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红色记忆承载着无数革命先辈的热血与奋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邱秀婷,一位经历了革命岁月洗礼的老人,她的亲身经历是红色记忆的生动体现。2月16日,山东理工大学音乐学院寻迹实践团通过采访邱秀婷,深入挖掘她所经历的故事,旨在将那些被岁月尘封的红色记忆重新展现在人们面前,传承红色精神,让更多人了解革命先辈们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所做出的巨大牺牲与不懈努力。
探寻支前故事
“拥军支前是我一生的信念,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我就会一直做下去。”邱秀婷同志的话语中透着坚定,这位90多岁的老人,用一生践行着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通过调研采访,发现邱秀婷的身上也是支前精神的弘扬典范与红色文化内涵的最好展现。
图为邱秀婷同志为实践团成员分享抗日战争时期送“鸡毛信”的故事
邱秀婷的支前经历是军民鱼水情深的生动写照,体现了坚韧不拔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价值,12岁的她独自前往日军据点送假情报,机智地应对着日军的盘问。并且带领妇女们日夜赶工,为战士们提供物资支持,面对繁重的任务和艰苦的条件,她始终坚持不懈。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为了改变村庄的贫困面貌和群众的利益,她不顾个人的得失,落下了一身病根,但始终毫无怨言,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红色精神的核心体现。
感悟红色精神
邱秀婷的辛勤付出和卓越贡献得到了广泛认可,在“战火中的花木兰”“花园里的向阳花”、山东省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等各类荣誉和称号的背后,是她娓娓道来的一段段惊心动魄的支前经历,是在支前工作中亲眼目睹了战士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无畏牺牲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向后代不断传递的红色精神内核。
图为邱秀婷奶奶讲述这块勋章背后的故事
在采访邱秀婷同志的过程中,她始终在强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党带领人民走出了黑暗,走向了光明。在邱老身上折射的是一代人的支前精神与深厚的红色文化积淀,她身上对党、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与信仰,是寻访红色记忆过程中宝贵的精神财富,历经时代与岁月的冲刷仍历久弥坚,对于新时代红色记忆的传承、红色文化的传播、红色精神的焕发具有重要意义。
传承支前力量
邱秀婷的经历充分体现了红色精神中的勇敢无畏。在支前过程中,她面对敌人的枪口,毫不退缩,勇敢地完成了一项又一项危险的任务。她的奉献精神也令人敬佩,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她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默默付出,不计个人得失。此外,她的坚定信念也是红色精神的重要体现,在漫长的岁月里,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她都始终坚信党的事业一定会成功,这种坚定的信念支撑着她走过了风雨兼程的一生。
图为邱秀婷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现场图
邱秀婷加入了“老兵宣讲团”,在学校、部队和机关单位等积极参与红色故事的宣讲,她以亲身经历为素材,讲述革命故事,让学生、战士和工作人员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红色记忆。“我希望用自己一生的经历,鼓励同学们扎实专业基础,团结人民群众,将自己的梦想融入国家与社会,努力报效祖国和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邱秀婷同志对于新时代青年寄予的厚望,也是用自己身上最真实的红色故事、最贴切的红色资源铸魂育人,培养堪当重任的时代新人。
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红色记忆一定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通过不断创新传承方式,丰富传承内容,红色文化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它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让红色精神永远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马妍坤)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