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材料学科
您是否还停留在
“传统工科”或“四大天坑”的刻板印象?
新材料
被列为“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
2025年深圳市产业规模将突破5500亿元
从破解芯片封锁的半导体材料
到重建生命尊严的人工骨骼
材料科学
正以创新之力
丈量人类文明的温度与高度
深大材料学院
专注“新材料”领域前沿攻关
学科排名连续4年稳居ESI全球前1‰行列
依托大湾区高新技术产业优势
构建“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应用”
全链条培养体系
毕业生在科研院所、
高新技术企业等发展平台广阔
持续为国家材料科技创新
输送高素质专业人才
当产业需求与学科优势深度共振
带来的不仅是新材料产业的黄金时代
更是深大材料人乘势而起的战略机遇
一直以来
新能源汽车面临着一个棘手的困局
电池安全性高的
续航能力可能稍弱
选续航能力强的电池
安全性方面存在一定风险
2022年3月
深圳大学材料学院“锂想科技”团队
首创的自熄灭隔膜技术
实现重重突破——
锂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的同时
在极端高温下短路时间延长5倍
在电池极端短路情况下
阻燃剂提前分解实现“隔膜自熄灭”
打破了“安全与性能不可兼得”的行业魔咒
锂想科技
目前
该项技术已获得
中国发明专利5项
美国专利1项
发表SCI论文2篇
获得了多位
知名业内院士的联合署名推荐产业化
通过中试验证
并已在
电动车、电动汽车等领域拥有了应用案例
与一家校友企业达成初步合作
“锂想科技”团队导师
深圳大学材料学院副教授
杨金龙
早在博后期间
便种下“电池安全”的科研火种
带着斯坦福大学的尖端科研积淀
他加入深大材料学院
开启新能源材料安全攻关的长征
深圳大学材料学院本科生
潘楚烨
依托材料学院特有的
全程学业科研导师制度
大一时便跟着“大咖”们开启了科研探索之旅
并在大三作为学生项目负责人带领团队
在中国国际大学生
创新大赛(2024)斩获全国金奖
目前
潘楚烨已推免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攻读硕士学位
继续深耕电池材料构效关系研究
“锂想科技”只是材料学院
“育才育心,家国同行”的缩影
建院以来
深大材料学院
汇聚国际化高水平教研团队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
彭孝军
加盟引领下主攻“新材料”方向
学科排名连续4年进入ESI全球前1‰
在学生培养上
深圳大学材料学院实施:
“实验室到生产线”零距离的培养模式
学生申请加入特色班/微专业成功后
有机会获得校内外导师共同指导
在学校里就能与行业“大牛”面对面
优秀学子将获得知名企业的实习机会
此外,材料学院的学生
大一即可
参与科研项目并加入学科竞赛队伍
学院通过
新生先导班/双创俱乐部/
竞赛培训班/双创院赛/学术论坛
等多元化载体
培养学生的
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通过这一体系培养的学生
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
更拥有突出的实践创新能力和产业视野
能够有效参与解决行业
关键技术和现实发展难题
"技术攻坚到产业赋能"的无缝链接生态
在对外合作上
深圳大学材料学院秉持
“开放协同、创新共赢”理念
未来
深圳大学材料学院将持续
深化创新班与微专业建设
完善“产学研赛创”多维协同育人平台
强化
“科教融汇、产教协同”的双向赋能机制
强化国际站位
以湾区为砚,以创新为墨,以深大之名
为中国材料科学版图
绘出浓墨重彩的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我们要培养的,不仅是科学家,
更是有家国情怀的‘破壁者’。”
在深圳大学材料学院
每克材料都承载使命
每个材料人都满怀理想
在这里
你将收获
学界与业界的双重掌声
你将遇见
一群与你一样
坚信“材料改变世界”的同路人
材料学院
2025年本科招生咨询群
扫描上方二维码加入群聊
了解更多学院详情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