学刘楚群教授的“手机APP适老化语言服务状况调查研究”均有深入讨论。
就多样态的区域和领域的语言服务建设,华南师范大学吴坚教授就“‘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语言服务”、陕西师范大学赵学清教授就“香港公务领域中文使用状况”、香港语言研究中心陈曦秘书长就“香港普通话教育的新发展与新机遇”、海南师范大学陈义华教授就“建设南海区域国家博物馆助力区域国家命运共同体建构”、扬州大学李现乐教授就“乡村语言服务”、天津师范大学关英明副教授就“学术期刊服务语言服务科研成果发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汪磊教授就“文旅领域中的语言服务”、暨南大学邵宜教授就“华文教育的‘语言学习+成长教育’双重功能”、广州大学王海兰副教授就“粤港澳大湾区的关键语言规划”等主题进行了探讨,展示了语言服务的多元内涵与重要价值。
专题研讨现场
11月30日晚先行举行的专题研讨,以青年学者为主力的与会者分别围绕数字化语言服务、国际化语言服务、城乡区域语言服务、粤港澳大湾区语言服务四个专题展开讨论。
数字化语言服务分论坛上,香港岭南大学李斐、华南农业大学高列过等学者就“古典诗文教学中AI智能的应用和影响”“辞书的编撰”“传统文化词的界定和数字化传播”等研究主题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等方面作了相应介绍,并对未来的数字化过程中辞书的编撰、传统文化词流行语传播与教学和岭南语言文化传承等提出了诸多思考,表达了对数字化过程中语言服务发展未来的殷切期望。
国际化语言服务分论坛上,天津师范大学关英明、浙江树人学院杭亚静、北京外国语大学唐培兰等学者针对“语言服务本地化”“语言服务与跨境电商青年创业生态”“国际语言传播机构发展模式”“学科生态系统视域下的国际中文教育与国际语言服务”等主题进行了报告,将语言服务聚焦于国际层面,提供了许多语言服务发展研究的新视角如对外开放中的语言服务本地化、国际中文教育与语言服务的融合、跨境电商的语言服务等等,在提出新视角的同时,学者们还针对语言服务的国际化推广提出了具体意见,旨在促进语言服务多模态、国家化的研究与发展。
城乡区域语言服务分论坛上,浙江财经大学付伊、西藏民族大学张院利等学者围绕“语言助力乡村振兴”“民族院校大学生推广国家通用语言”等主题展开交流,内容涵盖乡村景观创设、方言变化、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旅游语言服务提升等领域,展示语言服务在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相关研究总结经验、提出策略,推动城乡语言服务均衡可持续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语言服务分论坛上,香港语言研究中心陈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杨慧君、华南师范大学徐涵涛教师等学者围绕“粤港澳人才培养策略”“粤港澳应急语言服务体系构建”“粤港澳地区的语言景观”等核心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讨论内容广泛涉及近年来港澳地区开展的人口统计调查、自然灾害应对中的紧急语言支持等多个方面,充分展示了语言服务对于促进区域间经济合作、加强社会治理以及满足多元化群体需求所发挥的关键作用。
各分论坛均邀请专家作点评,与会学者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既开展了学术讨论,也促进了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为语言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会上,青年学者们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汇报分享,展现了语言服务领域研究队伍欣欣向荣、昂扬向上的风貌。
论坛闭幕式上,香港语言研究中心侯明总经理对内地与港澳合作开展语言服务研究和语言产品研发提出了展望。广州大学屈哨兵教授以“八面来风”概括本次论坛的特点,学者来自内地和港澳的东南西北,研讨兼及里外前后,既有回顾也有前瞻,既立足语言本体又面向人工智能。他和与会学者相约,2025年第十届语言服务高级论坛再见。
本次论坛由广州大学主办,国家语委国家语言服务与粤港澳大湾区语言研究中心(广州大学)、广州大学人文学院、粤港澳大湾区语言生活与语言服务建设联盟联合承办,香港语言研究中心协办。
大会合影
据介绍,近年来,广州大学充分发挥国家语委国家语言服务与粤港澳大湾区语言研究中心的科研平台优势,不断推进语言学研究的机制创新和科研协同。校内层面,构建大语言文字工作格局,开展“有组织科研”,推动语言文字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促进语言文字研究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与广州市社科联共建“粤语语料库建设与大模型评测重点实验室”。校际层面,通过“粤港澳大湾区语言生活与语言服务建设联盟”等机制,以项目为纽带,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语言文字学术协同创新,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等合作开展的基于国家语言资源服务平台的语言垂直训练大模型项目已取得良好进展。学校协同推进“学术团队、科研创新、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取得明显成效,《粤港澳大湾区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21)》获得2024年度广东省社科成果一等奖,中国语言文学获增列为一级学科博士点。
(中国教育在线 林剑 通讯员 广大宣)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