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 助力美丽广东建设,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5-02-25 16:36:00
中国教育在线
  2月24日,全省教育大会在广州召开,部署广东教育工作,为奋力开创新时代广东教育强省建设新局面提供方向指引。作为生态环境办学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近年来,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以省域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为牵引,以高质量红色党建为引领,聚焦教育强国建设重大战略,充分发挥生态环境办学特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校关键办学能力,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助力美丽广东建设,开启了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筑牢根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持续加强
  学校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以党建“双创”为抓手,深化“党建+”模式创新,制定学校“一融双高”实施方案,围绕党建强基、思想铸魂、发展推动、保障赋能4大工程12项任务清单打造党建工作与学校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工作体系。胜利召开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明确了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高水平职业院校的目标。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等次被广东省委教育工委确定为“好”,荣获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个、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1个、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2个、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个、省“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个、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
学校召开第三次党代会
学校组织开展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以党建为引领,选派4名干部到那射村开展乡村振兴,投入引进帮扶资金、物资折合人民币200多万元,开展帮扶项目25个,对口帮扶那射村发生显著变化。积极参加百校联百县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行动,与暨南大学、博罗县人民政府签署三方协议书,选派1名干部常驻博罗县开展工作,推动校县合作共建。对口帮扶博罗县基础教育工作,完成该县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线上线下培训6场次、598人次。加大博罗县环保技能人才培养,加强生态环境教育,着力培育绿色校园文化,为博罗县绿色经济发展供给所需的人才。紧紧抓住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契机,组织党员率先垂范,6支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奔赴博罗县6个镇村开展13个项目的定向服务,结合专业特色深度参与乡旅发展、乡村生态振兴、环保科普等“三下乡”活动,以“党旗红”勾勒“乡村绿”的美丽画卷。
  提质培优,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聚焦省域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强化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推动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毕业生就业前景持续向好。有1名校友从学校毕业后,通过专插本进入五邑大学就读,在该校攻读硕士研究生,接着又考取北京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实现“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四连跳,还有1名校友荣获教育部颁发的首届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
  学校承办大湾区生态环境绿色低碳专场招聘会
  发扬特色办学优势,紧密对接国家战略发展需要,围绕生态环境产业链,构建专业链,打造人才链,强化服务链,推动生态环保类专业建设水平在省内领先,全国靠前。入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粤港澳大湾区氢能经济职业学院项目示范基地、国家“十四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储备院校、广东省博士工作站。是全国生态环境行指委副主任委员单位、省高职院校“资源环境与能源材料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2次牵头修订国家环保类职业教育专业目录,牵头研制8个国家专业教学标准。根据2024年金平果高职专业排行榜,学校专业全国排名有5个第一、5个第二、3个第三。根据2024年GDI高职高专排行榜,学校入选“高职院校(广东)20强”。
  发挥特色,服务美丽中国和美丽广东卓有成效
  学校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发挥特色办学优势和师资技术优势,与地市生态环境局、行业协会建立起协同创新、深度融合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依托“省市校”三级科研创新平台,围绕大气、水、重金属及土壤污染治理、固废资源利用、排污权交易、排污许可证、双碳等领域持续开展技术、环境管理研究与服务,为区域绿色发展转型升级提供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学校生物多样性团队发现了5种新物种,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团队将发挥专业优势,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学校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
  学校牵头成立全国智慧环保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作为高职院校牵头单位之一筹备成立全国绿色发展产教融合共同体,成为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主要参与单位之一。“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排名全国第二十,广东省第二,入选“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高职院校服务贡献典型学校60强”,获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省环境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
  立足新起点,扬帆新征程。学校将以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全省教育大会胜利召开为契机,立足生态环境办学特色,紧扣“教育、科技、人才”战略任务,凝心聚力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新举措,开辟产教融合新路径,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赋能美丽湾区建设,为广东高质量发展贡献职教力量。
 
通讯员 余振营 廖宇飞 中国教育在线实习编辑 吴静仪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